這段時間,張譯的熱議度持續升高,卻和演技關係不大。似乎有越來越多的消息,證實他和《狂飆》劇組的關係不和諧。
比如同組演員劉若清被問到和張譯合作是否愉快時,她回道:一輩子不想見的那種好。這話聽起來暗有所指;
比如有網友發現,《狂飆》這本書里的演員介紹部分,三位主演里唯獨沒有張譯;
再比如有劇迷發現,李響墜樓那場戲,李健和張譯沒有同過框,疑似張譯當時不在現場,他的戲份是後補的。
至於原因,有爆料說他當時在別的片場,也就是軋戲。
這些說法是不是全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部劇圍繞張譯的話題,多數和演技無關,即便有,批評聲也不小,而這種情況此前並不多見。
很多觀眾接受不了他的口音,以及認為他在角色處理上,不如張頌文細膩,以致於兩人有對手戲時,總覺得他沒接住戲。
儘管製片人回應稱,張譯始終是安欣的第一人選,但仍有網友存疑,總之對張譯來說,該劇帶給他的弊大於利。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吳剛和王驍兩位實力派的表演過程中。
按理說兩人該是本劇的收視保證,結果吳剛先是因為雙眼皮搶鏡引熱議,之後又因為不夠放鬆的表情被質疑。
和李建義(飾演老紀)相比,他的表演痕迹過重,時不時讓觀眾齣戲。
順便提一句,吳老師兒子的表現也不令人滿意,頂著「星二代」光環,還需努把力。
王驍本次的發揮也不正常,他一向表情細膩,眼神帶戲,這次卻面部麻木,幾乎是一個表情貫穿到底。
他倆貢獻了全劇最尷尬的情節——徐忠喊話楊健。只見吳剛聲嘶力竭地喊,五官略顯猙獰。王驍愁眉苦臉,不知道在想什麼。有網友調侃,看上去是失戀了。
據了解,原著喊話的是安欣。從劇中人物關係看,確實安欣更合適。劇里做了修改後,反倒使劇情失色了。
有演員被質疑,就有演員被誇讚。請你們說出爆火的兩位演員的名字!沒錯,是張頌文和高葉。
想必沒看劇的網友,也知道這二位了。要說最近的熱搜被他倆包圓,不誇張吧。用瓜友的話說,都扒到內褲了。
當然可喜可賀的是,越深挖越喜歡他倆。兩人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對待每個角色極度認真;戲外有一顆有趣的靈魂;與經紀人之間感人的故事。
總之兩人都很善良,不願多提曾經的苦澀,對生活始終懷抱熱情。
正因有多年的沉澱,當角色降臨,兩人才能抓住。高啟強和陳書婷被他們演活了,從此大哥和大嫂有了姓名。
原本部分觀眾擔心張頌文接不住張譯的戲,但實際上相反,張頌文淡定自若,情緒到位,張譯卻有些緊,不夠自然。兩人的幾次對手戲,張頌文的處理明顯更細膩。
在一部男性角色為主導的劇里,儘管高葉的戲份不算多,但她一出場,陳書婷就已令人念念不忘。
觀眾有理由相信,只有她才能管住高啟強。從穿搭到妝容,再到氣質,高葉被網友討論了個遍。
應該說《狂飆》捧紅了不少演員,有爆火的,也有小火的。
比如唐家兄弟倆,讓人恨得牙痒痒。唐小龍出獄後的那場戲,林家川將人物當時複雜的情緒,完整且清晰地傳達給觀眾。
唐小虎的扮演者孫岩,剛出場就自帶記憶點。
被徐江抓走又放回來後,他那副失魂落魄的可憐相,叫人看後想起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比如高啟盛的扮演者蘇小玎,實實在在火了一把。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他,斯文敗類最合適。
蘇小玎越演越出彩,從出場時乖巧靦腆的男生,到最後慾壑難填,走向自我毀滅,高啟盛墮落的每一步,都能從演員的眼神和表情里看出改變。
再比如和導演有過多次合作的李健,終於被觀眾記住了。
現實中,多數人更像是沒有背景的李響。本想通過個人努力獲得認可,卻被迫捲入風波,苦苦掙扎,抓不到一根救命稻草。
我還記得李響被孟德海誇讚後,眼神里泛著光芒,那是年輕人對未來的希望。後來他的眼裡裝滿疲憊,那是中年人的無助和無奈。
這部劇過後,再看到這個名,希望網友們不只想到歌手李健,也能想到演員李健,兩位都很優秀,值得被記住。
不只是這幾位,還有老默的扮演者馮兵,麻子和瘋驢子的扮演者宋家騰、王沛祿,以及飾演高啟蘭的隆妮,都上了熱搜。
當然還有賈冰,他在演一種新的老大,兇狠中帶著笑點。讓人意外的是,和徐江有關的台詞及名場面,都是賈冰自己設計的。
正是這些配角準確地演繹,讓整部劇頗為耐看,幾乎沒有想快進的時候。
演員與劇之間是相互成就的關係,這個說法經《狂飆》證實,果真不虛。
若說該劇最驚人的演員,莫過於演鍾阿四的含笑。目前劇方已將有他的內容,做了刪除處理。
僅說含笑在劇里的表現,其實並不差,雖然出場時間不長,但他兇惡的神情和語氣,足見販d者有多殘暴。只是沒想到戲外的他,多年前曾吸過d。即便販和吸不同,但碰d就等於和演藝圈告別。
刪掉這段戲後,勢必會對劇的完整度有影響,這種遺憾就像是孟德海的口型對不上,把觀眾看得雲里霧裡,就是不對勁兒。
不管因為什麼,劇中的大部分演員都有了話題,有話題就意味著有了存在感,這是很多同行求之不得的。
有些演員一年都未必有的熱度,《狂飆》中的演員一個月甚至一周就有了。
這種成功在帶來成就感的同時,也帶來壓力。因為觀眾將繼續關注,同時演員們也將證明自己並非曇花一現。
借著《狂飆》的熱度還在,祝他們好運!希望各位演技派愛惜羽毛,早些收心,早些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