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2022年12月29日22:28:09 娛樂 1638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影視行業才剛剛起步,題材也比較單一。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當時我們從國外引進了許多影視劇。

最先被引進我國的影視劇還不是港澳台以及後來的日韓,而是新加坡。

新加坡影視劇有個優勢,那就是語言。加上其五花八門的故事、多元化的人物性格,又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商戰劇、情感劇非常受到內地觀眾的歡迎。

而且新加坡影視劇還有最大的殺手鐧:武俠劇。

蓮花爭霸:一襲白衣佳公子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看,我們一下子就能識別出《蓮花爭霸》是融合了金庸《笑傲江湖》和古龍《流星蝴蝶劍》兩部著作的電視劇。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蓮花爭霸》劇照,圖源自網路

是以,這部電視劇在新加坡上映後,就被指出東拼西湊,被非議的聲音眾多。

但在大陸播出後,反響卻很熱烈,好評如潮。

這部電視劇是新加坡與山西電視台合作拍攝的,所以劇中的外景地經常出現五台山、雲岡石窟、懸空寺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蓮花爭霸》中的顯通寺,圖源自網路

蒼涼空曠的廟宇完美契合史詩般的影像風格,既描摹中原武林的龍盤虎踞,又突出江湖廝殺的凄艷之美。

而且,劇情設計不拖沓,卻又跌宕起伏。武術指導又是劉志豪,作為程小東的弟子,很多片段到如今仍舊是經典。

劇中海戰的片段長達十分鐘,持續的天空中打鬥在20世紀80年代尤為難得,而最後壯士斷腕、英雄落寞的設定也不落窠臼。

除了製作精良、畫面考究,劇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整體風格奇詭,肅殺冷峻。

雖然一號男主是李南星飾演的沈沖,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塔琳托婭飾演的白玉川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蓮花爭霸》中的白玉川,圖源自網路

這個角色應該是綜合了東方不敗律香川,一方面他很帥,一襲白衣,風度翩翩,玉樹臨風,尤其是耍起扇子,更加拉風;另一方面他很有野心,為了實現目標能夠做到忍辱負重。

可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又是一個用情至真至深的人物,為愛痴狂以後,傷害了自己所愛,親手把愛人推向了男主沈沖。

塔琳托婭的五官精緻,但若以傳統美女的眼光來看,似乎不具備立體美感,可他勝在氣質冷酷。

當他在劇中出現的時候,很多人肯定能一眼看出這是個女演員,但由於是男演員配音,與他的演技完美契合,因此我們會覺得,瀟洒的男人就應該是這個范兒。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蓮花爭霸》中的白玉川,圖源自網路

至於劇中南宮蝶,為何不選擇白玉川,而選擇沈沖,可能是兩人雖然同為殺手,但對未來的期許不同。

白玉川痴迷於名利,而糅合了令狐沖和孟星魂兩個人物特點的沈沖則更為恬淡。南宮蝶嚮往的生活就不是江湖中的爾虞我詐,而是山水田園中的二人世界。

讓白玉川這個角色感到一絲欣慰的恐怕是,雖然在劇中沒有得到真心所愛,卻在屏幕前俘獲了無數少女的心。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蓮花爭霸》中的沈沖,圖源自網路

還有,那首由金牌詞人林夕創作、實力歌手羅文演唱的《江湖路》,氣勢磅礴的歌詞加上蕩氣迴腸的旋律,70、80後幾乎人人都可以朗朗上口。

「無怨無悔我走我路,走不盡天涯路」,歌聲響起,伴隨著序幕的馬蹄聲,動作場面,真不愧為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覺褪色的經典影視劇。

東遊記:新加坡三美的爭奇鬥豔

《蓮花爭霸》中還有一個熟悉的演員,他就是謝韶光

不過,與在《蓮花爭霸》中風頭不怎麼明顯相比,謝韶光在《東遊記》中扮演的穿山甲讓人印象更為深刻。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蓮花爭霸》中,謝韶光也有出演。圖源自網路

《東遊記》應該是仙俠劇的鼻祖,由於拍攝地點選在風景優美的九寨溝,一度讓人誤以為這部電視劇是國產,其實《東遊記》也是新加坡和中國聯合製作。

該劇的男一號是當時紅得發紫的瓊瑤御用男星馬景濤,新加坡方面為了表示誠意,就網羅了獅城四大美女的三個:郭妃麗鄭秀珍、林湘萍。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新加坡三美,圖源自網路

當時馬景濤演技越發成熟,已經不像《倚天屠龍記》中那麼青澀,也沒有動不動大聲咆哮。

相比較沾上鬍子,一本正經的東華上仙,他飾演的呂洞賓更深入人心。

在除魔衛道的主線劇情之外,呂洞賓和白牡丹、何仙姑的感情戲也佔了很大的篇幅。

白牡丹是郭妃麗主演,她一雙眼睛含情脈脈,把牡丹的那種嬌弱與堅貞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我見猶憐。

雖然歷經千年情劫,依舊對呂洞賓用情至深,但當時不少人看劇的時候,並不喜歡看呂洞賓和她的感情戲。

白牡丹有點戀愛腦不說,關鍵是和呂洞賓在互動的過程中,總會有其他人被連累。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東遊記》中的呂洞賓&白牡丹,圖源自網路

相信很多人心目中,呂洞賓和何仙姑才應該是CP。

鄭秀珍本人的美是一種英氣美,她飾演的何仙姑最大的特點也是不聖母、不白蓮花,堪稱人間清醒。

若說呂洞賓、何仙姑彼此沒有情愫是不可能的,在呂洞賓的黃粱一夢中,仙姑就扮演了他的妻子。

呂洞賓對白牡丹更多地像是彌補過去的虧欠,但和何仙姑就有說不完的話,為了拯救何仙姑,還對椿樹精低三下四。

當呂洞賓被詛咒纏身,何仙姑為了救他,敢拉著呂洞賓一起去「天地之極」這種讓仙人魂飛魄散的地方。

兩人在天地至極,還有一場對手戲。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東遊記》中的呂洞賓&何仙姑,圖源自網路

呂洞賓問仙姑:「有句話我不吐不快,何仙姑是不是喜歡呂洞賓呢?」

何仙姑反問:「但呂洞賓,又是否喜歡過何仙姑?」

最後以一句:「男女之間為何只能有情,不能有義」結束,雙方的戰友情得到了升華,超越了男女之情。

八仙各自有自身的缺憾,比如漢鍾離喜歡和人打賭、張果老貪吃、藍采和懶惰,他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既是對自身的矯正,也是為了更好地拯救天下蒼生。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東遊記》中的八仙,圖源自網路

他們為了蒼生犧牲自我,而現在的仙俠劇則是為了追求自我犧牲蒼生,蒼生何其無辜?

更有甚者,打著修仙的名號玩三角戀、四角戀。時代在進步,但仙俠劇最好的年代永遠留在了王母娘娘不準談戀愛的年代。

與《蓮花爭霸》一樣,《東遊記》也成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逍遙遊》。

這首歌的旋律很好聽,朗朗上口,有一種洒脫隨性,逍遙自在的感覺,如今細細品味,才發現這首歌寫得很有深度,引經據典,把一個「俠」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東遊記》片頭,圖源自網路

整首歌都沒有提到愛情,而是充滿了「何不與天競自由」的莊子哲思,洒脫肆意,把俠義和道義相融合,為我們詮釋了一個恣意逍遙的仙俠世界。

新加坡影視劇為何淪落

新加坡製作的影視劇在大陸大獲成功的還有很多,比如《崑崙奴》、《鐵血男兒》。

很多演員雖然叫不上名字,但我們會感覺很面熟。

比如《蓮花爭霸》、《東遊記》中都有出演的陳天文,他在《鐵血男兒》中還飾演過鄭和,最有名的角色當是在《真命小和尚》中飾演了曹駿的師叔鐵桶。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真命小和尚》中的陳天文飾演的鐵通師叔,圖源自網路

《東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翁清海,如今也時不時地出現在國產劇中。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東遊記》中翁清海飾演的孫悟空,圖源自網路

但總體而言,新加坡影視劇在中國大陸的輝煌猶如曇花一現。

許多新加坡演員甚至開始直接在大陸拍戲,如《封神榜》中黃飛虎的扮演者鄭斌輝沈傾掞

造成這種原因除了是因為祖國經濟發展後,有實力獨自製作精品影視劇外,還和新加坡本身有關。

新加坡的電視市場就只有一家公司——新傳媒,在長期壟斷市場及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節目質量得不到提升,拍的劇集也是一成不變,新加坡電視只能走下坡路。

如今,相對日新月異的亞洲影視產業而言,曾經立下顯赫戰績的新加坡劇如今已鮮為人知,影響甚微。

鄭斌輝甚至坦言,新加坡的影視製作要落後祖國幾十年。

從《蓮花爭霸》到《東遊記》,你記得幾部新加坡電視劇 - 天天要聞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中鄭斌輝飾演的黃飛虎,圖源自網路

新加坡劇,絢麗如煙花,美好而短暫的盛放照亮了整個九十年代,驚艷了無數內地觀眾年少的時光。如今,卻比煙花還要寂寞。

之所以還能被我們想起,其實是因為我們都——老了。

謹以此文,獻給我們回憶中的青春。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疑問煩請聯繫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