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馬伯庸真的成了歷史小說領域及影視劇的香餑餑和寵兒了,就像之前的《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風起隴西》、《三國機密》都是寫部就改編一部影視劇,而且是部部精彩,甚至像《風起洛陽》到目前為止連小說都沒出版就直接拍成了電視劇,直接讓馬伯庸紅到發紫了。
不難看出,馬伯庸目前處於非常旺盛的創作階段,而且佳作也是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兩京十五日》也都相繼拍成電視劇,並且最近剛剛出版的的《大醫》估計不久也要排上日程,再一次刷新的馬伯庸的創作能力。
而馬伯庸《大醫》還在全網熱銷之際,他的另一部小說《長安的荔枝》又悄然面世,而且這部作品是馬伯庸歷時十一天就寫成的,這部小說整體的篇幅不長,一共才六章,卻將處在大唐盛極而衰的那個時間段寫的深入淺出,而且入木三分。
李善德不過是一個憑藉算學出眾而有幸留到大唐都城長安的一個九品小吏,為了能給妻女在長安置辦一套長居之地而努力上勁,並且還要為買了房子而考慮還貸款。當時在長安只有寺廟的和尚才會開展如今的銀行貸款買房業務,叫做香積錢。從這裡我們能看到主人公李善德雖身在大唐長安,而且還是大唐的一位公務員,也要為了買房而尋找借貸,可見他是一位性格敦厚且心地善良之人。
然而正是因為他的善良才會被上司與同僚算計,接下了六月初一要從嶺南運送鮮荔枝給楊貴妃這個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楊貴妃當時深得聖人唐明皇李隆基的獨寵,為了體現皇帝對貴妃的感情,在那個相隔五千多里,又無良好儲存保鮮辦法的唐朝來說,運送新鮮荔枝簡直是痴人說夢。另外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皇帝竟然不便從正規行政流程中安排,而是隨意指派下面的有部門和個人來執行。像宮中冬日嫌冷了就安排一個木炭使;想要廣選美色就設一個花鳥使;甚至在此之前,聖人忽然想吃平原郡的糖蟹,隨手就設一個糖蟹轉運使。而此次為了讓心愛的前兒媳婦現在的貴妃楊玉環過生日時能吃上新鮮的荔枝,直接安排了一個荔枝使。
為了執行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善德與好友韓十四及杜子美相遇在街上,後又借酒澆愁不禁痛哭失聲,在友人的勸說下,他才收拾心情開始了逆襲之路。這其中有馬伯庸借杜子美之經歷寫到了我們久違的一個人物,他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主人公張小敬。當然馬伯庸並未明寫,只是借杜子美之口描寫了這個為兄弟守墳的老兵滿面風霜,還瞎了一隻眼,態度兇橫。算是為讀者交待了張小敬在安史之亂前的狀況。
主人公李善德為了完成運轉新鮮荔枝的任務,開始了實際考察的工作,他先是前往了嶺南,並且在荔枝的產地看到了荔枝的生長周期,同時憑藉荔枝使的身份結交了當地的胡商,而且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精密計算,終於制定了運送鮮荔枝的方案。
之後便是他為了達成這個任務而四處碰壁,包括當紅太監魚朝恩的巧取豪奪,最後竟在一位神秘人馮一元的暗中指引下面見了衛國公楊國忠,在一番詳細解說之下,李善德獲得了楊國忠的金牌,從而再下嶺南開始了任務。
在大唐的國家機器與位高權重人物的加持之下,李善德還是費盡心力才最終達成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任務。只不過當書中寫到這裡時,馬伯庸借李善德之口說出了那句話,就是當他看到運送荔枝的快馬到達城門之際,他並沒有為此感到快樂,反而是深深的厭惡。
因為憑藉運送荔枝,皇帝的私人金庫沒有耗費任何銀兩,反而還增加了收入,並且因為運送這次新鮮荔枝,竟然讓沿途的百姓與小吏走死逃亡,因為在運送荔枝的費用要沿途的州郡與行政部門來承擔,這不是禍國殃民嗎?為此李善德良心發現,開始了直斥楊國忠,並為此遭到了官場上的攻擊。
若不是神秘人馮一元的出手,而這個馮一元居然就是高力士。像李善德竟然敢直接得罪楊國忠,那麼他的下場肯定是必死無疑,不過最後的結局是李善德被貶到了嶺南,並且從此做上了荔枝農。雖然離開了理想的長安家園,但李善德卻實現了一個小公務員從積極努力到拚命上進,再到狐假虎威的完成任務,到得罪上司與權貴,最後落得個遠離長安回歸內心良知的過程。從這一點來看,李善德還是相當難得的一個人。
故事的結局是李善德因為直斥楊國忠而獲罪,丟了官職與工作並且被發配到了嶺南,但他也因此躲過了次年的安史之亂,如果李善德當時還在長安,真不知還能不能保得住妻兒與自己的性命,更別提長安的房產了。可見一個有良知的人還是會收穫福報的。
金古武俠。
與您一起聊聊好看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