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電視劇《知否》,侵刪
版權|文章為原創,搬運必究!
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華蘭是盛家嫡長女,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長大,就連婚事都是盛紘百里挑一選出來。
華蘭小時候在祖母跟前養過一段時間,因而她的眼界見識都在其他姐妹之上。
可偏偏嫁入袁家受盡婆母折騰,在婚姻里整整十年過得生不如死。
前幾天,寫過一篇關於華蘭和明蘭婚後生活狀態對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
言歸正傳,華蘭之所以婚後過得痛苦,一方面是丈夫袁文紹的不作為,一方面她活得太隱忍、太顧面子。
可能華蘭不太懂如何別人兒媳婦,但她在盛家當女兒,做三個蘭的姐姐,還是做得不錯。
小時候,明蘭沒了娘,被王氏接回葳蕤軒養,一直都是華蘭細心照料,才讓明蘭活下來。
後來,王氏與林氏暗鬥,總被林氏壓制,也是華蘭在一旁勸解支招。
明蘭到了議親年紀,華蘭更是費盡心思替撮合妹妹和顧廷燁。
如果沒有看過原著,大概永遠都不知道,華蘭的撮合背後藏著她的「陰謀」。
01.華蘭費心撮合,是為了壯大娘家根基
在原著里,顧廷燁出場很晚,只見過明蘭四次面,就對明蘭印象深刻。
於是,顧廷燁旁敲側擊說他想娶妻,想讓袁文紹幫忙介紹。
袁文紹有個妹妹,但早已與人定親,於是他想到華蘭娘家未出閣的妹妹,便提了此事。
華蘭聽後甚是激動,第二天跑回娘家遊說大娘子和老太太。
起初,大娘子還擔心顧廷燁的為人,又是氣死老爹,又是未娶妻就有外室,還生了兩個孩子,活脫脫一個浪蕩子的形象。
可經過華蘭一通解釋,大娘子心裡的疑慮全散了,還盼著如蘭趕緊嫁入侯府,好壓墨蘭一頭。
為什麼華蘭撮合顧廷燁的婚事如此積極呢?
原因之一是華蘭在婆家不受寵,想靠壯大娘家好給自己撐腰。
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袁家第一次到盛家下聘,理應由袁氏夫婦出面,可到了揚州才通知盛家,臨時改為袁家大郎夫婦代替。
宴席上,袁文純還攛掇年輕的顧廷燁投壺,贏光盛家聘禮,讓盛家在眾多賓客面前丟臉。這兩件事足以看出袁家給華蘭下馬威。
婚後,袁文紹看著母親罰妻子站規矩,多次霸佔妻子嫁妝,還不敢出面制止。
在原著里,華蘭出嫁後去了京都,而盛紘當時還是登州一個小官,所以華蘭在婆家受盡委屈也無處哭訴。
況且華蘭對家裡向來報喜不報憂,娘家人更不知華蘭所受的苦。
直到華蘭生下女兒庄姐四五歲,盛紘升遷到京都成為工部侍郎,娘家才來到跟前。
華蘭之所以被婆婆折騰,一方面是娘家遠在他鄉,一方面是她膝下無子,腰桿也硬不起來。
後來,盛家搬到京都,老太太替華蘭請來賀家老太太看診開了調理方子,才懷上孩子,最後生下一個兒子實哥兒。
但僅憑一個兒子想站穩腳跟還不夠,於是華蘭想到壯大娘家勢力。
就像長柏的媳婦海氏,她在盛家能安穩過日子,就是因為娘家實力過硬。
每次被婆婆王氏欺壓,丈夫長柏和公公盛紘都會站出來替她主持公道。
看到海氏的經歷,華蘭明白:一個出嫁的女人,想要在婆家站穩腳跟,那她最大的倚仗就是有個強大的娘家。
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今,對於一個出嫁的女子來說,娘家的實力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她在婆家的幸福指數。
相對而言,如果娘家實力高於婆家,那嫁到婆家後自然不會有人敢對你吆三喝四。
但如果相反,可能女人就會過得比較痛苦,畢竟沒地位就沒有話語權。
當然,這一切得建立在伴侶不是「寶媽男」「愚孝男」「軟飯男」的前提下。
如果像孫秀才那種「軟飯男」,娘家實力再強大也無濟於事。
所以,女子結婚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對方人品的情況下,做出謹慎抉擇。
這也是華蘭費心撮合娘家妹妹與顧廷燁婚事的原因之一。
02.華蘭費心撮合,實則是為她的「陰謀」
顧廷燁得知如蘭有意文炎敬後,便向盛家求娶明蘭,惹得盛老太太大發脾氣。就連明蘭也是一臉懵,弄不清楚狀況。
然而,顧家下庚帖的日子在即,盛老太太不肯將明蘭交出去,盛紘夫婦回回過去遊說都挨一頓罵。
在原著里,華蘭想了幾天,決定以她又有身孕,想見母親和妹妹為由,讓大娘子把明蘭帶到忠勤伯爵府。
然而,此時,顧廷燁早已在伯爵府中等候明蘭到來,他想藉此機會,與明蘭一五一十說清楚他要娶明蘭的心意。
明蘭這才聽到顧廷燁那番感人肺腑的告白:「我不敢說叫你過神仙般日子,但有我在一日,絕不叫你受委屈!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幾,你在女人堆里就能是老幾!」
遠遠看著明蘭和顧廷燁在涼亭對話,王氏嘆了又嘆:「唉,只是可惜了你妹子,明丫頭能嫁入這般顯貴的門第,她卻只能屈居寒門。」
華蘭不悅道:「當初也是母親執意才定如蘭的,其實照我的意思呀,明妹妹比如蘭更合適,你瞧瞧她哄老太太高興時那小模樣,我瞧著心都酥了,何況男人。」
華蘭一番話澆滅嫉妒心燃起的王氏,看著明蘭與顧廷燁的婚事塵埃落定,華蘭總算鬆了口氣。
為什麼華蘭不撮合如蘭,反而支持明蘭?
因為華蘭了解兩個妹妹的脾氣,如蘭的脾氣像大娘子風風火火,好事到她那裡也容易被破壞。
而明蘭恰好相反,性格沉穩,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將來嫁入侯府,對盛家而言是有利無害。
這就是華蘭極力撮合顧廷燁和明蘭的原因,只有讓明蘭嫁入侯府,盛家才能跟著沾光,而在顧廷燁手底下做事的袁文紹就更不用多說了。
華蘭瞞著盛老太太,私下為明蘭和顧廷燁安排見面機會,實則是為了自己的「陰謀」。
因為華蘭希望盛家與顧家結親,這樣一來她就能托明蘭幫忙,找顧廷燁為袁文紹謀取外放的差事。
只要離開了東京,離開了袁家,華蘭才能好好過日子。所以為了她的私心,不惜算計明蘭。
幸好明蘭嫁給顧廷燁後,日子過得還不錯。既得丈夫疼愛,也封了誥命,成為盛家最爭氣的女兒。
其實,人人都有私心,無一例外。沒有誰的人生之路是設計好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生活中經歷不公的對待,才慢慢衍生出私心。
人有私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傷害他人的基礎之上。
就像墨蘭為嫁入高門,不惜毀掉盛家所有女眷聲譽,這種私心極度自私,也遭人唾棄。
但如果你的私心是建立在共贏之上,為了讓自己和對方都有個好結果,耍點小心機,相信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就是華蘭算計明蘭,但事後姐妹依然和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