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胡軍教王一博演戲的視頻上了熱搜。只見胡軍抬腿蹬上桌子跳到對方跟前大喝一聲:你他喵的說誰呢?(原話是髒話咱就不打了)。
排山倒海的氣勢撲面而來,北方漢子的壓迫感破屏而出。很多網友留言稱:胡軍這喬峰的氣質也是沒誰了,內娛能比他有氣場的男星,真還不好找。
的確,胡軍自《藍宇》出圈,憑藉張紀中版《天龍八部》走紅,不管你再喜歡黃日華版喬峰,也改變不了胡軍在相當大一部分人心目中的位置。
胡軍,一時間成為內娛硬漢的代表,但當時沒看過胡軍喬峰的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把他和高虎弄混:
而我被胡軍所吸引並不是因為以上兩部作品,而是他參演的,製作非常粗糙的一部歷史劇《朱元璋》,這部劇,如果製作精良一些,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經典歷史劇作,只可惜該劇劇本首先漏洞很多,又加上劇組經費不足,很多地方存在著讓人無法忽視的BUG,但這並不影響胡軍的演技,他在劇中將雄才偉略、足智多謀又有些農民的狡黠的朱元璋刻畫到入木三分。
朱元璋處於微時雖寄人籬下但依舊能不卑不亢的性格,遇到湯和轉運時的落落大方,得遇貴人郭子興時的謙遜,被郭子興排擠時的隱忍,自己另立山頭時的意氣風發,作戰部署時的思慮縝密,坐上皇位後的疑心重重……。
他將一個皇帝不同時期的心態非常準確地呈現給觀眾,將一個農民出身的人哪怕坐上皇位後仍能感覺到骨子裡的農民氣息用一些小動作小道具巧妙地表達了出來。
他手裡會經常拿個木如意,哪怕在朝堂之上也會用木如意當痒痒撓使,藉此作為掩飾對大臣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深思熟慮,他有時也會席地而坐,以此來讓觀眾感覺到他依舊沒有脫離農民的本色。
胡軍最讓我覺得精妙之處在於他能將一個深不可測的帝王演到讓你深信不疑,朱元璋就應該是他這個樣子。
看過《朱元璋》之後,我又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在看這本書時,我腦補的朱元璋就是胡軍的臉,這部劇,雖然製作粗糙有很多缺點,劇情沒有尊重史實,有多處歷史硬傷,但因為胡軍的精彩演繹,仍舊被很多人不斷地提起。
哪怕是窮困潦倒至四處討飯化緣的境地,坐在荒野田地里,仍有一幅帝王之氣。朱元璋之後,又看了他的一部職場劇,這部劇,已經很有些年份了,但我要在這裡強烈推薦給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們,這是一部由胡軍和于和偉主演的職場劇,關於如何在體制內生存晉陞的劇。
《歲月》改編自閻真滄浪之水,講述九十年代大學本科研究生學歷的梁致遠進衛生系統工作的心路歷程,忘了說一點,這部劇的女主是梅婷,梅婷的顏值巔峰也應該在這部劇里。
看這部劇,最好開著彈幕看,你會發現很多在體制內打拚多年的人留下的肺腑之言,而且我對於該劇中的很多台詞也很喜歡,因為這些台詞里蘊含著你需要歷經半生艱辛才能體會到的人生哲理:
這人哪,你好也不要緊,壞也不要緊,你是個什麼樣的人要自己定位自己把握。如果你想清高,那就清高到底,無欲無求,倒也混出個境界來,別人也不敢把你小看。你要是想入世,那就放下架子來,入世。怕就怕,混成個四不像啊!清不清,濁不濁,丟了好人的優點,又學了壞人的缺點。——聞慶臣
這位就是說出上面這段話的聞慶臣,演員是王千源的父親。
胡軍在這部劇中飾演的梁致遠,本是一個正直善良且剛正不阿的青年才俊,但到了體制里,他發現他原本信守的人生信條都被顛覆和改變,不肯妥協的他乾脆選擇了躺平,為此,他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愛情。但生活沒給他躺平的機會,妻子無休止的吵鬧和孩子的教育及住房問題,讓梁致遠深深地意識到,信念和原則不能當飯吃,當他放棄故有的原則開始原地起飛後發現自己最終活成了當初最討厭的樣子。
于和偉飾演的人物是梁致遠的對立面,一個沒什麼能耐的草根,靠流須拍馬琢磨領導心事以獲得機會的職員。兩個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當時的于和偉還是名不見經傳的演員,但在該劇中已經有不俗的表現。
胡軍在該劇中將梁致遠最初固執的堅守和後期的自我懷疑,以及最終下定決心進行改戀演繹得非常細膩,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讓人能感覺到這個人物的真實和厚度。《歲月》是一部胡軍早期的作品,但在這部劇里,他的演技已經很不錯了,這部劇應該在《朱元璋》之前,胡軍從一個小職員,一直演到上位成為局長,每一段心路歷程都演得很準確。
我總覺得,胡軍的演技是嚴重被低估了的。他論長相,算不得帥氣,但他有一種男性的雄風,有一種男性乾脆果斷的氣度,就這一點,在內娛挑不出幾個人來,他身形高大,特別有性格張力,本身又是北京漢子,身上就有幾分王者之氣,他塑造的人物,往往充滿力量感,而這種力量感,使他演起一些小人物的悲情命運時,更讓人增添了幾分悲涼感。
我向來認為,胡軍的演技,完全能夠排在第一梯隊,他只是缺少幾部口碑好評分高的電影,他的演技並不比張譯他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