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衛視熱播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孫若微身為建文舊臣之女,在靖難之役的屠殺中獲救。十年後入宮企圖刺殺朱棣,卻意外遇見了皇太孫朱瞻基並相愛,最後歷經了五帝六朝,數次拯救大明於危難中。
在這部劇中,不僅僅有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的傳奇故事,他們背後的女人同樣為大明的繁榮貢獻了力量。
大明風華雖然著重講述了這幾位皇帝的故事,作為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儘管背景是明朝,我們依然沒有辦法將它當做一部歷史正劇來看,因為裡面很多人物與歷史原型都有很大出入,而今天我們來說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張太后。
作為在馬背上打下天下的朱棣來說,騎射是一門必不可缺的課程。在朱棣的成長歲月里,他常常和武將們混在一起,也因此,朱棣的作戰能力也非同一般。
所以,作為一個將騎射能力看得很重的皇帝,他並不喜愛自己身材肥胖,連馬都上不去的長子朱高熾,儘管當時他已經將朱高熾立為太子,心裡最喜歡的兒子仍然是擅長騎射的朱高熙,他甚至一度想改立朱高熙為太子。
直到後來太子妃張氏生下了聰明伶俐的皇太孫朱瞻基,朱棣才沒有改立太子的想法。
朱高熾可以穩坐太子的寶座,除了在朱棣想要廢太子改立次子朱高熙為太子時,徐皇后與朝中大臣的極力阻攔,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妻子張氏極為孝順公婆,朱棣和皇后都很喜歡她,尤其是之後又生下了聰慧的皇太孫朱瞻基,朱棣才徹底沒有廢太子的想法。可以說,朱高熾這一脈後來成為皇帝張氏有很大的功勞。
在電視劇中,張氏雖然身為太子妃,卻斤斤計較,一切以太子和兒子的想法為主,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張氏極為聰慧,心地善良公公朱棣和婆婆都很喜歡她,每次都能輕鬆化解朱棣給朱高熾的難題。
後來,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張氏被冊封為皇后。朱高熾雖為明君,但是身體很不好,繼位不到一年便駕崩了,傳位於朱瞻基,因而張氏便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
因明宣宗朱瞻基年幼,當時的朝政都聽命於張氏。張氏不僅極為聰慧,穩固江山,兒子朱瞻基對她也極為孝順,每日請安,侍奉起居,若有四方進貢之物,首先便為她送去。
後來,明宣宗因為妻子胡氏只育有兩女,再加上當時很寵愛嬪妃孫氏,不顧朝中大臣的勸阻,廢除胡氏的皇后之位,改立孫氏為皇后。
胡氏被廢后便去了長安宮吃齋禮佛,沒有怨言,但是張太后卻很心疼無過被廢的胡氏,時常召見胡氏陪伴左右,宮宴時也讓胡氏位居孫皇后之上。
不久後,朱瞻基因病駕崩,只能傳位於只有9歲的朱祁鎮繼位。明宣宗臨終前遺詔,朝廷大事皆由張氏掌權。
自此,張太后被尊為張太皇太后。因新帝年幼,朝中大臣都極力勸阻張氏垂簾聽政,但是張氏卻一再拒絕,「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物。」即為不破壞祖制來推辭。因此,即使朝政掌握在張氏手中,她卻從未聽政。
張氏雖然把持朝政,卻從不讓內戚干政,她的弟弟張升雖聰慧,但是張氏卻從不讓他干預朝政。而且,張氏掌權期間,極為厭惡宦官王振,她知道王振有篡權之心,時常壓制、防範宦官們篡位。正是她的這些舉措,太監王振極為害怕張氏,見到張氏甚至發抖。
正因如此,在張氏掌權的多年中王振雖有心,卻無法篡權。而明英宗初年的國勢穩步提升,大明王朝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張氏一生為明王朝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的最後仍然是心系朝中局勢,在朝臣的彙報中離世。在張氏身居後位的18年間,她極力剷除對帝國有威脅的因素,努力穩固明王朝,走完了她所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