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傳言將要籌拍電視劇版《玫瑰的故事》,還稱女主將由劉亦菲來飾演。
此消息一出,網友是唱衰多過欣喜,即便是欣喜,也都是在為「神仙姐姐」又有新戲要拍而開心。
至於唱衰,則是因為這部劇的故事原型過於陳舊,它改編於亦舒41年前的言情小說《玫瑰的故事》,很多情節放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估計有些牽強。
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亦舒的小說真的很受影視圈歡迎,2021年熱播的《流金歲月》,以及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都是由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
儘管這2部電視劇在情節上會有一些漏洞,但在大方向上還是很符合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比如倡導女性應該獨立,這不僅是亦舒一直都在堅守的理念,也是她的小說能夠經久不衰,被無數導演爭先改編的原因所在。
提起亦舒,我們會感嘆於她的觀念領先,也會質疑她年少輕狂時做的「荒唐事」。
她鄙視瓊瑤,搶閨蜜男友,還評價李嘉欣美得毫無靈魂。
可就是這樣一位「文壇女鬥士」,卻在40歲那年性情大變,隨後還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家庭主婦」,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今年已經76歲的亦舒,現在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
01
上世紀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內地有一大批文藝人才湧入了香港,他們在那裡盡情揮灑著自己的智慧和靈感,為日後那個群星閃耀的港圈盛世貢獻了一份力量。
這其中有我們熟悉的文壇奇才金庸、倪匡,也有歌壇鬼才黃霑,當然也少不了本文的主角亦舒。
可能有人不清楚亦舒跟倪匡的關係,他們是親兄妹,亦舒原名叫倪亦舒,她排行第六,上面有4個哥哥和1個姐姐,倪匡是她的三哥,她還有一個弟弟。
5歲時,亦舒隨父母從上海來到香港生活,當時她那幾個年長的哥哥姐姐並沒有跟著去香港,而是一直在內地開拓自己的事業。
不得不說,倪家絕對是有學霸的基因,儘管亦舒的父親只是一個小職員,但他的孩子卻個頂個是人才,亦舒他們兄妹7人,有的成了著名的會計師,有的則當了工程師,就連最不讓人省心的倪匡,以及亦舒本人,也成了名震香江的大作家。
1957年,在內蒙古闖下大禍的倪匡,一路輾轉來到了香港。
當時的香港正在颳起一股小說熱潮,小說家順勢成為高薪職業。
意識到這一情況後,在工地搬了幾個月磚的倪匡毅然決然地辭職回家寫小說了,畢竟報紙上的那些小說對他而言就是信手拈來。
而他的這份自信絕對是有理有據的,因為他花了一個下午寫好的小說《活埋》,隨後就刊登在《工商日報》上,還獲得了90塊的稿費。
而他的小妹亦舒就更厲害了,他是22歲發表第一篇文章,亦舒則是14歲就在雜誌上刊登文章了。
亦舒走上作家的道路,絕對是天賦使然,再加上有三哥和大環境的指引。
因為喜歡閱讀,再加上記憶力好,那些被亦舒記在腦海中的文字,日後也成了她賺錢的工具。
而看著三哥日進斗金的寫作經歷,以及他那時結交了諸如金庸、古龍這樣的文壇好友,金庸的《明報》恰好也剛剛成立不久,正是需要寫作人才的時候。
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各種因素下,1963年,17歲的亦舒便輟學到《明報》當編輯了。
和三哥倪匡從不脫稿不同的是,亦舒寫作是全憑心情,她心情一不好,那全港的雜誌社的亦舒專欄必然要開了天窗。
因此,那時雜誌社從不敢催亦舒的稿子,逼不得已必須要催時,也是讓她的哥哥倪匡給她捎幾句話。
就因為亦舒這個一點就著的大小姐脾氣,香港的傳媒界還盛行了這樣一段玩笑話:「雖然咱天天追著亦小姐要稿子,但你們千萬別得罪她,她未夠年齡,殺人可不用償命的。」
不過,誰叫亦舒人家有傲嬌的資本,那時她白天在《明報》當記者、寫明星專訪,晚上則窩在家裡為其他出版社寫專欄,或是撰寫自己的小說。
在香港,亦舒的言情小說獨佔鰲頭,與金庸的武俠,倪匡的科幻齊名。
隨著她滿是女性獨立色彩的小說相繼發表,在言情小說界,也有了「「台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的說法。
不過對此,亦舒卻有不同的看法,她根本不屑與「言情教母」瓊瑤相提並論,甚至揚言只有小女生才會看瓊瑤寫的小說。
02
不過,亦舒嘴上說著討厭瓊瑤寫的愛情故事,可在愛情實踐方面,她卻是將瓊瑤小說里常出現的狗血橋段全乾了一個遍。
18歲時,亦舒愛上了落魄畫家蔡浩泉,長得不帥,也沒什麼事業。
顯然,這段戀情一定會遭到亦舒父母的強烈反對,但亦舒又怎麼會輕易妥協呢?
於是,亦舒便上演了一出未婚先孕、逼迫父母同意婚事的戲碼,隨後19歲的亦舒就和蔡浩泉結了婚,可二人的婚姻卻只維持了3年。
其實亦舒與蔡浩泉在一起,從一開始便是錯誤,亦舒之所以會愛上蔡浩泉,完全是硬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這句歌詞,身為文壇才女的她見慣了男人對她的好臉色,自然對蔡浩泉這種對她愛答不理的男人感興趣,於是,她便認為那就是愛情。
結婚後,這種感覺自然也就沒有了,再加上亦舒過慣了奢侈生活,她可以用一個月的稿費買一件大衣,而蔡浩泉根本支撐不了她的消費能力。
因此這段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愛情的婚姻自然走向了衰亡。
這段失敗的婚姻,並沒有讓亦舒引以為鑒,相反,她則是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離婚後心情不佳的她,整日和好閨蜜鄭佩佩待在一起。
那時鄭佩佩是邵氏的當家女星,正在和人氣小生岳華談戀愛,而亦舒則非要橫插一杠,人家談戀愛她要跟著,最關鍵的是,她還謊稱自己有夜盲症,非要好閨蜜的男朋友,也就是岳華單獨把她送回家。
後續的故事我們應該可以猜到了,就如同瓊瑤小說里的「狗血劇情」一樣。
岳華在亦舒的瘋狂暗示下,那顆對鄭佩佩忠貞不渝的心開始動搖,而且他的異樣還被鄭佩佩察覺出來了,隨即便和他分手了。
1971年,負氣的鄭佩佩宣布息影,並移居到美國和剛認識不久的富豪男友閃婚了。
而與此同時,亦舒卻借著自己是知名作家的身份,在雜誌上公然刊登了一篇名為《亦舒為什麼愛岳華?》的文章,以此來示愛岳華,隨後她便和岳華談起了戀愛,還住在了一起。
可是,靠搶得來的東西總會讓人患得患失,岳華對於亦舒就是這樣的存在。
明明鄭佩佩已經遠在美國,而且還結婚了,可亦舒還是會無緣無故地吃她的醋。
偶爾在報紙上看到她跟岳華很早之前的新聞,亦舒會大發雷霆,甚至有一次,亦舒竟然拿著刀在岳華的床上用力捅了好幾下,而且捅的位置還剛好是岳華睡覺時,心臟所處的位置,那場面讓岳華看了之後細思極恐。
說來也巧,本來亦舒與岳華的感情已經搖搖欲墜了,而就在這時,遠在美國的鄭佩佩卻突然給岳華寫了一封信,信里都是朋友間的關懷和問候,絕無越界之舉。
可是亦舒看到後卻如著了魔一般,她不僅跟岳華大鬧了一場,還一氣之下把鄭佩佩寫的信刊登在了報紙上。
正是此舉徹底激怒了岳華,他認為亦舒可以隨便傷害他,但不要影響了別人的家庭,這是他無法容忍的。
於是,岳華跟亦舒提出了分手。
如此結果,亦舒根本接受不了,她甚至拋下多年養成的大小姐脾氣,跟岳華下跪認錯,只為能夠挽回這段感情。
可當時的岳華去意已決,下跪認錯也於事無補。
不僅如此,分手後沒幾年,岳華還迎娶了女演員恬妮,他跟亦舒的感情也就徹底翻篇了。
03
儘管岳華的婚事讓亦舒和他徹底成了兩個世界的人,但在亦舒的小說世界裡,卻一直都存在一個叫「家明」的男人。
小說中,家明是風度翩翩的紳士,女主角都會為他傾倒,而這與亦舒對岳華的評價如出一轍。
亦舒曾說:「岳華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是好人。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他是那種會使別人自然去占他便宜的好人。因為誰都知道,佔了岳華的便宜,不會有後顧之憂。」
如此一對比,世人便都猜透了亦舒的這點小心思,家明的原型就是岳華,既然愛而不得,那就讓愛人成為她小說里的角色,然後在筆下再續前緣。
不得不說,失戀確實是靈感的催化劑,在與岳華揮別後,亦舒相繼寫出了《喜寶》、《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等代表作。
這些小說無一不在傳達著女性應該獨立自主的思想,而在現實生活里,她也是將這種思想貫徹到底,她最看不慣娛樂圈裡那些喜歡攀附權貴的女星,比如李嘉欣。
她評價李嘉欣,「美則美矣,毫無靈魂」,而且還把李嘉欣「恃靚行兇」的故事寫成了一部名為《印度寶》。
該小說的女主角叫「劉印子」,外界則一致認為這個名字就是在暗諷李嘉欣,那時她整日粘著富豪劉鑾雄,像極了劉鑾雄的影子,而「劉印子」就是「劉影子」的諧音。
人們常說「四十不惑」,就是說人在40歲的時候會變得通達事理,這話放在亦舒身上也極為貼切。
亦舒曾在《我的前半生》里說過,「每個人都應該結兩次婚,一次在年輕的時候,一次在中年,少年時不結一次,中年時就不會學乖,天下沒有不努力而美滿的婚姻,所有要爭取經驗。」
亦舒在40歲時似乎是真的想明白了,她的第二段婚姻也是在那時來的,對方據說是大學教授,姓梁,是傳統觀念里最適合嫁的安穩男人。
而結婚後的亦舒逐漸收起了火爆脾氣,在獨立打拚20多年後,亦舒罕見地當起了家庭主婦。
她冒著高齡的風險,在40多歲時生下了一個女兒,隨後全家還移民到加拿大生活。
據說在加拿大電台工作時,亦舒還碰到了同在電視台工作的岳華,但兩人只是擦肩,並未寒暄一句。
亦舒就是這麼決絕,就如同她對待親生兒子那般。
2013年,一個名為蔡邊村的導演發布了一部名為《母親節》的紀錄片,該片講述了他腦海里有關母親的記憶,可惜永遠都停在11歲時。
而這個蔡邊村正是亦舒與前夫蔡浩泉的親生兒子,當年他們離婚,兒子判給了前夫,起初亦舒還會去探望兒子,但兒子11歲以後她便沒有再去探望了。
2000年,隨著父親蔡浩泉的去世,蔡邊村越發渴望親情,可是一直到他的紀錄片發表,亦舒也沒有想要認回他。
儘管亦舒用了一篇小作文抒發了她對兒子的愛,可她同樣回應道:「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言外之意就是不讓蔡邊村再來招惹她了。
亦舒此舉一下就被人扣上了「冷血無情」的帽子,誰叫她連親生兒子都能拒認。
而對待與現任老公所生的女兒,亦舒則是慈母一枚,送女兒上學這樣的小事她都親歷親為。
如今亦舒已經76歲的高齡,她遠離了紛繁複雜的娛樂圈,在異國他鄉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曾經在媒體上「指點江山」、點評各路人物的她,早已收起了鋒芒。
即便她如今也時不時地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言論,可那些基本上都是她摘抄小說里的語句,根本沒有她當下的一些言論。
今年7月3日,香港知名作家倪匡因故離世,作為親妹妹的亦舒依舊沒有任何動靜,坊間傳聞,亦舒已經有20多年沒有聯繫她的親哥哥倪匡了,而這似乎又一次印證了亦舒的冷血。對於亦舒的評價,世人本來就是兩極分化,有人在欣賞她才華的同時,忽視了她人性上的缺失。
而有人則是因為她乾的那些荒唐事,從而唾棄她,索性連她的小說也一同抵制。
其實,這是不少藝術家的通病,他們在某一方面是天才,是先行者,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完人,只要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就能看淡亦舒那充滿矛盾的大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