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2022年08月24日02:07:03 娛樂 1067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歡樂頌》3新「五美」中,最令我驚喜的就是飾演朱喆的張佳寧了。

在這之前,她曾是《溫州一家人》中的村花,和張譯在黃土高原出演了一對土裡土氣的夫妻。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她也是《如懿傳》中高貴的穎妃,一句「皇上禮重蒙古,你敢動我」,說得大氣又豪氣。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她還是《知否》中可愛俏麗的如蘭,作為嫡女,她有幾分驕縱,但更多的是可愛善良。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這一次,她接棒樊勝美,成了22樓的大姐。

和以往的可愛形象不同,成為朱喆的她成熟、體貼、高情商,頗有知心大姐姐的范兒。

朱喆16歲開始打工,從一名職校學生成長為一名五星級酒店的客房經理,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她擁有看透人性的能力。

她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但她堅強地從泥潭中爬了出來,在大上海站穩了腳跟。

她自立、自強,知世故而不世故。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要飾演這樣一個角色,必然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歷。

說實話,我沒想到張佳寧會演得這麼好!

而沒想到的不只我一個人,《歡樂頌》3已經更新過半,彈幕里依舊有人說:原來她是如蘭呀!

不久之前,張佳寧更新過一條微博,配文:

還是要長大~可愛不是長久之計~~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從演員的角度看,這一次,她真的長大了。

01

屏幕中的張佳寧呈現給觀眾的,常常是甜美的那一面,但實際上,她的笑容,是從苦難里開出的花。

1989年,張佳寧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

她的到來是令人猝不及防的,因為當時她媽媽才懷孕7個月。

由於早產,張佳寧從小體弱多病。

為了照顧她,母親在做老師之外,還要做一些小買賣補貼家用。

東北的冬天零下幾十度,為了方便,她連手套也沒法帶,就那麼凍著。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窮人的生活是沒有多少選擇權的,只能不斷硬抗著一步一步向前走。

張佳寧和她的母親當時就是這樣。

張佳寧的父親長期在外工作,她一直由母親照顧。

13歲那年,父母感情徹底破裂,離了婚,張佳寧也成了單親家庭的小孩。

在那個年代,一個離異的母親,帶著一個孩子,生活註定不容易。

為了養活自己和女兒,母親辭掉了老師的工作,帶著她到了海南,而且不顧高昂的學費,將張佳寧送進了私立學校讀書。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張佳寧的母親是堅韌又勤勞的。

她從做導遊開始努力,後來,借錢租了一輛旅遊車,再後來,她開了一家小賣鋪,一家餃子館。

為了節省成本,很多事情都是她自己動手完成。

不舍晝夜的勞累,最終壓垮了這個堅強的女人。

一天,張佳寧發現,她的母親一直非常瘦,可肚子卻出奇地大。

在她的提醒下,母親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肚子里長了腫瘤,足足有碗那麼大。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母親不敢將真相告訴她,所以打電話給在北京的張曉龍,到北京做了手術。

那段時間,張曉龍要照顧姐姐,又要幫忙瞞著家裡,壓力異常地大,以至於嘴巴周圍長了一圈水泡。

張佳寧媽媽做手術的時間是在春節前,彼時,不知道真相的張佳寧還在準備年貨,等著媽媽回去過年。

而媽媽也努力不讓她擔心,明明剛剛手術過的身體不能坐飛機,但她還是硬撐著,在大年三十晚上飛回了海南的家。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那一夜的團圓,來之不易,中間的血與淚,苦與難,是他人無法體會的。

後來,張佳寧說,在她心中,母親就像男人一樣,因為她為自己的女兒遮擋了所有的風雨,也為了女兒拼盡了全力。

02

姐姐病了,外甥女也沒辦法被很好地照顧,為了張佳寧的前程考慮,張曉龍提出讓她到北京讀書。

當時的張曉龍雖然已經在中戲教書,但他的收入並不多,無法完全承擔張佳寧在北京的費用。

為了支持女兒,張佳寧的母親變賣了在海南的那點產業,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送女兒到北京讀書。

然後,她一個人回到了老家東北。

在張曉龍的督促下,張佳寧考中了北電、上戲、中戲三所學校,最終選擇到舅舅任教的中戲就讀。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單親的家庭,艱難的生活,讓張佳寧養成了乖巧、體貼又敏感的性格。

到中戲之後,她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她不想讓人認為自己是靠著舅舅才進的中戲,所以,一直努力地證明自己。

儘管舅舅告訴她,被三所學校同時錄取就已經證明了她的能力,但她依舊無法放鬆。

大二的時候,她便開始接戲,憑藉著《小姨多鶴》中的張春美一角,她正式踏入演藝圈。

剛出道那幾年,張佳寧有「拚命三娘」之稱,曾創下兩年18部戲的記錄。

而她之所以如此努力,是為了給媽媽買一個大房子。

大一寒假,張佳寧回到家中看媽媽,此時的她才知道,媽媽竟然租住在一個不到20平米的開間里,且屋內設備及其簡陋。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看到媽媽為了自己受的苦,張佳寧當時就破防了,她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給媽媽買個大房子。

所以,有幾年的時間,她瘋狂地拍戲,甚至連春節也是在劇組度過。

過度工作的結果,就是身體的過度消耗。

一次,她和張曉龍在老家錄春晚,表演完之後晚會沒結束她就要離開,張曉龍覺得不合適,她就撩起自己腰部的衣服給張曉龍看。

那一眼,張曉龍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他這才知道張佳寧得了帶狀皰疹,腰上一圈水泡慘不忍睹。

其實,那時候張佳寧已經疼得受不了了,當晚的節目,完全是硬撐著演完的。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因為過於拚命,她的身體開始各種各樣的預警,只不過她習慣報喜不報憂,往往等事情過去之後才會和家人講。

在一檔節目中,張曉龍給她寫了一封親:

「老舅不想看到你年紀輕輕就一身的病,也不想要你成為什麼明星大碗,更不想你為了老舅爭氣,去做一些讓你特別累的事情。你記著,老舅是家裡人,在家人面前你可以最放鬆,最肆無忌憚,如果有一天你累了,不順心,不想拍戲了,那你就回家來,老舅養著你……」

感人肺腑的語言背後,是家人濃濃的關心,但也可以看得出來,她當時的狀態有多令人擔心。

如果單單看張佳寧在劇中的形象,或者她採訪中的狀態,會覺得她應該是單純陽光又可愛的小女孩,可看過她的成長經歷之後,就會發現,她的陽光里有一道傷,以及這道傷口催生的執著、敏感,和無法訴說的壓力。

小小年紀的她,承受的遠比旁人想像的多。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不過,她的努力獲得了不菲的回報。

這種回報,不僅僅是金錢上的,還有她不斷成熟的演技。

出道這些年來,張佳寧一共演出過50多部作品,其中不乏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

她演過村姑,也演過都市女性;演過天真可愛,也演過成熟魅力;演過嬌氣俏麗,也演過尊貴高傲;在婆婆媽媽劇里打過轉,也在古裝劇里有經典角色。

她不炒作、無緋聞,卻不聲不響地將自己的路走得越來越寬。

作為演員的張佳寧,幾乎從來沒有讓觀眾失望過。

也怪不得張曉龍會自信地說,他會對自己的戲會沒信心,但是不會對張佳寧的戲沒信心。

03

如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越來越遠,就連最親的人之間,也常常會疏於交流。

在張佳寧的家庭里,我們卻可以看到可貴的溫情與扶持。

張佳寧雖然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但是她並不缺少愛,尤其是老舅張曉龍對她的照顧,填補了她父愛的空白。

張佳寧小的時候身體不好,張曉龍一個月剩17塊錢的工資,會拿出來14塊給她買吃的、喝的。

所以,那時候別的小朋友能吃到的營養品,她都能吃到。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後來,張佳寧到北京,在備考中戲期間,張曉龍隨時隨地幫她糾正問題,狠抓她的學習。

一次,張佳寧在上課的時候偷偷玩手機,恰巧被張曉龍看到。

但是,張佳寧又不承認,張曉龍氣得一巴掌扇過去,瞬間,張佳寧的臉就紅腫了。

老舅這一巴掌,把張佳寧打得非常委屈,她哭成了淚人。

這種委屈不是因為挨打本身,而是因為沒想到一直那麼疼愛自己的人,會突然下那麼重手打自己。

對於這一巴掌,張曉龍也後悔不已,張佳寧哭的時候,他其實也哭了,後來多次向張佳寧道歉。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張曉龍對家人的照顧,不僅僅體現在張佳寧身上。

剛到北京的時候,他似乎就成了親戚們在北京的據點。

儘管當時他自己住著地下室,但對親人們的需求,基本不會拒絕。

只不過,時間久了,他也有承受不了的時候。

一次,他終於無可奈何地打電話告訴父親,自己過得並沒有他們想像得那麼好,無法一次次應對親人們的需求。

但後來條件好了,他會主動替七大姑八大姨們操心,就像一個大家庭的主心骨一樣為他們分憂解難。

大概是因為從小在這樣家人互助的氛圍下長大,張佳寧也希望自己能夠為家人們做更多。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由於張曉龍既是老師,又是演員,還給劇組做禮儀指導,再加上其他工作,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這時候,張佳寧反過來勸老舅不要那麼忙,告訴老舅如今自己賺得比他多,可以養他了。

為了讓老舅多多休息,她還專門給老舅買了個相機,讓他帶著相機和家人出去旅行。

見過老舅為這個大家庭做的,有能力後的張佳寧也希望自己可以去扮演那個角色,撐起一個家,讓自己所愛的人得到幸福。

有這樣的家風,似乎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張佳寧可以像一縷陽光一樣照進觀眾的心中,也明白了她為何能夠在聲色犬馬的娛樂圈不驕不躁,通過一部部作品打磨自己。

因為,她身邊的人都是那麼踏實溫柔啊!

一個個溫柔的人,滋養出了這麼一顆溫暖的心。

不炒作無緋聞,演50多部戲終於養成「劇拋臉」,她要火了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