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王平:緊握夢想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隊長》

2022年07月05日01:56:07 娛樂 1905
蘇拉王平:緊握夢想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隊長》 - 天天要聞蘇拉王平:緊握夢想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隊長》 - 天天要聞蘇拉王平:緊握夢想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隊長》 - 天天要聞蘇拉王平:緊握夢想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隊長》 - 天天要聞

近日,中國首部沉浸式體驗攀登珠峰的紀錄片《珠峰隊長》在全國影院公映,反響熱烈。

該片創下無人機在8470米以上最高海拔航拍的新紀錄,被稱為華語電影史上「最高難度」的紀錄片。令人驚嘆的是,這部橫空出世的電影全部由普通人創作完成。他們因為熱愛攀登,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抵達珠峰、抵達心靈。

6月底的一天,珠峰隊長蘇拉王平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他帶隊攀登世界之巔的精彩故事。

作為真正的珠峰隊長,蘇拉王平一路帶隊艱難攀登到頂峰;作為攀登者,蘇拉王平跨界做了一部電影。他說:「每一個事情都遇到很多困難,有了很多成長,也都是我很想做的。我覺得幫助了很多人,改變了很多人,比什麼都有意義。」

一個放牛娃用20年

帶出60多名專業高山嚮導

蘇拉王平是嘉絨藏族,他的普通話非常流利,還很風趣。他笑言,20年攀登帶給他的最直觀變化,就是樂觀、堅定。

蘇拉出生在四川阿壩州雪山腳下的八家寨,一個只有八戶人家的小村莊。他印象很深,二十多年前那裡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不通公路,不通電,也沒有自來水。村裡人靠種地、放牛放羊為生。不論上山挖草藥,還是下山採購物品,所有的東西都得靠人背。

但也因為從小就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當地人天生就對大山很熟悉,而且身體素質非常好。「如果你跑不快,你就追不上你的羊,如果放牧的是氂牛,就更考驗體力和能力。」蘇拉說。

他非常感念在縣裡工作的父親,因為小時候寨子里沒有學校,整個寨子上過學的人很少,但蘇拉爸爸在他九歲時,就帶他離開寨子去縣城上學。後來蘇拉考上了一所中專,學機電專業。

蘇拉上學時特別喜歡體育,還在阿壩參加過很多體育比賽。畢業後,蘇拉回到家裡等著分配工作時,聽說有一個登山隊來考察三奧雪山,全村人都好奇地去看。在電視里才能見到的登山隊什麼樣?蘇拉也飛跑去村口。

從沒見過的帳篷、叫不出名字的裝備,還有登山隊員身上奇怪的衣服……這一切讓他羨慕極了。巧的是,登山隊要在村裡邀請30個人幫他們背東西,蘇拉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

之後的隨隊攀登路上,因為蘇拉會說漢語,還上過學,登山隊的人都喜歡跟他溝通。

過了幾個月,有一天蘇拉在山上背柴,有人喊他說,有個登山隊的人來找他。蘇拉把柴一扔,立刻跑回村子。來人問他要不要出去跟著登山隊工作?一想有機會走出大山,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出來以後,蘇拉才知道,自己做的工作叫高山嚮導。他也才知道,當年去考察三奧雪山的隊伍里,有很多中國登山協會的老前輩,比如國內優秀的攀登者孫斌、次落、馬一樺等。

身邊有了榜樣,從此,登山在他心裡深深地扎了根。通過做高山嚮導,蘇拉眼界大開。兩年後,蘇拉也逐漸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登山協作技術。

有一次,他回家探親,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們相聚時,看到大家渴望的眼神,一個想法湧上心頭:成立一支自己的嚮導隊,帶著家鄉的年輕人更好地靠山吃山。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沒什麼錢,蘇拉只買了七套進口裝備,然後從村裡精心挑選了7個人,帶他們去路程稍近一些、花費小一點的3號雪山營地培訓。

蘇拉不光教他們攀登基礎技能,還每天都自掏腰包給他們發30元工錢:「我擔心不給錢,一兩次以後,他們的老婆就不放人了。要改變他們的認知,得一步步慢慢來。」

讓蘇拉欣慰的是,7個人很聰明,大概半年後,蘇拉就開始帶他們正式去攀登三奧雪山。他還記得當時有個公司贊助了不光防水,還有透氣功能的登山服,7個小夥伴們都是第一次聽說,開心得不得了。

中國民間登山運動發展到現在,也不過30年。蘇拉意識到,要想讓更多人了解川藏隊,他必須帶著大家去攀登有難度、有名氣的山峰。

攀登四姑娘山的難度非常大,蘇拉記得,當時買不到專業的鞋,自己是穿解放鞋上去的。攀登用了大概一周時間,最後是下午5點左右登頂。等到他們下撤到半山腰時,天已經黑了,於是大家把自己套在睡袋裡吊在岩壁上,就那麼凍了一個晚上。「說實話差點凍死在上面,就是憑著還年輕。」蘇拉感慨道。

那次,他們不僅征服了四姑娘山,還成為中國人「首登」,圈裡一下就傳開了。

蘇拉記得,後來他們到處去考察,從阿壩跑幾百公里都是開拖拉機去的,「雖然很辛苦,但是也很拉風」。接著,有一個老牌戶外品牌願意給他們贊助服裝。從那以後,他們開始慢慢放開腳步,不斷去嘗試攀登難度、風險更大的山峰。蘇拉也開始走出國門,到韓國、美國等地向已經有上百年登山歷史的團隊學習技術、探索更先進的經驗,回來後再對整個團隊進行系統化的培訓。「比如高海拔急救,在我們國家直升機救援系統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高海拔遇險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救。所以,我們的每個隊員不光要會登山,還要會帶隊、會急救。我們每年都會有國際野外醫學會的急救培訓,也都是四川紅十字協會的急救員。我敢說,川藏隊每一個登山隊員,都是非常好的急救員。」蘇拉不無驕傲地說。

就這樣,一個放牛娃用20年,從老家帶出60多名專業高山嚮導。多年以來,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登山愛好者,在川藏隊員安全護航下,實現了不同夢想,6000米、7000米、8000米……不同的攀登經歷,使他們成為生死之交。更讓蘇拉欣慰的是,登山改變了小夥伴們的思想,開闊了他們的眼界,提升了他們的收入,「以前他們是騎馬,後來是摩托車、麵包車、小轎車,現在幾乎人人都開上了越野車。隊員家裡裝修得一個比一個漂亮,還有人到縣城買了房」。蘇拉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為家鄉「也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

把真實的攀登珠峰搬進影院

蘇拉一直喜歡看探險類的紀錄片和電影,比如《垂直極限》《絕命海拔》《徒手攀岩》等等。「看到過不少國外紀錄片,是專門拍攝珠峰的,就覺得我們國家還沒有一部上院線的真實的珠峰登山紀錄片,有點遺憾。」

隨著攀登的經歷越多,蘇拉看到的景色就越多。每次他都和山友在雪山上驚嘆:「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起初,他會用相機、小攝像機拍一些短片記錄登山過程,漸漸地,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心裡升騰:「什麼時候如果我能把攀登珠峰完整地拍出來,把它做成電影上院線,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看到珠峰上的美景,那多好啊!」

他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從南坡的國際舞台帶隊攀登,拍一部電影。誰拍?蘇拉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讓高山嚮導變成高山攝影師。

雖然他們是對電影一竅不通的「草根團隊」,但是蘇拉行動力十足——他開始摸索系統化培訓,還斥資購買了一台190專業攝影機,和川藏隊成員羅日甲兩個人承擔了每次攀登的拍攝任務,不斷學習實踐各種拍攝手法、鏡頭語言。

2008年,蘇拉花了7天將5小時素材剪輯製作成45分鐘的紀錄片 《雪山雄鷹》,第一次把攀登雀兒山的全過程用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受到不少好評。這期間,川藏隊還和不少攝製組「觸電」,比如承擔《七十七天》所有在無人區的後勤保障團隊、協助拍攝《中國機長》最後雪山上鏡頭……積攢了一些拍攝經驗後,對於「拍大片」,蘇拉和小夥伴也漸漸有了信心。

為順利實現「電影夢」,2018年蘇拉正式註冊成立「攀山影視」,選了十名有攝影潛力的隊員進行系統化培訓。然後不斷用組織登山活動掙的錢,投入到更換設備和培訓人員上。5年時間,他把所有器材更新成4k高清設備,讓每個高山攝影師都去嘗試了5km、6km、7km各個海拔的拍攝,學習在高山上怎麼構圖、怎麼才能更好地用鏡頭說話、在超低溫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好機器……他們熟悉了每一個季節、每一處海拔上不同的注意事項和技巧。

2019年4月8日,8名登山隊員和川藏隊7名高山攝影一共15人,組成珠峰攀登隊從成都出發,向南坡尼泊爾開赴。

8名登山隊員中,有每天生活兩點一線的白領,有賣掉自家小店的店主,還有背負沉重業績的銷售人員,以及在成功與失敗間掙扎的創業者。這支由普通人組成的攀登隊,帶著各自不同的故事與夢想,在蘇拉隊長的帶領下,踏上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

到達大本營那天,所有隊員都震撼不已:成千上萬頂帳篷,像小鎮一樣鋪在雪山腳下。

他們在那裡發起第一次拉練——攀登海拔6000米的羅布切雪山。

進行「過梯子」訓練時,隊員們眼睜睜看見遠處突發的雪崩,雪霧中有一個人掉落下來。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大家真正體會到,「每一天都很精彩」意味著背後付出更多的艱辛。他們攀過垂直90度的梯子,過恐怖冰川時遭遇過天氣狀況和心態浮躁。這些經歷,讓隊里氣氛沉重,但每個人都覺得「心變得強大了」。

電池和拍攝者一起進睡袋,翻身都困難

蘇拉說,攀登和拍攝過程中,感覺最棘手的就是如何取得隊員的信任。當他跟隊員說要把大家拍的電影上院線時,其實大家並不完全相信他能做到,也不是特別看好。於是蘇拉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給攝影團隊安排好任務之後,去跟隊員做各種溝通。

隊員不是演員,他們的「出演」完全不可能重來。所以很多時候攝影團隊必須提前出發去架機位,才能確保抓拍到所有過程。比如今天要過最危險的恐怖冰川,蘇拉會先告訴大家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再告訴大家安全之下怎麼做才能拍到最好的鏡頭。有時候,到了某個地方,為了拍攝效果,他會讓大家先集中,再統一過鏡頭。但就會有人不想等、不配合,需要苦口婆心地溝通。

同時,蘇拉會格外擔心攝影師的安全,因為登山時的一個安全措施就是:大家用一條60米的繩子連起來,像一根繩上的螞蚱,手牽手地過。但為了拍攝角度不致單一,5名攝影師只能脫離安全繩的連接,單獨在不同的點位拍攝,相當危險。

蘇拉直言,一個合格的攀登者,一定是一個負責任的攀登者。所有隊員都知道,要對自己負責、要對家人負責、要對團隊負責,還要對隊長和組織方負責。而作為隊長的責任更大,壓力也非常大,要對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負責,最重要的就是「所有人順利登頂、安全下撤」。他告訴大家,每個人在山上都有提問的權利,但是沒有決定的權利,在山上所有的決定權都在隊長,一切服從隊長,「我的判斷來自20年的登山經驗,我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登山這件事必須要相互理解、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才能一起完成」。

從俯瞰視角看攀登珠峰,成為這部片子的亮點。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無人機在8000米怎麼起飛的?蘇拉介紹說,這些器材在極低溫下背了五六天,誰也無法保證登頂那天還能不能正常工作,但是高山航拍隊員做了最充足的準備,所有的器材他們都是24小時用體溫保護,光是無人機的電池就備了30多塊,每天晚上睡覺時全放進睡袋裡,翻身都困難。他們背著七八十斤重的裝備,還要完成拍攝任務,每一步都更為艱難,「從小生活在雪山腳下,加上常年努力訓練,他們才能夠把這些鏡頭穩穩地拍下來」。蘇拉自己有時也會感到不可思議:「在零下40攝氏度的山頂,風那麼大,竟然讓無人機飛起來了。攀登珠峰這麼多鏡頭拍下來,我們就只帶了兩架無人機過去,而且兩架飛機都安全回來了,沒有炸機,真挺神奇的。」蘇拉說那幾個鏡頭只幾分鐘,但真的很艱難,「我們必須把很大很厚的羽絨手套脫下來操作無人機,把它飛好,飛起來時航拍隊員的手已經凍得不行了,那種情況最容易凍傷,我接過來遙控了一會兒,他就使勁戳自己的手,恢復了,我馬上再還給他,最後他把無人機飛回來。很可惜,沒有另外一個攝像機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後來才知道,無意中,他們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中國首部在8470米以上最高海拔完成無人機起飛航拍的珠峰電影。

沒有夢想的話,有可能我只是個背夫

5月12日,蘇拉帶隊正式開始攀登珠峰。

經過恐怖冰川,大家一鼓作氣攀上藍色冰壁,爬過山體岩石斷面的「黃帶」,朝著世界之巔一步步靠近。中途遭遇暴風雪,人被吹得東倒西歪,而腳下就是懸崖。蘇拉決定找個坡度比較緩的地方,用鏟子挖出台階,作為臨時營地,吸氧、休整。再出發時快晚上10點了,天氣依然不好,風非常大,隊員體能消耗也非常大,每一步都在喘。

到達珠峰陽台時,一位女隊員心跳加快,腿發軟,抓起氧氣瓶吸氧卻發現氧氣瓶壞了。幸好,正當她眼現絕望時,一名高山嚮導修好了她的氧氣瓶。

沖頂時間比原計劃遲了一些,但猶豫片刻,蘇拉果斷決定,為了避開山脊台階「大堵車」,即刻開始沖頂。

珠峰上怎麼會「堵車」?蘇拉笑言,所有來珠峰的攀登者,攀登周期大都是40多天,真正的登頂「窗口期」只有一周時間。所以,大家都會選擇那一周里天氣最好的一天登頂。加之2019年是歷年珠峰的攀登人數最多的一年,所以他預判會出現「大堵車」。如果時間掌握不好,陷入「大堵車」,就很可能無法順利登頂。蘇拉搶時間登頂的決定,也是基於相信自己的高山嚮導有足夠的能力保障隊員安全。

最終,經歷了40多天險象環生的攀登,5月15日,他們成功避開珠峰「大堵車」,全員登頂。

因為預判準確,提前出發,他們成為2019年全球第一支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團隊。當他們把五星紅旗插上山頂,所有人都非常激動。「一路上很多外國人並不看好我們,但是他們沒想到最終是我們第一個登頂。」蘇拉和隊員們一樣感到自豪。

經歷了珠峰生死攀登,每個隊員都有不同的收穫。蘇拉想說的是:「好好活在當下,珍惜身邊的一切。一個人一輩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大山。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珠峰隊長。」

前不久,蘇拉隨著《珠峰隊長》在各個城市點映,他注意到孩子們特別喜歡看這部電影后,也很動情地鼓勵孩子們要有夢想:「你們現在是攀登學習的高峰,未來還要攀登人生的高峰,有機會隊長希望還帶你們去攀登真正的高峰。每個人都要有夢想,沒有夢想的話,有可能我只是個背夫。即使走出了大山,我可能也沒有信心帶動更多的家鄉人去攀登珠峰。有夢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改變自己、改變人生。」

文/本報記者 李喆

供圖/肖副球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 天天要聞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封面新聞記者 郝瑩 楊峰 攝影報道今年六月,一組用「花饃」與「血社火」的傳統藝術形式來呈現反家暴的實驗藝術作品突然走紅。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7年來,因反家暴話題而受到關注的藝術作品之一。作品來自西安美術學院的畢業設計展,由一名22歲的女生創作,命名——《關中印象之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作...
6個月6場演唱會,濟南何以「曲終人不散」 - 天天要聞

6個月6場演唱會,濟南何以「曲終人不散」

王貝藝 李夢瑤 濟南報道一場演唱會能帶來什麼?對於觀眾來說是音樂、激情、釋放;對於舉辦地來說,則是數以萬計的消費人群和城市知名度的拉動。今年以來,濟南已舉辦演唱會6場,場場登上同城熱搜榜。不只是「票賣光、人坐滿」,一場場演唱會也讓不少人記住
張宏疆走了 趙明劍頂上!恩巴洛走了,巴西神鋒頂上?董岩鋒或被謝暉截胡 - 天天要聞

張宏疆走了 趙明劍頂上!恩巴洛走了,巴西神鋒頂上?董岩鋒或被謝暉截胡

張宏疆走了,未來還會有人「想」他嗎?過去大連球迷有「恨鐵不成鋼」,對自家球員進行批評,但也有的球員走出去,在其他球隊里表現出色,甚至打上主力,比如近兩年走出去的汪晉賢、李帥、王振澳,特別是王振澳,在海港將王燊超按在板凳上,還入選了國家隊。林良銘、何宇鵬加盟國安,總體來說也不錯。當然,離開大連隊投奔他...
​715分!2024年度高考柯橋中學強勢登頂,勇奪紹興市狀元!最搞笑的還是兩地網友又開始互懟了… - 天天要聞

​715分!2024年度高考柯橋中學強勢登頂,勇奪紹興市狀元!最搞笑的還是兩地網友又開始互懟了…

擊上方藍字 紹興閱讀 閱讀紹興 │ 每天有驚喜  昨天下午2點左右高考成績終於出來了!!!不少紹興家長表示:真的太緊張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柯橋中學有倆學生同時考出了715分的高分!恭喜柯橋中學今年高考取得好成績,在全體師生努力下,取得715分全省第13名和15名好成績,另有多人700分以上。家長都光榮了2024年高考,柯...
宋英傑:一路好好走!娶小12歲師妹,49歲才做父親,如今怎樣? - 天天要聞

宋英傑:一路好好走!娶小12歲師妹,49歲才做父親,如今怎樣?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文|看看歷史吧編輯|看看歷史吧前言你知道央視《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的背後有多少故事嗎?作為我國第一位氣象節目主持人,他不僅獲得了「金話筒獎」,還被評
《長相思2》定檔7月8日播出,楊紫為何缺席發布會 - 天天要聞

《長相思2》定檔7月8日播出,楊紫為何缺席發布會

備受期待的古裝劇《長相思2》終於定檔,預計於7月8日與廣大觀眾在騰訊視頻見面。作為《長相思》系列的續集,這部劇繼續由楊紫、張晚意、鄧為、檀健次主演,講述了流落大荒的姬小夭(楊紫 飾)與摯友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