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2022年04月24日09:32:31 娛樂 1085

作者:孔敏(Maja Korbecka)

譯者:易二三

校對:覃天

來源:easternkicks.com(2022年4月13日)


《宇宙探索編輯部》於2021年在平遙國際電影節首映,並獲得了費穆榮譽最佳影片獎。它不僅受到了評委們的青睞,也讓影評人和觀眾目瞪口呆——今年年初,它還在第51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進行了歐洲首映。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宇宙探索編輯部》(2021)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之後,我們在微信上聊過一段時間,當時孔大山身處《流浪地球》續集的片場。採訪後我才意識到,我一度距離吳京也很近。


我的中文名是孔敏,藉由同姓的緣分我們立刻熟絡了起來,當然,唯一不同的是我是通過學習中文和在講中文的國家生活而主動加入這個大家族的。很快我就發現,一些愉快的巧合是我們談話的重要主題之一。孔大山討論了他早期的靈感,做導演的淵源,以及偽紀錄片實踐對他作品的影響。


問:你最近好像很忙?


孔大山:是的,我最近一直在《流浪地球2》的劇組裡忙活。


問:感覺工作壓力很大?


孔大山:我還好,導演身上的壓力要大得多。我是B組的導演,所以只負責一小部分的拍攝工作。


問:原來如此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孔大山: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流浪地球》?


問:當然,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我沒讀過劉慈欣的原著,所以無法對其進行比較。《流浪地球》在Netflix上線了,所以應該有很多歐洲觀眾也看了它。導演郭帆還客串了《宇宙探索編輯部》,整場戲都很搞笑,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電影製作本身的過程。你們倆是怎麼認識的?


孔大山: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十年前,當時我剛從大學畢業,拍了一部短片(《少年馬力傲的煩惱》),改編自一部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的動畫片《李獻計歷險記》。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李獻計歷險記》(2009)


問:沒有。


孔大山:我非常推薦你去看一看。當時,郭帆導演拍攝的真人版長片《李獻計歷險記》剛好在影院上映了。他碰巧在網上看到了我的短片,我們就認識了。後來,當他拍攝另一部電影時,我成為了他的副導演。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好。拍完《流浪地球》後,他問我是否想拍一部長片。當時我看到了一則很有趣的新聞,我就把鏈接發給了他。然後我告訴他,我想根據那則新聞拍一部偽紀錄片。看完之後,他也認為這很有趣,並且鼓勵我寫劇本。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李獻計歷險記》(2011) 《李獻計歷險記》(2011)


問:那則新聞講的什麼?


孔大山:山東電視台的一名記者去採訪一位聲稱自己接觸過外星人的農民,他非常認真、誠懇地告訴記者,他是如何遇到那個外星人並與之打交道的,包括用平時抓野兔的電網陷阱來捕捉這個外星人。最後,他打開家裡的冰櫃,給記者看了那個外星人的遺體,才發現那是一個用硅膠做的、低劣的外星人玩偶。


而且農民還說,他要保護好它的遺體,等它的外星同伴乘坐飛碟來把它接走……我相信所有的觀眾或聽眾都會認為他是個騙子或瘋子。但他本人對這件事很認真、很投入。我開始假設——如果他說的都是真的呢?我從這個想法出發,編寫了劇本。


問:我認為這種遐想似乎是你電影中的某種驅動力。你在將中國古典小說中最有影響力的文本之一——《西遊記》改編成當代版本時,十分具有幽默感。在許多場景中,你都明顯指涉了唐三藏孫悟空的形象,而王一通在扮演這個受孫悟空啟發的角色時非常出色。


孔大山:沒錯,而且他的角色就叫孫一通——顯然是對孫悟空的呼應。影片的男主角叫唐志軍,則是對唐三藏的呼應。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王一通的表演讓我很驚喜。我聽說過他,我記得他的作品《殺豬匠》在2017年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還拿過獎。但後來的長片版遲遲沒有上映。你們兩個共同創作劇本的過程是怎樣的?


孔大山:我最早是在網上看到的《殺豬匠》這部短片,當時就非常喜歡。我想我一定要在某一天見到王一通本人。2017年我去參加平遙電影展,那時候王一通的故事片項目入圍了「發展中電影計劃」(WIP)。我在電影節的日程表上看到了長片版《殺豬匠》的放映,決定看一看,看完後還是非常喜歡。當時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去的平遙,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和王一通是高中時的朋友。


他對我說:「我認識這個導演,我可以介紹你們倆認識。」但是他們其實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繫了,所以他完全不知道怎麼聯繫上王一通。巧合的是,兩人在廁所碰到了,然後他們交換了聯繫方式。後來我一見到他,就告訴他我非常喜歡他的電影,而且是他的粉絲。而他聽說我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時,說:「我非常喜歡北電最近拍的一部短片。」最後發現他提到的那部短片居然就是我拍的! 他也非常驚訝和興奮:原來我們早在碰面之前就知道了彼此的情況。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聽起來像是命中注定。


孔大山:是的,這種巧合很奇妙。就在我們見面的時候,我正準備開始寫《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劇本。在王一通回成都之前,我和他簡單聊了一下這個項目。過了一年,我的效率有點低,只寫了一萬字左右。突然有一天,王一通說:「我對你的故事挺感興趣的,要不我們倆一起寫劇本吧?」我馬上就同意了,而且很高興。其實我一直想請他合作,但沒有勇氣。既然他主動提出來了,我當然很樂意。在這期間,我多次往返於北京和成都,和他一起進行劇本創作。我們甚至一起去了四川的山區,特別是大涼山,以尋找靈感。整個劇本大約花了兩年時間。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在寫劇本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受到什麼科幻電影或科幻雜誌的啟發?我聽說影片的中文片名「宇宙探索編輯部」(譯者註:本片的英文片名為Journey to the West,直譯為《西遊記》)是向中國90年代風行的經典雜誌《飛碟探索》致敬。


孔大山:其實我小時候沒有看過《飛碟探索》這本雜誌。也許我見過,但我沒有任何具體的印象。在90年代,中國有很多類似的雜誌,關於探索外太空、未知和神秘,也有很多關於神秘或超自然事件的節目和報紙。當然我也喜歡這些刊物,它們滿足了小孩的好奇心。不過我小時候經常看的是一本叫《讀者》的雜誌,因為我父親經常買它。我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隨便翻看家裡的任何雜誌。我父親只看那種專門討論文化和文學的雜誌,裡面沒有任何科幻的元素。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在90年代,科幻似乎仍然被看作一種流行的類型,高雅和低俗文化之間的刻板劃分也普遍存在。那麼我很好奇的是,你當初是怎麼對電影產生興趣的?


孔大山:十幾歲的時候,我真的不喜歡讀書,更喜歡看小說和電影。到了新千年,互聯網還不是很發達,所以我經常會去租DVD和VCD。那時候我主要把電影看作一種娛樂消費產品。我只是喜歡看電影,但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一名電影人。高中畢業後,我面臨了一個問題:我想上大學,但文化成績很差。所以我只能選擇藝術專業,通過藝考被大學錄取。我高中三年很少去上課,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樂隊。在2010年代初,影視專業的招生規模大幅擴張,所以我覺得自己很有機會考上大學。


我喜歡看電影,於是把電影學院當作了自己的目標,也隨之開始有意識地尋找一些主流以外的電影。我開始看藝術電影,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電影史的豐富性和電影語言的多樣性,不同類型的故事讓我眼花繚亂。以前我只看好萊塢和香港的主流電影,並且以為只有這些才是好電影。當我開始學習電影時,我意識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偉大的電影導演。從那時起,我覺得如果有機會,我也可以成為一名電影人。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宇宙探索編輯部》確實反映了你所接受的電影教育的雙重性,它是藝術片和類型片的完美結合。既有冒險片和科幻片的元素,另一方面也有對藝術形式和電影史的關注。除了你前面提到的新聞,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推動你使用紀錄片的工具和美學來拍攝《宇宙探索編輯部》嗎?


孔大山:2015年,我被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錄取。開學第一天,導師就給我們布置了一個拍攝偽紀錄片的任務。在過去的十年里,這一直是北京電影學院在碩士階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我認為拍攝偽紀錄片的練習有助於更好地安排故事,以及控制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性。偽紀錄片的方法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鍛煉工具。即使我將來不拍這樣的電影,其他風格和模式的電影肯定也需要紮實的故事性,以支持特定的電影語言和世界觀。所以從那時起,我就有意識地去拍攝偽記錄片。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我之前的一部短片,關於悶死人的文藝片(《法制未來時》),它是以新聞報道的方式拍攝的。在普通觀眾心目中仍然有一種刻板印象——文藝片是緩慢且無聊的,所以我把這個想法延伸到了極端。影片仿冒了新聞報道的形式——有觀眾因為在電影院里看文藝片被「悶死」了,所以有一項新的法律出台,禁止所有人拍攝這種電影。但仍有一些人繼續秘密地拍攝文藝片。這則新聞是從警察的角度來敘述的,他們去逮捕這些拍攝文藝片的犯罪分子。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宇宙探索編輯部》帶給了我很多驚喜,因為我以前從來沒看過中國的偽紀錄片。


孔大山:中國確實少有這種類型的電影。2016年有一部類似的恐怖題材影片叫《中邪》,你聽說過嗎?


問:噢,我想起來了!它當時參加了FIRST青年電影展


孔大山:大多數中國的偽紀錄片都採取了恐怖題材。但我想嘗試一下科幻題材。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中邪》(2016)


問:在籌備《宇宙探索編輯部》的時候,你有沒有看一些老的中國科幻片?


孔大山:當然,大多是80年代的片子。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霹靂貝貝》(1988)。但說實話,我認為,就概念和風格而言,中國科幻電影的頂峰是黃建新導演的《錯位》(1986)。看到這部電影時,我驚訝於中國科幻電影以及整體中國電影在80年代的前衛和震撼。


問:我很喜歡《錯位》的黑色幽默和超現實感!影片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但我認為黃建新在他的早期電影中以一種發人深省的方式,反映了80年代中國的許多元素。


孔大山:其實他是在用表現主義風格來創作現實主義批判。《錯位》不像其他許多科幻電影那樣——依賴特效來展現視覺上的奇觀,但故事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鋪墊和發展,這往往使得影片無比無聊、令人過目就忘。而在黃建新的電影中,視覺風格和故事情節都很強大。《錯位》可以說是一部智力科幻片。我認為在80年代的中國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是很了不起的。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錯位》(1986)


問:《宇宙探索編輯部》在2021年平遙國際電影展進行了首映,當時的觀眾反饋如何?


孔大山:還挺好的,觀眾似乎並沒有想到會在影展的最後一天看到這種類型的電影。他們很驚喜。


孔大山談《宇宙探索編輯部》 - 天天要聞


問:在豆瓣上,我看到你目前正在準備改編劉慈欣的小說《微紀元》,該片將由吳京主演。你近期的計劃是什麼?


孔大山:我現在只想休息(笑)。其實,豆瓣上的信息是假的,應該是網友自己在豆瓣上添加的條目。但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流浪地球2》的拍攝期間,我每天都能看到吳京。我給他看了這個條目的截圖,我說:「京哥,不知道為什麼,網友已經默認你答應出演我下一部電影的男主角了。」他回答說:「好啊,那我們就聽網友的,沒問題」(笑)。


問:看起來觀眾已經幫你們做了決定(笑)。


孔大山:沒錯,這是群眾的呼聲。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葉童退出新白情懷遊戲,狠狠打了趙雅芝的臉 - 天天要聞

葉童退出新白情懷遊戲,狠狠打了趙雅芝的臉

前幾天,葉童微博宣布永久退出「新白娘子傳奇演唱會」,著實令人震驚。她說:「蘇州市徐建命運的轉折點,她也選擇在這個城市謝幕。」先不說別的,就覺得葉童對自己飾演的許仙,確實是懂得和珍愛的。
絕代芳華!眼尖的你們分得清哪張是張靚穎,哪張是余霜嗎? - 天天要聞

絕代芳華!眼尖的你們分得清哪張是張靚穎,哪張是余霜嗎?

唱歌里顏值最高的張靚穎和lol解說里顏值最高的管大校的媳婦余霜阿姨。你們能分得清嗎?‬張靚穎和劉宇寧舞台表演。‬一曲九萬字,張靚穎迷倒了多少英雄豪傑!這是余霜還是張靚穎?‬這是張靚穎還是余霜?‬我也曾萬種風情!‬我也曾眼神撩人!‬你喜歡誰的
劉畊宏工作室發文,否認「借700萬台幣不還」 - 天天要聞

劉畊宏工作室發文,否認「借700萬台幣不還」

5月29日,劉畊宏工作室發布嚴正聲明,全文如下:近日,有關本公司旗下藝人劉畊宏(以下簡稱藝人)被曝「借700萬台幣不還」等不實內容被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相關信息從標題到內容均與實際情況存在事實出入。為避免進一步輿論發酵誤導公眾,本公司特此聲明如下:1、相關信息內容提及的借款事宜,系藝人朋友向史金生借款,藝人並...
劉畊宏「借700萬台幣不還」?工作室發文回應 - 天天要聞

劉畊宏「借700萬台幣不還」?工作室發文回應

5月29日,劉畊宏工作室發布聲明:近日,有關本公司旗下藝人劉畊宏(以下簡稱藝人)被曝「借700萬台幣不還」等不實內容被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相關信息從標題到內容均與實際情況存在事實出入。為避免進一步輿論發酵誤導公眾,本公司特此聲明如下:1、相關信息內容提及的借款事宜,系藝人朋友向史金生借款,藝人並非實際借款...
在人間:屢次出現的鴕鳥有何寓意?暗示徐天逃避母親的離世 - 天天要聞

在人間:屢次出現的鴕鳥有何寓意?暗示徐天逃避母親的離世

電視劇《在人間》開播,尹昉飾演的徐天有著人格分裂症,他分裂出了六個人格,也就是賈小朵,王陽名,石一本,虞旦,柳條兒,鐵林。徐天在石一本那裡兩次進入虛擬空間時,每一次進入時,都看到了鴕鳥,這個背後應該有所寓意。鴕鳥應該暗示著徐天的部分心理。
網友稱哪吒汽車上海總部LOGO被連夜拆除 此前曾傳聞花費高達5億 - 天天要聞

網友稱哪吒汽車上海總部LOGO被連夜拆除 此前曾傳聞花費高達5億

【TechWeb】5月29日消息,近日,有網友發布圖片和視頻稱,哪吒汽車上海總部外牆的「哪吒汽車」字樣LOGO已被連夜拆除。有網友曬出的一段視頻顯示,三名工人在夜裡通過樓頂吊繩,將哪吒汽車LOGO拆除,還用刮刀進行清理。如今,哪吒汽車上海總部外牆只留下哪吒汽車的印跡,總部的體驗中心門頭標也被拆了。此前,有傳聞稱,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