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2021年09月16日21:39:08 娛樂 1651

打開《德雲斗笑社》第二季的彈幕,彷彿誤入了某個偶像團綜的現場,「XX被師父誇了,絕對是未來可期」「XX已經很努力了,你得允許他進步」「XX是不是用力過猛了,怎麼就知道搶鏡頭」……台上,郭德綱反覆說的是,要好好說相聲。台下,粉絲們要的是多給我們角兒點鏡頭。


從第三期節目開始,《德雲斗笑社》第二季的口碑上漲,豆瓣7.6的評分也讓不少觀眾直呼破防了。但除了第三期節目拍電影讓人眼前一亮之外,節目中其他的遊戲形式沒有太多的新意,現在綜藝節目內卷也很厲害,很難讓觀眾有驚喜感,甚至連粉絲也做不到每周都追了。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真人秀部分被大肆討論的同時,德雲社演員的相聲水平又一次被拿出來反覆吐槽。有人說《德雲斗笑社》在娛樂中帶來了現實思考;有人吐槽郭德綱拋棄了傳統文化,走上了流量之路。


毋庸置疑,德雲社正在變成一個」偶像「團體。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秦霄賢等一批年輕的相聲演員以類似偶像明星的路徑在社交媒體上俘獲了一大批粉絲,原本只發生在流量藝人身上的事情開始出現在德雲社。


顯然也正是流量優勢給了德雲社做團綜的底氣,畢竟《德雲斗笑社》已經做到第二季,而隔壁已經收官的《象牙山愛逗團》至今豆瓣都沒有開分。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不過德雲社的團綜之所以有特色是基於相聲這個藝術門類,而目前來看,《德雲斗笑社》兩季的大部分熱度都和他們的老本行關係不大。但最終,從綜藝角度出發,拋開各類粉絲濾鏡,我們仍然要從根本上討論——這檔綜藝好看嗎?這團綜只是拍給粉絲看的嗎?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這個《斗笑社》很《極挑》


簡單看《德雲斗笑社》的節目分為上下兩部分,採用的是真人秀+相聲競演的模式,是不是很眼熟?這樣的節目設置多少有點《極限挑戰》加《說唱新世代》內味兒了。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每期節目的上半期,導演組會以相聲為主線,設置現實議題,根據設定的故事情節和故事線進行真人秀遊戲比拼。在遊戲真人秀中獲得勝利的選手,可以擁有隊長挑選權,組成團隊進行下半場的相聲演出PK。


以前嚴敏在的極挑嘉賓們通過一次次挑戰,感受全民拼搏和奮鬥的可貴精神,以此向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美好生活創造者致敬。在搞笑之餘還有那麼點不用太上升就能感受到的價值。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可以說,嚴敏把此前在《極限挑戰》中習得的經驗,運用到了《德雲斗笑社》里。《極限挑戰》里「贏也是輸,輸也是贏」的套路也同樣適用於《斗笑社》,也就是幾乎沒有規則。


以第二季第一期節目為例,節目以天津早點「大餅卷一切」為由頭,引出「內卷」的話題。真人秀里14位首發陣容的藝人被分到不同職業里,有人做餅,有人磨面換餅,有人「放貸」賒餅……最終一張餅可以換得寫有自己名字的一個兵乓球,在搖號機里誰的球越多,誰贏得隊長職務的概率就越大。雖然是張鶴倫擁有了最多的乒乓球,但他還是錯失了隊長之位,嚴敏的節目里處處都是反轉。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而放大了真人秀中「真人」的部分也是嚴敏節目的特色,沒有故意的衝突,只還原人跟人之間最真實的相處。所以極限男人幫即使離開《極限挑戰》,但他們之間的感情和人設還是非常堅固的立在的觀眾的心裡。


這種「真實」其實有一定的風險,因為畢竟不是每個節目嘉賓都像黃磊、黃渤、孫紅雷這樣會玩又敢玩。尺度拿捏好的話,就像孫紅雷一樣從顏王到規則破壞者之間無縫連接;尺度拿捏的不好,就像燒餅一樣從第一季被吐槽到第二季,覺得他用力過猛。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團綜需要破圈嗎?


「團綜」這個辭彙並不單純是「團體綜藝」的縮寫,即便不是舶來語,最初也由韓國偶像的粉圈使用,指的是偶像團體集體拍攝的綜藝,如《TF少年GO》等。而除了《德雲斗笑社》之外,「團綜」這個詞的其他應用場景依然如它原本的意思:偶像綜藝。


雖然喜劇廠牌跟偶像團體本質上不是一個路子,但因為德雲社本身的流量化,讓兩者的路線越來越類似。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目前來看,喜劇團綜已形成了一個「明星引流、新人吸粉」的流量閉環。《象牙山愛逗團》中,宋小寶就表示:「師兄弟們身上都有獨特的特點,希望通過團綜,讓更多觀眾來熟知他們。」而《德雲斗笑社》更是身體力行,幾乎最近幾年稍有人氣的演員都來團綜上露了臉。


本來偶像團體的團綜幾乎都是為粉絲服務的。日韓的很多團綜都需要付費,目標受眾非常精準。而喜劇的團綜,很明顯是想做成大眾化,郭德綱也不止一次的表示,無論什麼形式,最終想回歸的都是相聲。


《德雲斗笑社》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在後半部分都是相聲的演出。而在相聲的創作上,以真人秀部分的內容引出創作主題,在內容表達上《德雲斗笑社》事先劃好了範圍,縮小了創作的邊界。不僅如此,演員們的創作時間十分有限,在真人秀活動過後,僅僅一天時間就要完成內容創作、登台演出等流程。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如此一來,藝術創作成了命題作文,登台表演成了應試教育。加上剪輯的細碎化,在相聲這一塊兒真的很難吸收新的粉絲。可能初心是好的,但德雲社的新人們水平也確實有限,每期的相聲環節除了已經成名的幾位發揮穩定之外,其他的演員很少有發揮穩定的。


當然,這也許跟德雲社的粉絲構成發生嚴重的變化有關。在相聲表演現場,年輕的女性觀眾正替代傳統中老年相聲觀眾,成為德雲社受眾的主流。「德雲女孩」也由此而來——她們打榜、搶票、應援、接機、去茶館聽相聲也要舉著熒光棒。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所以德雲社在相聲上也在不斷的「流量化」。以秦霄賢為例,如果按照相聲水平劃分,他可能沒有機會參加團綜,但作為「流量擔當」,他不僅參加了兩季,甚至有幾期節目都是圍繞他為主線進行的。在相聲競演環節,他也因為超高的人氣,雖然說的一般,但得到的分數卻是超過了不少師哥。


《德雲斗笑社2》:成功的綜藝,跑偏的相聲? - 天天要聞


除了收穫流量之外,大多數喜劇廠牌看好團綜是基於「推陳出新」的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喜劇團綜能夠立體全方位展現喜劇人們的人格魅力,為綜藝市場不斷輸送人才,更好地實現綜藝業態的良性循環。


喜劇市場看似熱鬧,其實斷層已久。尤其是相聲行業,「作品舊,新人缺「是一直以來的困境。團綜里的自嗨或許可以靠著粉絲拯救一個綜藝節目。但這些相聲作品卻始終不能成為這個時代所代表的相聲,想要振興相聲、振興喜劇,喜劇廠牌的團綜還得「破圈」才行。


文章來源:娛樂產業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