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暮年,總是想著回歸故里,有的人卻在有生之年都不會明白

文/飛吧黑烏鴉

葉落歸根,都是大自然的法則,人也一樣,不管自己在外漂泊多時,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故鄉,那個曾經生你養你的地方。

想知道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愫,我想,很多的人或許想都沒有想過,其實,在我們的祖輩和父輩們生活過的地方,哪裡有我們祖先的墳墓。

因此,很多的人在暮年的時候總是囑託後人將自己葬在父輩們的腳下。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年輕一代的人幾乎沒有了這種思想意識。過去那些黃土處處埋忠骨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才那麼做的。

祖輩們的墳在哪裡,父輩們是緊隨其後,活著的時候,是一家人,死了之後也要陪葬在一起,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要建設自家的墳地。

首先,明確自己的根,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

看完趙本山主演的《葉落歸根》,兩個南下打工的農民,一個客氣它鄉,一個信守承諾,儘管路途是那麼的遙遠,他還是把工友送回了老家,入土為安,就是所謂的葉落歸根。

影片中發生的故事,透露了一代人那種歸鄉的感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自己的圈子裡都有一個「根」的存在,而這個根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就是我們祖輩們埋葬的地方,哪裡有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

我們時常在旅途中勞累,為了生活遠離家鄉,甚至一去不復返,忘卻了我們曾經的根,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背叛,一種錯誤的意識,在自己的潛意識裡已經沒有了根的存在。

樹高萬丈不忘根,做人要得有良心,生不忘本,死不愧對先人。

其次,在父輩們生活的地方,是你永遠緬懷的地方。

有人認為,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其實,這是一種違心的想法,是冷血的,是沒有感情的。

鳥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為何我們就不能有感念之恩?人之所以有感情,那是愛由心生,情由心發,如果沒有這些,敢問人情冷暖,世間愛又何存。

祭祀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悼念先人們的儀式,但凡心中有愛的人,都會去盡一份自己的孝心,這是人之常情,而那些忘乎祖輩的人,也只不過是一個沒有根的人。

在自己的世界裡,有很多人,而真正與自己有關係,真正把愛給你的,板著指頭可以數得來,因為有了TA們的存在,我們才度過了人生最美好沒漫長的日子,因為TA們給予我們的是無窮無盡的生活。因此,我們生不忘本,死不愧於心,做到真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感念我們的父輩,讓這種孝義之心永遠傳承在我們的心間。

最後,不要忘卻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祖輩們和父輩們的一種感情。

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就是對得起自己父母,無愧於天地之間。

不要把父輩們的思想感情,當作是一場沒有任何意義的事,世間就有這樣的人,為富不仁,缺乏意識感,為了過上富有的生活,置辦了田地,變賣了家產,導致父輩無家可歸,老淚縱橫。

就像我舅老爺似的,四個兒子,三個都是城裡人,小兒子依靠幾個哥哥也在城裡安置了家,卻把祖業便宜出賣了他人,過後的幾年級,舅姥姥辭世,無處下葬,舅舅們每次來掃墓,舅老爺就站在自己的門口,進也進不去,只是每次來看一看,誰都知道,根都沒有了,凄涼悲傷也許就是五根罷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一塊墳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越來越多的人想方設法回歸故里。

這不是念舊,這是一種情感,一種葉落歸根的感情。

葉落歸根並不是一種封建思想,而是一種愛、一種親情、一種讓人耐人尋味的感情,是人們對故鄉最樸實的情感,是人世間最真誠最美的一幅畫,包含了大多數人最真實的情感。

如今城裡人大都給農村留有一席之地,終了終老,最終還是得回去。

這是一種思想感情,是留戀,是懷念,卻不像有些人認為黃土到處埋屍堆,這是一種不實際的想法,或許有生之年自己都不會明白父輩們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