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結婚,女孩卻突然鬱鬱寡歡,這是得了婚前焦慮症,4招教你擺脫!

作者:   李清偉(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小強與小月在經歷了 5 年愛情長跑後,終於走到了最後一階段,婚房快裝修好了,接下去就是考慮結婚了,可小月的心裡卻很煩,怕婚後處理不好日常的瑣事,突然感覺生活是這麼沉重無奈,對自己應對生活的能力空前的缺乏信心。

生活的主流不再是戀愛史的浪漫、充滿熱情,而是分擔家庭瑣事、油鹽醬醋茶,以前談論未來的孩子是浪漫的與子偕老的感覺,現在談論起來立馬就感覺到房子票子、精力匱乏、家庭關係重重大山滾滾而來。

小月感覺結婚好像就是個顯影劑,讓自己和生活中那些沒法讓人愉快的東西殘忍的重現。

兩人兩次打算去領證,兩次事到臨頭沒有領成,各種原因都有,現在兩人吵架比以前更頻繁了,在第三次打算去領證前,小月甚至多次想逃跑......

在朋友的勸說下,小月走進了心理諮詢室。其實,小月患的就是婚前焦慮症。

一、什麼是婚前焦慮症?

婚前焦慮症的定義是指對自身及其配偶所形成的關係的擔憂和顧慮,害怕和擔心婚姻以及家庭方面的壓力,包括潛意識存在的,和現實客觀存在的方方面面。

就如上面的案例,兩位新人對家庭相處問題的擔憂,對婚姻中夫妻生活的擔憂,對生育下一代的擔憂等等。

一般都是社會因素和自身或家庭因素所引起的恐慌,不知道如何面對婚姻,是缺乏生活經驗或沒有做好開始婚姻生活的準備工作的表象。

二、為什麼會出現婚前焦慮?

心理學家們認為結婚是每個人一生的重大轉折,男女青年在結婚時刻一步步逼近,在興奮和期望的同時,都會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表現。

這是因為婚後的生活是不知道的,而人們在面臨未知的事情時,焦慮和擔心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這種焦慮和擔心不會引起嚴重的問題。

但對於某些有著特殊經歷或者體驗的個體來說,如離異、單身家庭的子女,以及有異常經歷的男女青年,則會引發婚前焦慮症。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出現婚前焦慮症是由於患者過於擔心所面臨角色的轉換和生活方式,畏懼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等等。

於是隨著婚期的臨近,心中的激情就會逐漸被焦慮所代替,出現像去賭場下賭注一樣忐忑心理,沒有勇氣推開婚姻的大門。

三、婚前焦慮有什麼樣的表現?

婚前焦慮症一般情況下有三個主要癥狀:

1、害怕的心理

談婚論嫁到了婚前最後一個階段時,或許是最值得書寫的一個時段,它比婚禮舉行的那一刻來得細膩複雜,有太多對未知的憧憬,也有太多對過往的無法釋懷。

可是,緊張、恐懼情緒卻在此時常困擾著新人,心理素質不好的新人甚至會有某些不良軀體反應,有的常常還會產生要逃婚的念頭。

2、責任感和履行責任能力的缺乏

責任感和履行責任能力的缺乏,也是婚前焦慮的癥狀表現之一。

進入婚姻生活的倆人必須具備相應的責任感和成熟度,才更有可能去應對生活的壓力。對於平日多依賴他人、為人處世還尚未成熟的新人來說,大多喜歡留戀不用很負責的戀愛期,因此對進入婚姻生活產生各種焦慮表現。

3、對婚後可能會產生的矛盾過度的擔憂

結婚對於夫妻雙方而言是一個約定、也有約束成分。

這部分人或是看到了周圍別人或親人婚姻破裂的實況,或受到了父母婚姻不和的影響,或者相信「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而產生了婚前擔憂、害怕的念頭。

四、該怎麼解決這種令人不安的狀況?

結婚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喜慶的事,但是婚前焦慮症的困擾使得新人們難以高興起來,有的甚至一拍兩散,如何讓新人們高高興興的步入婚姻呢?

第一建議新人們多和身邊的人交流。家人和知心朋友是較好的傾訴對象,與她/他們一同分享生活煩惱、內心中的憂慮,找到你一開始決定要嫁/娶這個人的理由,並予以堅定,一起儘快找到方法、走出憂慮。

同時,自己需要留下充分的時間進行心理調整。

包括明確你的「焦慮點」,有針對性的查閱相關資料或者聽新婚輔導講座,重點是與戀人多溝通,尤其是對婚後生活的規劃及設想。

然後,開始著手做出行動,去改變,而不是陷於憂慮中越陷越深。

當然也建議新人們不妨趁著籌備婚嫁,提前進入各自的角色,各自熟悉一下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當然同時也有著的做事權利。

相信一段時間後,新人就會建立起對未來家庭生活的信心,害怕、擔憂也會逐漸消失。

當然,適當的運動、聽音樂、做飯、做家務等也能緩解焦慮情緒,同時還能緩解兩人的關係。

小結

大多數的婚前焦慮症通過以上方式是可以緩解的。如果通過上述各種努力仍無法打開心結的話,不妨同您的愛人一起到正規的醫院心理科,找心理醫生做婚前心理諮詢,這種方式在國外已是相當普遍的做法,所以不必有過多的顧慮。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