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說:「如果你已經結婚,兒女雙全,你身邊又出現...

林徽因說:「如果你已經結婚,兒女雙全,你身邊又出現了一個讓你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人,那不一定是愛情,或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

深以為然!

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又讓你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只能徒留一聲嘆息,將那個對的人深埋心底。

林徽因的這段話給我們解惑了這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已經結婚,兒女雙全,你身邊又出現了一個讓你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人,那不一定是愛情,或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

這段話觸動了人性深處情感的問題,揭示了人們面對愛情和責任的選擇,雖然困惑,掙扎,痛苦,但只要心中還有責任在,必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20多年前,單位里來了一個新同事,我們彼此之間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那份說不清,理還亂的情愫,經常會因他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讓我深深地牽掛和暢想。

每天都期盼著早點去上班,只為與他在同一間辦公室里,呼吸著同一片空氣,去接杯水的過程,路過他的辦公桌,不說話,也能感受到他的氣息。

也許,這就是,在錯的時間裡,我們遇到了對的人;然而,我們卻都已婚,不是自由人。

有些感情,有些眷戀,只能在眼角眉梢里,留在心中,自以為是無法言說的愛情,是一種悲傷。

其實,很多時候,這不是真的愛情,而是自己的問題,因為看到了婚姻里缺失的情愫而已。

當在穩定的婚姻里,遇到一個讓自己心動的人,不一定是愛情,而是自己心中某個愛情元素的缺乏,被這個人激活。

這個元素可能是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或者是彼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能夠在一起無所不談的暢聊。

也許這就是林徽因所說的,不是愛情,而是我自己出現了問題。

我看到身邊人的所作所為都不好,而忽視了對身邊人的理解、包容和體諒。

而看到這個讓我心動之人的一切都那麼順遂我的心意,不過是我自己的虛幻。

若我真的是跟讓我心動之人成為伴侶,也許再看他就不會是最初的模樣。雖然心動,但也只是表面,而非真實的相伴。

當我及時反思自己,尋找身邊人的優點,我才發現我還是更在乎身邊人,每天為我打理生活,詢問我的工作,以及身體,對我細微的變化都放在心上;

再反觀心動之人,也許是因為虛幻,放大了自己認為的優點,而自動屏蔽了他所有的缺點,才會有心動的感覺。

當我跟身邊人在一起,跟女兒在一起,我就會有一種負罪感,覺得對不起這個家,認為自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眼前擁有的,而暢想不屬於自己的。

經過我深度的反思,我發現,我對心動之人並非愛情,而是我自己出現了問題,期望身邊人能夠變成我幻想中的人而已。

這是我內心的不滿足,是對瑣碎生活的逃避,是對婚姻出現問題的轉換,認為只要我能夠重新遇到愛情,一定就能夠讓我走出婚姻里的陰霾。

然而,婚姻出現問題,我自己出現問題,若不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不把婚姻里的問題解決,我和婚姻就會真的出現問題。

深刻反思後,我開始把自己的心思放在身邊人和家庭里,每天想著如何為身邊人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如何調節家庭氣氛,如何給最愛的家人做美食。

我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與家人在一起,是要跟身邊這個人攜手走過這一生。

最終,是林徽因這段話,讓我走出了情感的迷惘,找到心中的愛和責任,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豐盈,也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和人生的意義。

我們需要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被自己虛幻的情感迷惑,也不要被心中的幻想干擾。

即使是遇到了讓你不能忘記的人,也要學會正確地分析自己,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所作所為。

當我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時候,就能夠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迷戀所謂的愛情,以為這是拯救自己的人,不過是自己出現了問題。

人生路漫漫,我們不僅僅討論情感的對錯,而是要看到情感背後的人性本質,通過理解自己,理解身邊人,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

林徽因的這段話像一把銳利的尖刀,剖開我們的內心,真實地讓我們看到愛情的真相,以及人性的本質,對情感的追求過程里,我們要正確認識真與假。

我們不僅僅要學會如何理解認識自己,更要學會如何珍惜和珍愛生活,以及身邊人!#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