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讓人嫌棄的女人,大多有三個共同點

女人可以是嫻靜優雅的,不可以是頑劣粗俗的;女人可以是溫柔害羞的,不可以是大大咧咧的;女人可以是勤儉持家的,不可以是奢侈浪費的。

女人從一出生就被加上了許多的枷鎖,在很多時候甚至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

因為女人就該是溫柔可人的,只要一個女性發脾氣,大呼小叫了,她就會被周圍人稱為「潑婦」。

因為女人就該是在幕後照顧家庭,只要一個女性工作能力超強,獲得極高的社會地位時,她就會被造謠,被誹謗,被污衊為靠別人上位。

多年來,女性群體一直沒有被真正的解放,但有她們中有不少人一直在為打破束縛了奮鬥,堅韌的她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做到了。

一代女皇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她為自己也為天下的女性爭取到了政治權利,從此,政界再沒有男性獨大的思想。

傑出女詞人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那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著名文學家佔據半壁江上的中國文學壇中,她為自己也為天下女性爭取到了文學話語權,從此,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維不再是他人攻擊的依據。

千百年來,有才的女性輩出,為所有女性提供了不斷放寬的生活環境。但不是每個女性都能做到這樣,甚至於甘心自囚於別人編織的牢籠里,這樣的人最讓人嫌棄,而她們大多有三個共同點。

  • 喜歡貶低別人

很多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這屬於正常情況,通過相互比較,可以更直觀的判斷自己是否過得好,也能像照鏡子一樣,直觀地看見自己的缺點。

雖然大部分人都是希望通過將自己與他人做對比來改善,提高自我,特別是女性,她們更謙虛,會喜歡這樣低調又高效的方式。

但有些女人並不想費力氣去自我提升,或許是過於自信,她們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而對於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她們又生怕被對方超過。

從而想方設法阻攔別人的成長,甚至於是對她們釋放些負面情緒和評價,讓對方開始自我懷疑。

而比自己好的人呢,自然是阿諛奉承,你說她們心中有幾分敬意呢?可能不見得會有一絲敬佩吧,反而是在心裡算計了一百遍如何去從對方那裡獲得好處。

  • 喜歡勸告別人

規勸的人通常都是長輩,或者是經歷過某些事情的人,憑藉自己豐富的閱歷或者別人沒有而自己有的經歷,勸告後來者,警示可能出現的危險。

而在這個女性受到打壓的時代,前輩的勸告顯得尤為重要,而一些女人打著規勸年輕人的,避免她們走彎路的幌子,實則是想把當年自己受過的苦,還原在後面的人的身上。

老一輩的婆婆阿姨,八大姑七大姨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向年輕的女孩子們催婚,生孩子。

即使她們當年遭受著婆婆的打壓,丈夫的辱罵甚至是毆打,明明她們的婚姻生活極其不幸,她們依然向你宣揚婚姻的美好,人生的美滿。

即使她們差點因為難產與世長辭,依然對你說,生孩子是人生完滿的決定因素,你必須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她們從不明白這個道理。

  • 喜歡看別人過得不如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很好,但常常事與願違,我們或許會因為別人比我們過得好而產生心裡逆差,會焦慮,但不會想著別人快點倒下去,過得不如自己。

雌競,是指女性內部的競爭,尤其是指為了爭奪父權及男人的恩寵,和其他女性之間進行激烈鬥爭的現象。

目前這種競爭已經擴展到不論是什麼事物,只要同為女性,就會有競爭,一定要分個誰比誰好的情況了。

而在這樣的狀態下,某些女人似乎是瘋狂的想要比所有女性好,就喜歡看別人過得不如自己,如果對方是女性,就更好了。

她們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向別人,向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才能真正的認可自我。

但其實,真正過得好,不代表物質生活有多麼的優質,而是指精神世界的富足,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她們永遠也不能真正的過得好,反而討人嫌。

其實討人嫌的人不能特定的概括為女人,而這些討人嫌的女人就是甘願自囚,又不甘心只有自己被囚的那些人。

負面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但不該把其宣洩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同為女性的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