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這樣一位母親,該怎麼辦才好?

明燁一家三口,搬進新居,坐在客廳沙發上,給女兒打開動畫片,看著依然年輕的妻子,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沒有幾個人知道,他有現在的成就與條件,比別人多付出了多少。

很小的時候,父親因為幫別人造房子的時候,不小心摔下來,沒有搶救成功。母親拖著他和弟弟,靠著親戚朋友的幫助,艱難地生活著。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用在明燁身上是再妥貼不過了。他不僅學習刻苦,成績年年班級第一,而且幫著母親干農活、照顧弟弟,讓村上的父老鄉親看著心疼。相比,弟弟明輝就調皮、懶散得多。

小學、中學,明燁不是免除學雜費,就是貧困生享受補助政策。高考,進入了省內的一所985高校。收到通知書後,他暑期天天在外打工賺學費,直到去學校報到的前一天。村上同宗同族的堂叔伯們,還有舅舅、姑姑等一些親戚們,也湊了些份子錢給他,勉強湊足了大一的學費、生活費等。

進入大學後,明燁絲毫不敢放鬆,他白天上課,晚上勤工儉學,雙休日還去給人做家教,他深知下一年的費用,要靠自己掙出來。就這樣,大一的每一天,他都是忙忙碌碌的,和同寢室的同學相比,他們下課後,悠閑地玩著電腦遊戲,看著書,點著外賣的日子,真是天上地下。

明燁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進入了省城的一家金融機構。在那兒,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杜晴,這個一個家庭條件不錯,但也非常自律的女孩。兩個人交往後,杜晴知道明燁的工資,經常寄給母親與弟弟,所以外出吃飯什麼的,她都是搶著買單,而且也從不介意,逢節時,明燁並沒有昂貴的禮物。後來,兩人結婚時,杜晴家並沒有要彩禮,反而,陪嫁了一個60多平米的小戶型套房,作為新房。

與明燁相反,弟弟明輝職高畢業後,不斷地換工作,每次不是嫌累,就是嫌工資低,好吃懶做,現在,基本在家躺平中。因明燁在省城,平時回來的時間不多,所以,他比較愧疚,每個月的工資中,他差不多一半都給了母親。有著明燁每月給的生活費用,母親對這個弟弟是寵得沒了天,他不願工作,母親就讓他在家吃吃逛逛。碰到家裡或親戚有什麼事情,就向明燁開口要。

或許是習慣成自然,明燁對家庭的付出,在母親和弟弟心目中,慢慢變成了應該。明燁與妻子經過幾年的積累,在女兒上小學之前換了套110多平的新房子,既是為女兒的學區所迫,也是改善了住房。一家人開開心心的時候,明燁又接到了母親的電話。母親說,弟弟年齡也越來越大,到了適婚年齡,沒有房子,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

母親又說:「你作為哥哥,自己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但不能忘了弟弟啊。」明燁也勸母親,一定要勸弟弟出去工作,房子的事情,可以在小鎮上先看看,如果有合適的,可以借給他,先付了首付,以後找了女朋友,一起還貸款。「什麼?買在小鎮上?還要還貸款?這樣你弟弟拿什麼來還?哪個女孩子願意?」

「媽,我剛剛換了房子,也是貸款了200多萬的,我們也真的一下子拿不出多餘的錢,借給弟弟全款買房的。」明燁以為母親不想弟弟貸款買房,解釋到。「明燁啊,你不是新搬了家么?你換下來的房子,過戶給你弟弟吧,然後,你再幫他在省城找個工作。這樣,在省城有房有工作,又有你哥哥在省城照顧,我就不怕娶不到媳婦。」

「啊?媽,那套小房子是你媳婦杜晴娘家買的,怎麼能給弟弟?」「有什麼不可以的,杜晴嫁給了你,房子就是你的了,你和弟弟是一家人,直接過戶給你弟弟好了。」「媽,平時,我的工資,差不多一半都孝順給您了,因為我知道,您拉扯大我們,不容易,但現在,弟弟的事情,一定要靠他自己的。」

「我不管,你必須把房子給弟弟,否則你就是不孝順。兒子啊,你和弟弟才是一家人,只有你們兩個人都好了,媽我才放心啊!你現在能掙錢,你就多幫幫你弟弟吧,啊!」「媽,你是不知道我上學、工作之後,吃了多少苦,好在您兒媳婦通情達理,但這個是房子,不是其他的物品,說給就給了的呀?而且,弟弟現在不是缺房,而且缺上進心、缺踏實工作呀!」

從來一直都孝順的明燁,這一次,面對母親的無理要求,他拒絕了,因為他深知,如果是救急,哪怕讓他拿出全部身家都沒問題,但是救窮,永遠是個無底洞。但是,我們好多的父母,隨著年齡的增大,對於兒女們的生活,他們期待能夠「均貧富」,想每個兒女都一樣好,但其實就是傷害了努力、上進的那個。友友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