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不孝子」和「不肖子」有什麼區別呢?

經常看電視的人,可能會發現「不肖」和「不孝」,那麼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呢?應該怎麼應用呢?

「不孝」兩個字好理解就是不太孝順,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顧,不加贍養,我們生活中出現頻率較高。而「不肖」這兩個字,我們經常會在兩個情景看到,一個是父母去世後,在墓碑上刻著:不肖子某某某。還有一種場景就是,兒子做錯事,往地下一跪,說道:孩兒不肖,啥啥啥的。肖,本身意思是「像」或者「似」,不肖子,就是一點也沒有兒子的樣子,不像是做兒子的這麼個意思,後來引申有不成才的意思。所以「不肖」比「不孝」更加籠統,範圍比較廣,涉及面比較大,因為做兒子的,做不不僅僅是孝,還有其他。就算你很孝順,要是父母覺得有的事兒做的不對,也會罵你不肖。並且這裡面還有點細微的區別,不肖這個詞兒,有點謙虛、自稱的味道,就算你生前多麼偉大,是皇帝,墓碑上也要刻上「不肖子」,也有父母罵兒子「不肖」,幾乎是沒有外人說自己兒子不肖的。而孝,僅僅是針對行為而言,可以別人說你,也可以你說別人。還有一點小說的就是,比如一個人死了,到了第十代,你可以說第十代對於此人而言是「不肖子孫」,但不可說是「不孝子孫」,因為人都死了幾百年,後人也無處盡孝給他啊。

所以,「不肖」兩個字往往出現在墓碑,多是自稱的,並且比「不孝」更加嚴重,更加的「不孝」。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是,「不肖」好比說,我沒有馬雲有錢,「不孝」好比說,我沒有錢。這兩種情況可能是一樣,但是前者有個標準或者目標,後面只是說沒有做好一件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