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著名心理學法則——鴕鳥心態

一、鴕鳥心態是什麼:


鴕鳥是一種能以60公里時速不斷地狂奔3小時都毫無倦怠的巨型危險鳥類,一般的猛獸都跑不過它,而且它的爪子非常有力,必要時能把獅子殺死

但「鴕鳥心態」卻是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自然現象:鴕鳥在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自己的視線,並自以為安全,以至於自己最後被捕殺。

引申到生活中,鴕鳥心態就是一種逃避現實、視若無睹、推卸責任、自欺欺人的懦弱心理

二、心理剖析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里,自以為安全,其實不然。殊不知,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也無法完全避免,你必須勇敢去面對,勇敢地去承擔,因為逃避不是辦法,逃避責任的同時你很可能就喪失了權利和成功的機會。


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成功的機會,逃避的代價註定會是失望。面對危機,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禦。只有迅速採取行動,果斷承擔責任,才會把損失降到最小。相反,如果遇到危機總辯解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試圖做「鴕鳥」,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很多人看來,鴕鳥的行為似乎很可笑,但其實,生活中,多的是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得鴕鳥心態之人。

很多人遇到自己不願意去面對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都會傾向於選擇逃避:

如:小時候,害怕吃苦,所以逃避勤奮,以至於錯過了好大學的機會;

工作後,害怕勞累,所以逃避奮鬥,以至於錯過了事業的上升期;

中年時,害怕失敗,所以逃避嘗試,以至於錯過了成功的好機會;

就像一隻鴕鳥,遇到無法預料後果的困難時,並不是積極尋找方法解決問題,而是選擇用拖延、遠離的方式逃避眼前的問題。

總以為逃避就能解決問題,殊不知,那些你曾經遺留、沒有解決的問題,日後終究還是會找上你。


三、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一:不逃避難題

人生就像登山,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一直逃避難題,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你就永遠不會有進步,遇到更大難題時,你也很難順利度過,所以,別逃避。

啟示二:以積極心態迎接難題

總有些人,他們在遇到難題時,怨天尤人,痛苦萬分,以這種心態做事只會讓自己日漸消沉,所以,不妨以積極心態對待,當你有了好心態,再大的難題也會變得輕鬆起來。

啟示三:不要掩耳盜鈴,充耳不聞

鴕鳥埋下頭以為看不見危險,危險就不在了,如掩耳盜鈴一般,形成的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也只是一種自我欺騙的心理,只是對自我心靈的禁錮,並不是解決事情正確的方式,在欺騙自己的過程中無法自知和自省,我們不應該自欺欺人,應該跳出自己的謊言,跳出來再看待事情和解決事情。

啟示四:不要坐以待斃

做事時遇到困境,可以另覓他途,千萬不要消極的坐以待斃,也不要「因噎廢食」,應該以發揮能動性、智力,勇往向前。人生其實就如戰場,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在前方的戰士,打勝戰固然有成就,打敗仗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的事。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躲避一個也未嘗不可,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屈能伸。

啟示五:遇到問題給自己設定一個短暫的迴避時間。

遇到難題會恐慌會害怕,這是人的正常反應,雖然我們理智上知道自己應該要採取行動,但情感上卻會控制不住的想要逃跑。

啟示六:遇到問題要勇敢面對問題,並把問題細化。

當我們陷入恐慌時,很容易把難題擴大化,也就是我們自己會被自己的想像嚇到。

我們就把自己的任務一步步細化,明確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一步步去實施時,就會發現事情沒她想的那麼難。

有句話叫做「萬事開頭難」,但是一旦你敢於開頭了,那接下來你的行動就會像滾車輪一樣,越來越快,越來越順。

啟示七:重建自信

為什麼面對問題會逃避?無外乎是對自己不夠自信。因為不夠自信,所以懷疑自己,自我暗示自己做不到。有研究證明,人要做成功某件事,自信的心態佔了超過50%的因素。由此可知,自信的重要性。

拿破崙.希爾曾說過:「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養成一種習慣:逃避責任,無法做出決定。結果,到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麼,也無法辦得到了。

希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就是計劃的重要性,然而再完美再天衣無縫的計劃,如果不依託於實際工作的需要而訂立,不能為開展實際工作而服務,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價值。

只要我們能夠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完全可以去把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