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1927年的一天,魯迅在案頭寫下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段話,後來被收錄進了《而已集》。
2013年,周星馳拍了一部電影。電影中,妖魔橫行,人類苦不堪言,後來玄奘降服了妖魔,帶領它們前往西天求取真經。
周星馳用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類的悲歡可以相通。前提是,我們吃過他人吃過的苦,受過他人受過的罪。
這部電影,是《西遊降魔篇》。從玄奘的經歷里,能看到千千萬萬人的心靈成長史。
一、 沒有同理心,不可能理解生命的意義
電影一開頭,魚妖經常吃人,漁民們人心惶惶。
假道長興師動眾地做了一場法事,隨後,一具魚屍浮上水面,眾人歡呼雀躍。就在這時,玄奘突然冒出來,一本正經地告誡眾人:魚妖並沒有死,危險仍然存在。
玄奘的話,犯了眾怒。從人群中走出一位大嫂,指著玄奘問:「你有沒有死過老公?」玄奘握住她的手,表情複雜地說:「大嫂,我沒有老公的。」大嫂像沒聽見,繼續問:「你有沒有死過老公?」玄奘無奈地答道:「大嫂,你相信我,我真的沒有老公。」
這段對話,一來一去,看似搞笑,其實大有深意。
玄奘是男子,不可能有老公。大嫂不是盲人,當然知道這一點。那她為什麼還要這麼問?其實,她的潛台詞是:我老公都被魚妖吃了,你竟然還說那條魚(已被道長打死)是無辜的。你良心何在!?
玄奘連說兩遍「我沒有老公」。他只是從字面上回答了問題,卻根本沒聽懂大嫂的言外之意。
大嫂說得很明白,玄奘卻聽不懂。此時的他,處於耳盲階段。
在這裡,玄奘對大嫂有同情心,卻沒有同理心。
同情心和同理心,雖一字之差,含義卻相去甚遠。同情心是指,看到別人的痛苦,引發自己的惻隱之心,暗含著居高臨下的意味。同理心是指,能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同理心的人,會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同一位置,不會居高臨下。
此時,玄奘涉世未深,他學佛只學到了皮毛,還沒能領悟到精髓。因此,面對大嫂的喪夫之痛,他無法感同身受。
玄奘一心想斬妖除魔,為民除害。他卻不知道,世間最大的魔,只存在於人心。玄奘自己就有心魔。那心魔,是他不肯面對「自己是凡人,是凡人,就有七情六慾」的事實。
二、真正的成長,在於身心合一
小女孩被魚妖吃掉後,玄奘非常內疚。
隨後,他陷入了強烈的自我懷疑中,他邊哭邊問師父:「我什麼都不會,你是不是找錯人了?」師父告訴他:「絕對沒有找錯人,你只是差了一點點。」
師父說的「一點點」,是指心口不一。
玄奘的心口不一,是潛意識的,他自己並不知道。比如,師父拿起鵝腿大快朵頤時,他明明想吃,嘴上卻說:「師父,我們是出家人,你這樣做不對。」
再比如,段小姐讓他幫忙按住肩膀的穴位時,他想幫忙,又怕破戒,於是只好一邊按穴位,一邊扭過臉去。結果呢,等他再扭過臉時,兩行鼻血噴涌而出,滿滿的喜感。
這正應了那句話: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那一刻,玄奘愛上了段小姐。段小姐也被玄奘的一身正氣深深吸引,愛上了玄奘。她閉起雙眼,向玄奘索吻。這一幕來得太突然,把玄奘嚇得不輕。最後,他做了愛情的逃兵,連爬帶滾地跑掉了。
玄奘三番五次強調說:「男女之間是小愛,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是要為世間的大愛去修行的。」 這種執著心,讓他變成了睜眼瞎。
在蓮花洞,段小姐求愛失敗,傷心離去。望著段小姐的背影,猴妖說:「段小姐的身材真是棒!」玄奘問:「你怎麼知道的?」 猴妖答:「我用眼睛看到的。」玄奘又問:「我怎麼沒看到?」 猴妖答:「因為你的眼睛瞎了。」
真相明明在眼前,卻始終看不到真相。此時的玄奘,不僅耳盲,還眼盲。
真正的成長,是身心合一。師父幾次說玄奘「差一點點」,說的就是他心口不一。
玄奘一直活得很擰巴。他一邊以自己是驅魔人為榮,一邊又在內心不斷否定自己;他一邊強調自己沒有情慾,一邊又對段小姐萌生愛意。慾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燒,越燒越旺。他反覆強調自己沒有情慾,不過是在壓抑真實的自我。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認識自我,是人一輩子的功課。真正的自我認同,是指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且深深愛著這樣的自己。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通過不斷抉擇,逐漸認識自己,最終獲得自我認同。自我認同的結果,就是身心合一。
一個心口不一的人,不可能真正的成長。比如,耳盲眼盲的玄奘。
三、愛,能療愈世間一切傷痛
段小姐想找個如意郎君,結婚生子,過普通人的生活。而她的如意郎君,正是玄奘。
然而,段小姐的深情表白,換回的卻是玄奘的一臉鄙夷。他甚至咬牙切齒地說:「神經病!」
玄奘愛不愛段小姐?當然愛!
一次,段小姐裝死,玄奘將她抱在懷裡,傷心痛哭。段小姐欣喜若狂地說:「你還不承認你愛我?」那一刻,玄奘的心魔悄悄隱退。他第一次默認了自己有情慾。
月圓之夜,段小姐在月光下白衣獨舞,看得玄奘快要醉了。收服豬妖后,段小姐把無定飛環戴在了玄奘的無名指上。無定飛環入肉生根,玄奘竟舉起大石頭說:「我不要跟你共結連理,我摘不掉這指環,我就不要這指頭!」
此時的玄奘,不僅耳盲眼盲,還心盲。他深愛著段小姐,卻不敢承認。他覺得,一旦承認自己有情慾,就等於承認自己不配做驅魔人。而這,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哀莫大於心死。
段小姐離去前,捧出殘破不全的《兒歌三百首》。書的封面上,印著一個大大的「愛」字。那是她用心拼成的。
走出蓮花洞後,玄奘望見一輪明月,段小姐的身影重現眼前。瞬間,他黯然神傷。
電影結尾,段小姐死在猴妖的雙掌之下,她的靈魂化作了漫天煙花。玄奘遙望著天空,淚流滿面。此時,他才真正體會到大嫂喪夫時的錐心之痛,才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也是從這一刻起,玄奘心中再無牽掛。面對猴妖,他就地打坐開始誦經。隨後,佛祖現身,降服了猴妖。
這一幕,正是《心經》里所說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時的玄奘,已經從耳盲、眼盲、心盲之人,變成了真正有慈悲心的覺悟之人。
在他心裡,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也無男女之別。玄奘的徹悟,是段小姐拿命換來的。所以,他才會說:「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此時,玄奘終於親手補上了那「一點點」。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有了去西天取經的資格。
一個人,要受過多少苦,才能對他人的苦難感同身受?
一個人,要多勇敢,才能平靜地接納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要行過多少路,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電影里,玄奘給出了答案。
世界上本沒有完人,追求完美的人多了,也就出現了各種心理疾病。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學會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坦然接納真實的自己,坦然地擁抱真實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人。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寫下這句話的同時,他也忠實地記錄下了鄰人的種種生存狀態。這恰好證明了他對他人苦難感同身受。再說,如果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他又怎麼可能寫出《祝福》。
周星馳用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事實: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成為真正的勇者。到那時,連佛祖都會幫你。
其實,魯迅和周星馳是一類人。他們眼裡,有眾生。他們心中,有大愛。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