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將往事清零,從現在出發

2021年01月14日00:03:02 情感 1036

人到中年,操心的事情,多得數不過來。每每到了睡覺的時間,還是覺得這一天的事情沒有完成,要是有多一點的時間就好了。

被「俗務纏身」,身體上的勞累自然不必,心也跟著疲倦起來,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有盡頭。

而想要讓自己卸下包袱,就要學會將往事清零,從當下出發,輕裝上陣,才能讓每一個明天,少一分憂愁,多一份快樂。


人到中年:將往事清零,從現在出發 - 天天要聞


將往事清零,學會對不常聯繫的人說「再見」

冬日,有暖暖的陽光,心情都亮堂起來。

同村的發小辦喬遷新居,邀請我去喝喜酒,猶豫再三,我還是決定去。

我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見面了,心中有點忐忑,怎樣才能找到他的家。

沿著記憶中的路線,隨口問問在家門口曬太陽的老人,很快,就找到了發小的新房。果然,還是在那個熟悉的山腳下,一棟嶄新三層的樓房窗明几淨,院子里已經有很多客人圍坐在桌邊,等著開餐了。

發小熱情地招呼著客人,一眼瞥見了我,我們寒暄著,擁抱了一下,那一刻,似乎又回到了年少的時候。

飯桌上,我們那一桌几乎都是小學、初中同學,可大部分都已經不認識了。

歲月不僅改變了大家的容顏,也拉開了彼此的距離,職業的不同、經歷的不同,讓大家除了在回憶共同的讀書經歷之後,便陷入了無話可說的境地。

而這些人,不少都是當年玩得最要好的朋友。

那個不常聯繫的人,留在記憶中,是一份美好,是一份期待。但再次聯繫,就如同期待已久的謎底被揭開,所有的假想都被否定,因為答案出乎意料。

人到中年,心中累積了太多這樣的往事。總覺得,有些人,是一生不舍的牽掛和惦念,總希望還能有機會繼續同行,可現實卻告訴我們,一切都回不去了。沒有人能夠陪我們走過人生的一程又一程,我們總是在不斷地遇見,又在不斷地告別,哪怕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有時候說「再見」,就是是真的「再也不見」。

友情如此,親情如此,愛情也是如此,那些離我們漸漸遠去的人,就讓他們擁有定格在記憶深處吧,如果很久都沒有聯繫了,就再也不要聯繫了。再見面,比歡喜更多的是相顧無言,是無比尷尬。

學會對他們說再見,不是遺忘,而是帶著他們給予我們的愛和感動,繼續出發。也許,在某個特定的場景,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依然會記起曾經有過種種的美好,心中湧起陣陣暖流,那就足夠了。


人到中年:將往事清零,從現在出發 - 天天要聞

將往事清零,學會對從前的自己少一點指責和批判。

作家三毛說:「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悲傷二十歲已經不再回來;我們五十歲的時候懷念三十歲的生日又多麼美好。」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努力著。小時候,是聆聽著爸爸媽媽的嘮叨長大。長大後,是在激烈競爭的壓力下蛻變。理想和現實之間,似乎總隔著一段很遠很遠的距離,就算已經很努力了,卻總還差那麼一點點。

於是,我們變得不快樂,處處患得患失。

於是,有人習慣性地責怪自己,埋怨從前。

殊不知,你曾經做出的任何一個決定,也像現在一樣,都經過了再三考慮,都是當時你最想要的選擇。

一味地否定自己,只會讓自己更加迷茫。對於當下的一切,更加不確定要怎樣做,才不會讓以後的自己失望。

這種做法,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庸人自擾」吧。

人到中年,要學會洒脫一點,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錯了錯了,大不了重頭再來;愛了就愛了,哪怕被人指責。

人無完人,這一生,我們無不在一次次錯誤中,總結經驗,獲得教訓,才一點點逐漸完美起來。


人到中年:將往事清零,從現在出發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最要緊的是從當下再出發。

作家三毛曾嚇到「成長是 一種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為又來了新的,這就是公平。」

人到中年,人生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不要再頻頻回首,而是勇敢向前。做好這個年齡階段,該做的事。

就像歲月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一季有一季的景,四時不同,才讓大地萬物有了色彩,有了輪迴。

只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錯過的日子,已經有了不少遺憾,苦苦追問只是再次浪費時間,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才是最正確、最有效的補救。

當一個人開始覺醒,真正意識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一切的行動,也才有了意義,才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人到中年,如果你認準了要做一件事,就不要再猶豫了,不要再觀望等待了,先幹起來再說。一邊行動,一邊想辦法,你會發現,辦法一定會比困難更多。

隨著夢想一點點變成現實,再苦再累,也就不覺得辛苦了。


人到中年:將往事清零,從現在出發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無不在為生活打拚著,希望每一個奔忙的你,能夠從過往中將自己釋放出來。

活在當下,珍惜擁有,用盡全力,去為更好的明天努力。不後悔、不抱怨,讓日子一天天在自己的手中變得豐滿起來。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吳律這兩天特別勤快,刷碗搞衛生搶著干,我看他是無事獻殷勤 - 天天要聞

吳律這兩天特別勤快,刷碗搞衛生搶著干,我看他是無事獻殷勤

周五我去律所,撞見新來的實習生給他送咖啡,女人的第六感讓我有種莫名的醋意。吃飯的時候,沒忍住敲打了幾句。飯後回律所,美女實習生來他辦公室送資料,看她的穿衣打扮,實在是彆扭,又沒忍住說了幾句:「小祺是吧!咱們律所有規章制度,明天起穿正裝來上班
心痛!張雅婷不幸離世,年僅22歲 - 天天要聞

心痛!張雅婷不幸離世,年僅22歲

5月13日17時,22歲的湖南懷化姑娘張雅婷遭遇車禍,生命垂危。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生命之花就此凋零。媽媽田女士思考再三,決定捐獻孩子的角膜,為他人留下光明。近日,兩名患者已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如果他們需要我願意給他們光明」張雅婷出生於懷化一個普通家庭,媽媽經營著一家藥店,她從小就受「治病救人」思想的熏...
別用「惡意濾鏡」看世界!你對自己的態度,決定你如何看別人 - 天天要聞

別用「惡意濾鏡」看世界!你對自己的態度,決定你如何看別人

在生活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常常會被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擾亂心緒。他人一句稍顯嚴厲的話語,一個看似冷漠的舉動,都可能讓我們心生不滿,甚至怒火中燒。但其實,讓自己平靜下來有個重要方法,就是在充滿挑戰的情境里,守住一個關鍵區分:把某人的行為本身,和他
希爾德·多敏:愛那些,即使愛也無法挽救的事物 - 天天要聞

希爾德·多敏:愛那些,即使愛也無法挽救的事物

希爾德加德·呂文施泰因出生於科隆的猶太人家庭,屬於大市民階級。1931年,她與同為猶太人的埃爾文·瓦爾特·帕爾姆(E rw in W a lte r Pa lm,又譯歐文·瓦爾特·帕姆)相識于海德堡。彼時的她是個心繫天下的女大學生,先後師從卡爾·曼海姆和雅斯貝爾斯,而他是個熱衷古代文化和藝術的才子。惺惺相惜的兩個年輕人愛得熾...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老周45歲那年,突然頓悟了一個道理:「人生下半場,比誰更拼更重要的是——誰更懂得『不做什麼』。」 他曾經是朋友圈裡最忙的人: 下班後趕3個飯局(美其名曰「拓展人脈」) ....
兒媳生完兩娃後離家出走,兒子再婚後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獨自撫養 - 天天要聞

兒媳生完兩娃後離家出走,兒子再婚後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獨自撫養

清晨天還沒亮透,小優就踮著腳摸黑爬起來。他怕吵醒熟睡的爺爺,輕手輕腳舀了瓢井水,把昨晚吃飯的碗碟洗得鋥亮。小航也跟著醒了,自己摸索著套上歪歪扭扭的衣服,把掉在床邊的被子疊成小山包。老劉從裡屋出來,看見倆孩子已經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小優正踮著腳往牆上貼昨天新學的生字。「爺爺快坐,我給你捶腿!」小航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