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表示,沃爾瑪公司不應將漲價歸咎於關稅政策,他認為這家賺了數十億美元的零售巨頭應該要承擔商品成本漲幅。


沃爾瑪在美國所售商品的約三分之一為進口商品,來源地主要有中國、墨西哥、加拿大、越南和印度等。雷尼說,雖然美國政府調整了關稅稅率,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仍然太高了,他希望關稅能夠進一步降低。
美聯儲上月發布的「褐皮書」也提到,有地區聯儲報告稱,許多公司表示已收到供應商發出的漲價通知,多數企業預計會將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據cnbc的報道,微軟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已經提高了xbox遊戲機和部分控制器的建議零售價。美國泰爾西諮詢集團此前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自4月16日至4月30日,在美國銷售的部分芭比娃娃價格上漲了43%,而美國惠而浦公司的部分洗衣機價格在此期間也上漲了80美元左右。
這對於特朗普很不利,他原本希望美國通脹能持續走低,推動美聯儲降息以降低美元匯率和企業借貸成本,再配合關稅政策,繼而實現其「製造業迴流」以及「化債」的願景。
如果沃爾瑪之類的大型零售商決定轉嫁關稅,導致通脹走高,將會影響到明年的中期選舉以及他的施政前景。這可能是他為什麼會對沃爾瑪「大發雷霆」的原因。
對此,沃爾瑪發言人周六回應稱,公司將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維持商品的低價。發言人還指出,零售業的利潤率本身就很低。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發布的另一條帖文中再次批評了美聯儲。他寫道:「幾乎所有人的共識是:『美聯儲應該儘早降息,而不是推遲。』 鮑威爾,一個以『拖延』而聞名的人,可能會再次搞砸。」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5月1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所領導的政府正考慮出售「美國之音」(voa)的總部大樓,這是其為縮減政府房地產規模而啟動的所謂「加速處置」計劃中,最新一處被列入清單的知名建築資產。
「美國之音」的總部大樓名為威爾伯·科恩聯邦大廈(wilbur cohen federal building),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廣場南側,距離美國國會大廈兩個街區。這座歷史建築最初是為美國社會保障署(ssa)建造的,同時也是「美國之音」上級機構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以及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的辦公地點。
報道指出,此次出售事件發生之際,特朗普正試圖關閉「美國之音」等一眾「外宣喉舌」,這也是億萬富翁、特朗普的顧問馬斯克削減聯邦政府規模的舉措之一。

「美國之音」大樓外景 《紐約時報》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特朗普在首個執政任期內就曾多次將「炮火」對準「美國之音」,稱其花納稅人的錢沒有講好「美國故事」,還聲稱其「幫中國宣傳」。2020年4月15日,特朗普就曾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直接點名「美國之音」,稱其報道「令人作嘔」。
美企加速補貨 中國海外訂單激增
隨著中美互降關稅,中國對美貨運跑出「加速度」。據cctv4,記者從深圳鹽田港船代公司了解到,中美相互調整關稅正式實施後,美線貨量已從5月初同比下降近50%,恢復到4月2日加稅之前水平,並且還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不少美國客商也紛紛趕往中國,開展新一輪合作洽談。

據每經記者報道,全球數字貨運平台flexport的ceo瑞安·彼得森(ryan petersen)表示,本周中國至美國的海運訂單量較上周增長了275%。
需求的爆炸式釋放正迅速推高航運價格。八家船運公司已經針對亞洲到美國的航線宣布了gri(general rate increase,一般費率上調)計劃,gri增幅最高達3000美元/feu(即40英尺集裝箱)。
美國企業掀起「搶運潮」的背後盡顯焦慮
據央視網,美國企業掀起「搶運潮」,一船難求情景再現。現金流壓力、物流成本的增加,對供應鏈穩定帶來哪些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搶運背後盡顯焦慮


中美為關稅按下90天「暫停鍵」,美國出現「搶運潮」現象,不少零售商提前備貨。當前,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飆升,遠超疫情期間創下的高點。這些策略對美國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害,企業無法預測未來進口關稅變動,難以調整投資及供應鏈。眾多公司不得不選擇下調銷售和利潤預期。文章指出,只有政策穩定,美國經濟才能回歸最佳活力狀態。
美國《紐約時報》:囤貨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壓力

最新報告顯示,4月份,全美小企業樂觀程度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降。與大型零售商相比,依賴從中國進口的小企業利潤率相對較低,依舊無力承受已經大幅調降的關稅。企業成本在上升,銷售額卻在下降。為年底銷售旺季備貨的現金流壓力持續攀升,他們只能放棄推出新產品、砍掉低價產品、並考慮裁員。這意味著,可支配收入較低的消費者將面臨最嚴重的商品短缺問題。
路透社:跨境貿易是大趨勢

美國企業備貨時間緊張,夏季和返校季商品的訂單難以完全保障,數百家公司同時搶運貨物可能導致港口擁堵。分析稱,這場關稅博弈體現出全球經濟的深度融合。儘管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性,但跨境貿易的大趨勢,以及中美經濟的互補性仍在發揮作用。隨著國際海運價格飆升,部分航線集裝箱告急,全球供應鏈或陷入新一輪動蕩,對價格和生產造成持久且深遠的影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不確定性是最大挑戰

美國一開始掄起「關稅大棒」,有意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結果是擾亂供應鏈,推高貿易成本,對通貨膨脹構成壓力。中美尋求通過對話緩和緊張局勢,凸顯雙方對市場的重新考量。文章稱,初始關稅造成的市場混亂與貨運波動仍未消散。從「停航潮」到「搶運潮」,激增與驟降都不利於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貿易環境改善程度取決於後續政策走向。
編輯 鄧力 審核 謝俊 杜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