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覺得找對象,對方有車有房,生活就有保障,家庭能安穩幸福。
有車出門方便,有房有歸屬感,好像給子女未來打好了基礎。可時代變啦,現在不少年輕人物質不缺,婚姻卻問題不少。
為啥呢?只看重車房,忽略了關鍵因素。
所以得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過時了,要有「新三樣」。
一、找對象,共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情感紐帶
找對象,共情能力很關鍵,是「新三樣」重要指標。啥是共情能力?就是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感受,體會他人情緒。
感情里,有共情能力的伴侶,對方失落會安慰,疲憊會支持。
沒共情能力的人,對伴侶情緒變化不理會,伴侶傾訴煩惱就敷衍。
羅曼·羅蘭說:「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人,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
這裡說的「肝膽相照」,很多時候就是共情能力體現。真正理解關愛,能讓彼此像在溫暖港灣。
一方工作受挫,委屈回家。有共情能力的伴侶,會停下手中事,認真傾聽,給擁抱鼓勵,一起分析問題。
沒共情能力的伴侶,可能抱怨對方不努力,甚至指責帶來負面情緒。
可見,有共情能力的感情,能在生活風雨中相互扶持,走得更遠。找對象,要把共情能力當重要考量,比車房更能維繫感情。
二、找對象,原生家庭考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為啥找對象要考察原生家庭?難道兩人真心相愛,還撐不起一段婚姻?要是覺得相愛就行,忽略原生家庭影響,婚後可能矛盾不斷。
原生家庭像人的底色,塑造性格、習慣和處世方式。
《禮記·大學》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強調家庭風氣對個人和社會影響。
家庭里,父母相敬如賓,氛圍和諧,孩子更懂經營感情、處理矛盾。
相反,原生家庭爭吵矛盾多,孩子處理親密關係可能有障礙。
所以要告訴兒女,找對象考察原生家庭不是多此一舉。
考察原生家庭,是了解對方成長環境,更好理解其行為模式和性格特點。
原生家庭家風,會悄悄影響一個人,對未來婚姻穩定很重要。
考察原生家庭,是找對象必須重視的,是「新三樣」不能忽視的一項。
三、找對象,價值觀匹配度決定婚姻續航力
找對象不看重價值觀匹配度,會咋樣?一方追求平淡簡單,嚮往田園寧靜;另一方渴望大城市拼搏,追求功成名就。
兩人結合,生活目標、消費觀念可能分歧巨大。時間長了,矛盾積累,婚姻就危險。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很多不幸家庭,根源就是夫妻價值觀不匹配。
價值觀匹配的夫妻,面對生活選擇,更容易達成共識。消費上,都認同理性消費,就不會因一方揮霍產生矛盾。
人生目標上,都想給家庭穩定生活,就會共同努力、相互支持。
找對象,價值觀匹配度很關鍵。它決定夫妻面對生活問題,能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只有價值觀匹配,婚姻才能長久續航,是「新三樣」決定婚姻走向的重要因素。
創優咖情感寄語:
得明確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不是首要標準,「新三樣」才關鍵。
《左傳》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這話雖沒直說婚姻,但重視內在品質的道理,找對象也適用。
「新三樣」里的共情能力、考察原生家庭、價值觀匹配度,都是考量一個人內在品質和未來婚姻質量。
有了這些,婚姻才更可能幸福長久。關於找對象重視「新三樣」,給些建議:
(1)引導兒女相處時,通過日常交流和共同經歷,觀察對方共情能力。
(2)鼓勵兒女多和對方家庭接觸,從細節了解原生家庭家風。
(3)和兒女探討婚姻價值觀問題,幫他們明確自己價值觀,找對象更好判斷匹配度。
希望大家都幸福美滿,有感觸的朋友,可以留言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