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暮色漸濃,現代城市的天際線,在高聳入雲的玻璃幕牆上碎成了一串串粼粼波光……
下班回到樓下車庫,我呆坐在車裡,久久不願出來,享受著這難得的片刻寧靜……
但僅僅過了不到一分鐘,接二連三的信息提示音響起。我拿起手機,機械地刷著:工作群信息一條接一條,偶爾還夾雜著「收到請回復」的提示;妻子在詢問何時回家,吃不吃飯;備忘錄里還跳動著母親複查的時間提醒;體檢醫院也發來了四級肺結節的風險提示……
我看著手機,長嘆一聲,習慣性地打開微信,想找個老同學聊聊天,但找了半天,卻始終無法按下那個語音鍵——這才意識到同學們都在忙碌不停,似乎根本無暇聽我的傾訴;意識到他們也許同樣也有一肚子的苦水,無人可倒;意識到中年人的傾訴似乎早已無法消解生活的那些重負……
02
人到中年,也許,所面對的困境,是他們一生的必修課,必經一遭,躲都躲不掉。
看看吧,雖說已是陽春三月,但對於中年人來說,其實秋天早在不知不覺中悄然來臨:鬢角的星星點點是深秋結出的白霜,眼角的細紋正是幾十年職場打拚的年輪……
我們像負重的駱駝,既要扛著沉重的房貸,還得平衡工作的天平;既要負擔父母妻兒的生活,還得在社交中遊刃有餘……
打開朋友圈,到處充斥著此起彼伏的訴苦聲和流著淚的圖標。原來,不只是我,社交軟體上隨處可見的焦慮販賣。
尤其是夜深人靜,朋友圈都漂浮著相似的嘆息:抱怨領導的刁難,吐槽孩子的叛逆,感嘆生活的艱難,訴說妻子的不理解,轉發「中年男人不如狗」的文案……
這種聲浪,一波高過一波,在虛擬世界裡碰撞迴響,最終又歸於沉寂,在中年人的無奈聲中,最終化作更深的虛無,沉沉睡去……
03
不知道,這樣的訴苦,是不是一種飲鴆止渴的陷阱,讓中年男人慾罷不能、欲說還休……
但可以說,這種心理學上的「情緒反芻」,肯定是中年人這個階段的一道魔咒,似乎從沒有人能夠解開。
當我們不斷咀嚼這些痛苦,其實,這些負面情緒從未消散,反而像賭氣一樣愈發膨脹,越積越多:
不信?且看那些家家難念的經:酒桌上借酒澆愁的父親,第二天仍得按點打卡上班;輔導孩子作業幾近崩潰的年輕媽媽,含著淚也得把孩子的作業輔導完;向閨蜜哭訴丈夫今非昔比的家庭主婦,回到家還得整理一地狼藉的廚房……
古語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一段難說的苦。
其實,真不是世態炎涼,只是眾生皆苦,就像冬日裡每股風都帶著寒意,春夜裡每朵花都帶著露水,中年人,哪個不是眼含熱淚,哪個不是負重前行?
不過,你得知道,當你習慣於情緒的宣洩,也許就錯失了直面困境的勇氣……
04
一個智者,常常是向內而觀,深耕自己,以達澄明之境。
作為智者,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時,他將目光從仕途轉向內心,從此明心見性、頓悟本心……
人到中年,又何嘗不是我們的「龍場時間」?當職場已陷瓶頸,已無上升空間,何不退而求其次,在閑雲野鶴中尋找一份智慧?當孩子叛逆難馴,何不乘勢誘導,成為他自己?當同學朋友逐漸離開,何不藉此閑暇時光,在茶道里覓得你的初心?
要知道,打個太極,讀本好書,喝壺好茶,畫張畫,登個山……這些都是悟道的途徑,都是向內的修行。
人到中年,當你不再向外界索求理解、抱怨訴苦,轉而在自律中豁達,在跑步中強志,在書畫中怡情,你那些生活的皺褶,自會舒展開來……
人生最好的心態,在於向內探尋,眼不隨他人,耳不留他言,不為外界所困,不為他人所擾,深耕於內心之土,活成最好的狀態,成為想成為的人。
願你成為你自己,成為你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