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不列顛恩典之家 (id: gh_41459d845a5f)
「校園霸凌」問題長久以來是一個棘手的話題,無論在中國還是英國,都牽動著孩子、家庭、學校、社會敏感的神經。
要不要寫這篇,之前有過一絲猶豫。但當我的孩子親歷其中,我的胸中好像一直被難以明說的情緒堵著,選擇勇敢地直面才能體會堅決抵制「校園霸凌」的困難與決心。
寫作五千字的意義,在於勉勵有同樣「校園霸凌」困擾的孩子和家長,勇敢地站起來,相信「邪不壓正」,相信借著上天賜予的勇氣,我們的孩子至終可以走出「校園霸凌」的陰影,不再焦慮和懼怕,不再受到困擾,迎向光明。


三月初的一個周一,橋橋如同往常一樣在16:04左右放學回家。
他按了門鈴,我從廚房匆匆跑出來開門,「good day?(今天過得好嗎?)」這是每天他放學回家,我問他的問題。如果今天過得很愉快,他就會靦腆地微笑點點頭,乾脆利落地用中文回答:「很好!」然後迅速換了鞋,喝口水,就馬上上樓開始做作業,一點兒都不需要催的那種。
但那天回家,他沒有回答我「很好」,他只是「嗯」了一聲,就低頭進了門。
做媽媽的,好像天然就是有種超能第六感。我覺得他今天肯定有什麼事兒……我想起我媽說我中學時,她也是能夠特別迅速地就從我回家進門的狀態就判斷我那天在學校里過得好不好。
橋橋進門後去了廚房,打開冰箱,拿了牛奶準備喝。我「尾隨」他一起進了廚房,問他:「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他淡淡地用英語說了一句:「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我不是很想談。)
「明白。你先去做作業吧。如果需要溝通的話,隨時來廚房找我。」
我現在已經學「乖」了,如果孩子暫時有情緒不想聊,一定要給他這個空間,不要緊追不捨,等他想聊的時候自然會來找我們。
晚飯後,橋橋的情緒還是不太高漲,但他那晚正好有足球訓練,匆匆扒拉幾口就趕去訓練了。等再回來的時候,妹妹已經睡了,弟弟在房間里閱讀。我問他足球訓練得好不好。他搖搖頭:「今天訓練得不好,因為我心情不好,所以不在狀態。」
然後,橋橋沒繃住,開始啜泣起來。
他說自己今天在學校的足球課被欺負了。


我讓情緒激動的橋橋平復一下,然後他大致向我描述了事件整個發生的過程:
我不知道當時橋橋是什麼狀態,有沒有哭,心裡有沒有恨……但我完全可以想像那種屈辱、憤怒和委屈。(甚至如今當我用文字把它描述出來的時候,我的手指都在不自覺地顫抖。)
事件發生的時候b隊沒有任何老師在監管,更可悲的是,在場的另外十幾個男孩,沒有一個人勇敢地站出來制止那樣的惡行。
而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如果橋橋是其中的旁觀者,他一定會站出來制止。我們對他一貫的家庭教育就是幫助弱者——「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更過分的事情還在持續……下課後,那些男孩回到教室,居然開始「惡人先告狀」——妄稱是橋橋先挑起的事端,最後還聯合其他同學篡改了整個事件。

聽完橋的敘述,我內心很氣憤,並敏感地意識到下午發生的事情已經構成了霸凌:其中有肢體上的碰觸、有故意地挑釁和為難,還有言語上的侮辱及造謠誹謗。
橋橋仍啜泣不止,他說:「我最難受的就是他們還罵你,媽媽。他們用很髒的話侮辱你!」
我抱著橋橋的頭,對他說:「i don』t care whatever they say but i know you are super upset.」(他們說什麼我一點兒都不在乎,但我知道你肯定很難受)。
那天david正好在出差。(可能因為他出差太頻繁的緣故吧,我總覺得很多重要的事件——好的壞的,他都沒參與、沒見證到,比如上次演出《奧利弗》的奇妙生病經歷,再比如這次的霸凌事件。)
第一時間,我和橋橋就給人在巴黎的david打了電話。我非常果斷地對david說:「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將這個霸凌事件舉報給學校。最好今晚就發郵件。」
那時已快接近晚上十點了,我對橋橋說:「橋橋,很抱歉現在有點晚了,但我需要你自己把今天下午的經歷完完全全有條理地寫下來,時間、地點、人名、他們做了什麼,做到了什麼程度,你是什麼樣的感受,周圍人的反映如何,越詳細越好。等你寫好了,你就去睡,剩下的郵件我和daddy會來寫。」
能看出橋稍微有點兒猶豫:「我們舉報他們,會不會被報復?」說實話,我心裡也不是沒有一絲猶疑,但難道因為懼怕,就要對黑暗勢力低頭嗎?
不,絕不!我們要以最有力地回擊對校園霸凌說「不」!
回憶霸凌的細節,讓橋橋非常痛苦,他並不情願,幾乎是含著淚寫下了上面的敘述。(說實話,我的內心也在流淚。)
我對他說:「我知道你不願意回憶這些不愉快的經歷,不願意再次去想讓你受到傷害的事情,但如果要讓惡行得以制止,恐怕這就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來,我們一起禱告,求主給你力量,平復心情,把情況如實地寫下來。也求主保護我們。『公義的日頭,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
等橋橋睡去,david和我很快擬好了郵件,發送給了學校主管學生紀律和校園安全的副校長mr. y。


郵件雖然發出去了,但我心裡卻翻江倒海般睡不著,既有憤懣,也有對橋橋的心疼。
平心而論,這個孩子來英國不到三年的時間,收穫成長了很多很多,但這方面的「苦其心志」也沒少受:
橋橋在自己的年級中無疑是相對突出的——
但他卻並不受同學待見,這也毫不意外。
堅持真理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樣「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遭致了同齡人的唾棄——因為我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所以就活該被欺負嗎?
橋橋和這些欺負他的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交集,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但不可否認,就算沒有交集,或多或少,那些欺負他的孩子里也有羨慕嫉妒恨的成分吧——這不就是人性嗎?」
雖然被霸凌讓孩子的身心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但我們也常常這樣勸勉橋橋:「遇上這樣的事,當然很讓人難過和困擾,但也要想到這一定是想要教會我什麼?」
世俗的心靈雞湯可能會這樣寫:凡事發生,必有利於我。而我們知道:「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橋橋所在的學校是當地最好的私立中學之一,這些霸凌事件聽上去聳人聽聞,難道是學校監管不力嗎?
校園霸凌幾乎是每一所學校都會存在的魔鬼,無孔不入地遊盪著,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它比我們所認知的程度要更普遍、更隱秘、更狡猾、更危險。
作為家長,我們真的認識「校園霸凌」嗎?
以下描述來自deepseek,校園霸凌的四種基本形態、特點及所帶來的影響:
校園霸凌的形式也在不斷升級。其中尤其是「網路霸凌」成為了家長的盲區——因為現代青少年玩的那些社交軟體,大多數家長是不用的。(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青少年都不玩的,目前比較火的就是tiktok和snapchat,這兩款我和david都不用,橋也沒有tiktok,但snapchat是目前校園通行的聊天軟體。)
很多影視劇比如電影《少年的你》、韓劇《黑暗榮耀》也在大力宣傳並提高大眾對於「校園霸凌」的認知。
最近有一部爆火的四集英劇《少年混沌時》(adolescence),則聚焦了由網路霸凌帶來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劇中13歲的男主角因不堪網路霸凌的困擾,最終拿起刀刺向了對他施暴的女生。
最近有一部奈飛netflix出品的爆火四集英劇《少年混沌時》(adolescence),就聚焦了由網路霸凌帶來的青少年犯罪問題。
這部英劇引起了英國教育界廣泛的討論,連英國首相斯塔默在最近的發言中都鼓勵所有的家長、老師和孩子去應該去看這部電視劇(當然,他的這番言論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最近david和我剛看完《少年混沌時》。有時間的話,我覺得不妨可以看一下這部英劇,所有的鏡頭都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情節甚至有些沉悶,但其中所讓人思考的校園霸凌問題卻發人深省。

令人欣慰的是,舉報郵件發出後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收到了副校長的回復。

在郵件中副校長承諾一定會第一時間調查此事,並及時反饋給我們。
我也在回復的郵件里再次聲明了對於孩子遭受到校園霸凌的不滿,以及一個關鍵:老師的離場。體育課上,老師擅自離開,現場沒有監管,一群男生一起踢球,無異於沒有裁判來維持秩序,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是顯然易見的。
在經過調查之後,三個孩子均承認了對橋橋有肢體上的冒犯,卻不願承認在言語上也進行了霸凌,而現場因為沒有人證(可悲啊,在場的十幾個孩子沒人願意作證),於是這一條就沒被列作霸凌的證據。
三個孩子其中有兩個受到了處分。橋橋很硬氣地對副校長說:「我不需要他們的道歉,因為我知道他們就算說對不起,也絕對不是真誠的。」
事後,我們和橋橋的聊天中也再次鼓勵他不要受到此事的影響,並賜他一句話語:「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愛心、和平。」
「逃避」並非是懦弱的象徵,有時勇氣並不一定要用「正面硬剛」的方式表現出來。
反之,勇氣可以借著因秉持公義的原則而做出主動的逃避而表達出來:約瑟逃避波提乏妻子的誘惑;羅得帶著家人逃出所多瑪和蛾摩拉城;早期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遭受毀滅之前逃出該城——這些都是上帝手下順服的忠僕憑著勇氣逃避危險的好例證。
事件發生兩天後,橋橋所在的年級組長mr. c給我打電話,專門為了此事再次表示歉意,也告訴我他們已經對缺席的老師也進行了訓誡,但他最後還告訴我一個細節,就是橋橋當時在敘述事件的時候「漏掉」了一個信息:他被那幾個男孩推倒在地站起來後,他也向其中的一人踢了一腳。
mr. c說:「我理解他當時的憤慨,但下次希望他還是能更冷靜地處理。」
我的內心卻不禁為「這一腳」叫好。
願更多的孩子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願更多的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困擾。
但如果可以的話,我願世上永無「這一腳」。
不知道這一天能不能等到,但無論如何,先勇敢地對校園霸凌說「不!」開始。
提供內容線索 | 微信:waitan2022
轉載&合作 | 微信:waita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