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2025年03月23日22:50:17 情感 8140

《乘風2025》終於開播啦,熱搜一下子又熱鬧起來了。

這節目都到第六季了,雖說沒了前幾年那種熱搜屠榜的氣勢,但咱就說,都2025年了,綜藝市場還得靠《浪姐》來撐場面,真讓人忍不住感嘆啊!

新一季的《浪姐》,還真有不少變化呢。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最明顯的就是,之前五季一直是在室內錄製,這第六季破天荒地改成了室外錄製。

芒果台這宣傳概念也挺有創意的,說什麼「戶外錄製=沒有天花板」,就這文案水平,不愧人家一直被稱為有「百萬文案」的本事呢!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第一期分成上中下三期,加起來總時長超過六個小時呢!

上期主要是介紹姐姐們,中間穿插點搞笑段子,還有些追星的小趣事;中期各位姐姐放大招,展示初舞台;下期就開始組隊準備一公了,這節奏跟往季差不多。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製造話題的節奏也沒啥大變化。

第一期在剪輯、後期包裝、趣味性和用心程度上,都是最好的。

畢竟開頭得最大程度地讓大家覺得正片有看頭嘛。

比如說,姐姐們那些搞笑的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都被節目組的鏡頭精準地捕捉到了,再配上搞笑的花字和音效,這麼多陌生藝人第一次見面,那場面還挺有意思的。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不過要說初舞台的內容,我看了六季感覺就是好看是好看,但沒啥大突破。

回憶殺那效果可太猛了,情懷這牌屢試不爽

葉童唱了《渡情》,陳德容唱了《梅花三弄》,現場姐姐們那氣氛組當得,人情世故和迷妹應援都做得特別到位。

吳宣儀李藝彤屬於愛豆再就業那一組,一個又唱《我又初戀了》,一個唱《鋼鐵之翼》,主打一個飯圈人都懂的感覺,雖然國民度比不上前面那些姐姐,但營造「夢回」氛圍這塊,她們也做到位了。

王珞丹在第一期那可是話題度超高的熱門姐姐,一個人就帶出好幾個話題:和祝緒丹組了姐狗cp線,跟曹穎的尷尬問答又暗暗提到了和白百合撞臉的事兒,舞台上打架子鼓也特別出風頭,這架勢感覺和當年萬茜姐姐的營銷路子有點像啊,難不成拿的是同一類劇本?對了,往年曉明哥給每位姐姐打call端水的那個位置,這一季換成謝娜坐了。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不過呢,這戶外錄製也有個統一的小缺點,就是在舞台鏡頭呈現上比室內局限性更大。

沒了光影效果,特寫鏡頭也少了,大多是平平直直的遠景、全景,有些鏡頭的那種韻味就差了點意思。

你想啊,要是吳宣儀在有動感光影的棚內表演,是不是更能突出她的甜美?宋妍霏跳動感舞蹈的時候要是能根據舞蹈動作,該拍肢體近景就拍近景,該拍表情管理就拍表情管理,觀眾肯定更能沉浸其中,被舞蹈的力量感染。

vava對著鏡頭唱歌,在室外大平光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被磨掉了一些情感,反倒是王珞丹這種大開大合的架子鼓表演,更適合戶外海邊這種場景。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從節目時長來看,倒是提供了更多素材和玩法

早在定檔的時候,《乘風2025》放出主題曲《她行》後,緊接著又放出一期時長足足58分鐘的「超前企劃」,姐姐們的陣容首次公開,環節玩法也有更新。

姐姐們出場前先在海邊跟親朋好友通電話,以往節目里那種大排面打call的環節,都集中放在這個超前企劃里了。

這排面一有,話題也是蹭蹭地上熱搜。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其實每年這個時候,熱搜上都會出現那種大型女性綜藝相關的「消失的她們」話題。

好多平常不太在電視劇等崗位活躍的姐姐,突然高調出現在大眾視野里,我們就知道《乘風2025》又在發揮它最強的扛熱搜能力了。

這ip的熱搜力有多強呢?上一季剛結束不久,下一季的網傳名單就能把網友騙過來猜個不停,給熱搜添了不少熱度。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這種網傳名單版本一般還不止一個,最初傳出來的版本總是最誇張的。

前幾季還傳出過國際歌手艾薇兒要來參加的消息,這第六季我印象最深的「網傳」重磅姐姐,有鳳凰傳奇的玲花,還有許晴、霍思燕這些好久沒在電視熒屏露面的姐姐。

這可太符合觀眾對《浪姐》系列名單的期待了:既要有國民度,又得有情懷感,姐姐們不光要有個人特色,還得自帶獨特話題度。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而且啊,第六季節目定檔前,一公、二公的結果就傳得有模有樣的。

今年剛官宣定檔和陣容,浪姐6二公就同時登上熱搜了,節目第二次公演的淘汰信息都出來了,這還有啥懸念呀?

網友們顯然也早就習慣了這種正餐還沒開始,菜單就提前公布的節奏。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大家都知道,《浪姐》的路透圖也是熱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些大量精修、角度特別好的路透可有講究了,姐姐們靠這個完成商務帶貨呢。

平時喜歡看八卦的網友這下可算找到樂子了,這節目不光能用「百萬文案」三兩句話說到大家心坎里,那些家長里短的八卦也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

不得不說,芒果台在搞話題、做舞台這些方面,確實有本事。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乘風2025》迎來了《浪姐》史上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62歲的葉童,第二高年齡的是59歲的鄧萃雯,往年最高年齡的是55歲的那英。

我對比了6季的姐姐陣容,發現6季以來姐姐們的平均年齡在36-38歲之間浮動,這一季葉童、鄧萃雯可算是靠自己拉高了年齡平均值。

可為啥感覺姐姐們越來越年輕了呢?今年年齡在30歲的姐姐就有8位。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要知道,1995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經30歲了,不過沒過生日的姐姐,嚴格來說年齡只有29歲。

這種輕熟齡姐姐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以前只在第三季出現過,那季節目中年齡在30歲的同樣有8位,還有一位吉娜姐姐當時還沒過29歲生日呢。

總結起來,第六季不超過40歲的姐姐數量確實多了一些,佔比不到三分之二。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過往第二季到第三季,30多歲的姐姐數量大概佔一半左右,其實也差不了幾個。

實際上第一季30名姐姐里,超過40歲的姐姐只有5位,30多歲的姐姐數量多達25位。

這節目本就是從「三十而立」延伸出來的,那這種越來越年輕的感覺是咋來的呢?

我覺得這是因為從姐姐陣容的咖位來看,那些重磅白月光、國民度高、代表作超硬的選手數量在減少。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30歲的年齡危機,在這個節目上有了新的定義

以前的姐姐,過了30歲之後,定位往往是國民度高、人設更成熟、代表作更經典。

比如說張雨綺參加節目時33歲,黃聖依37歲,前者是「御姐」人設,後者是「童年女神」,「姐」味十足。

而且更多30+的姐姐們曾經輝煌過,觀眾懷念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可如今市場沒給她們太多好機會,所以姐姐們來這個舞台,目的就是「翻紅」,重新證明自己,尋找新的可能。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現在的姐姐來《浪姐》,30+不再是年齡危機,而是一種「不紅的焦慮」,或者說需要更多流量助力變得更紅。

比如說33歲的祝緒丹,2024年憑藉《永夜星河》才讓更多觀眾發現這位寶藏姐姐,之前還因為名氣不夠被於正在《五福臨門》開機儀式上內涵。

30歲的宋妍霏,代表作排在第一位的《穿越火線》是2020年的劇(跟《浪姐》第一季同一年),6年過去了,她也沒留下更多經典出圈的角色,還陷入觀眾對她古偶裝扮的質疑。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創時代女團出身的吳宣儀、snh48成員李藝彤今年剛滿30歲,就帶著甜美穿搭和粉絲對舞台的期待來到了《浪姐》,感覺從「妹妹」到姐姐才剛成長起來,可已經要開始討論「三十而立」的命題了。

說實話,現在姐姐們的「歷」,和《浪姐》初衷里女主角的「歷」,可沒法比了。

「中女」的故事,能挖掘的越來越有限,既老套,又沒了當初觀眾想品味的那種「姐味兒」。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實際上,節目到第六年了,觀眾也能早早察覺到一些危機

「她」力量的故事講了5季,各種各樣的姐姐來這兒比賽晉級、成團出道,賽制在變,可唱跳舞台形式一直沒變;姐姐們在變,可女性敘事的劇本化套路卻越來越嚴重。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熱搜帶來的好處和壞處也越來越明顯

帶著沒什麼流量的姐姐上熱搜,給她們新熱度、關注度,讓她們真能「翻紅」,證明自己價值,找到事業新機會,這是好事。

但話題熱搜的另一面,也可能是一些沒啥營養的話題,敗壞姐姐們的路人緣。

早在前幾季,網友就摸清了節目的熱搜規律,說好的「她力量」,實際上最容易引起關注的卻是哪位姐姐的妝容、服裝,或者好友局發生了啥事兒這種熱搜,對姐姐們來說基本沒啥用。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現在形成了一個新的閉環。

姐姐們上節目就希望得到更多關注度,能接到新的好資源。

而當下這種熱搜盛宴、價值觀表達,很明顯說明《浪姐》對很多藝人來說已經是新的高光時刻了,這才是真正的「好餅」。

六年時間,有189位姐姐參與《浪姐》這個ip自身的履歷就夠亮眼的。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多數站在出道位的姐姐在錄製期間能憑藉人氣收穫路人緣,得到資源加持。

比如說上一季冠軍陳昊宇上節目後,粉絲從1萬漲到10萬,還和戚薇、蔡文靜、何潔等姐姐被傳有團綜資源。

網友提名那些參加節目效果好的姐姐,除了商務資源配置,更多體現在路人緣和粉絲量上,像王心凌、張含韻、金晨、李斯丹妮、尚雯婕、於文文、周筆暢等姐姐。

但也有參加節目後口碑下降的姐姐,如何潔、張萌、萬茜等等。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對於觀眾來說,大家需要「她們」的存在。

比如說女性脫口秀演員、女導演、女編劇能在節目里有一席之地,一個行業的向好發展能激勵全體女性去探索新可能。

可要是觀眾沉浸在節目劇本爭議、刻意營造的假競爭里,那節目最初的吸引力可就沒了。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節目到第六年了,《浪姐》只能在賽制玩法、錄製地點這些外在方面做變化。

得承認,所有節目做調整,肯定都是希望越來越好,但受很多因素影響,找不到合適的人,還要考慮品牌植入等等,不得不做出妥協。

這就導致《浪姐》這個ip,最初想呈現的跨越年齡限制的「她力量」不斷被削弱,這既是節目面臨的困境,也是綜n代節目普遍存在的困境。

恕我直言,《浪姐6》已經徹底變味兒了 - 天天要聞

不過從商業價值來看,《浪姐》依然是多方都不想捨棄的大ip,就算「姐味兒」沒那麼濃了,也還能繼續火一陣子,大家覺得呢?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成年人的和平,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 - 天天要聞

成年人的和平,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句話說得特別對:成年人的和平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生活可不總是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有大起大落的劇情。真正能擊敗我們的,永遠都是那些無法言說的一地雞毛。我曾經有個朋友,他和相戀多年的女友分手了。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沒
舌頭沒有骨頭但強大到可以刺破心臟 - 天天要聞

舌頭沒有骨頭但強大到可以刺破心臟

在情感的世界裡,我們常常以為身體上的傷痛才是最難以忍受的,卻忽略了那些從舌尖吐出的話語,它們雖然無形,卻有著足以刺破心臟的力量。曾經,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度過了無數美好的時光,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然而,就是因為一次小小的誤會,我們
兩性婚姻的頂級思維:看透枕邊人,夫妻「明算賬」,男人不退讓 - 天天要聞

兩性婚姻的頂級思維:看透枕邊人,夫妻「明算賬」,男人不退讓

夫妻之間,不怕有一方蠻不講理、無知強勢;怕的是,另一方毫無底線的容忍、默認,順著這條歪路,一條道走到黑。有道是:佳偶天成。兩性婚姻的相處之道,本該是陰陽相生、張馳有度。但千人千面,人的三觀,終其一生都在不斷變化。沒有哪個女人,男人能一眼看到
丈夫為公婆花3萬元,我為父母花329元,卻被丈夫扇了3個耳光 - 天天要聞

丈夫為公婆花3萬元,我為父母花329元,卻被丈夫扇了3個耳光

文|木棉「你的父母是父母,把你養大不容易,我的父母把我養大就容易嗎?憑什麼你可以給你父母花錢,我就不能孝順我的父母呢?」林悅(化名)捂著自己發燙、發紅的臉,委屈地對丈夫說。可丈夫卻理直氣壯地說:「家裡的錢都是我掙得,就是我說了算。你想孝順你
盒飯姐「10元管飽」的善意,不該被辜負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盒飯姐「10元管飽」的善意,不該被辜負 | 新京報快評

制止浪費,需要的正是像盒飯姐這般大喊提醒。▲盒飯姐的飯攤因「10元管飽」而生意火爆。圖/社交平台視頻截圖文 | 郭元鵬「吃多少打多少,千萬不要浪費!有人說花了10塊錢就可以打了菜倒掉,這樣的人你一輩子都不要來!」據報道,安徽合肥市長豐縣鳳麟路與龍湖路交叉口的盒飯攤前,每到中午就排起長隊,這個「10元管飽」的攤...
婚姻而已,用男人的思路和他相處!​ - 天天要聞

婚姻而已,用男人的思路和他相處!​

婚姻,是兩個獨立個體的深度聯結,更是人性與社會規則的交織場域。在這個充滿變數的關係中,若能以男性思維的理性與果敢為錨,或許能更清晰地看清婚姻的本質,找到相處的智慧。
「喪偶式」婚姻有多少:你們夫妻關係也是這樣的嗎? - 天天要聞

「喪偶式」婚姻有多少:你們夫妻關係也是這樣的嗎?

「喪偶式」婚姻,是現實夫妻生活中的一種不如人意、令人鬱悶的形式。具體來講,就是夫妻雙方在婚姻生活中,相互冷漠對待,相互不聞不問,相互沒有交流溝通,相互就像左手摸右手,雙方都麻木不仁,沒有感覺。「喪偶式」婚姻,雖然夫妻的法定關係還在,並同居一
「月薪4000養家10年」引發熱議:揭開人性最殘忍真相 - 天天要聞

「月薪4000養家10年」引發熱議:揭開人性最殘忍真相

10年不工作。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最近看到一條關於夫妻關係的視頻,夫妻倆人最近一直爭吵不斷,原因就是妻子埋怨,丈夫已經10年了,沒有穩定的工作,這期間家裡只能靠著自己每月4000元的工資過日子,妻子真的頂不住這樣的壓力,希望丈夫也能出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