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建國,今年 62 歲 ,和老伴劉桂蘭一起住在 一個小縣城 里。
我們夫妻倆都是 中專畢業 ,年輕時在縣裡的國企上班,後來單位改制,我被提前退休,老伴干到 55 歲才正式退休。
現在我們兩個人加起來,每個月的退休金 一共 9000 塊錢 ,日子過得不算富裕,但也能安穩度日。
我們有一個 兒子小峰 ,目前在省城工作,結了婚,媳婦是本地人,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兒子常勸我們去省城住,說這樣可以幫著帶帶孫子,順便享享清福。
可我和老伴都覺得在縣城住慣了,熟悉的鄰里、熟悉的街道,比起去省城當「外人」,這裡才是我們的根。
我的母親 已經 85 歲 ,住在老家,一個小山村裡。
她年輕的時候生了三個孩子, 我排行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
妹妹早早嫁人了,弟弟張建軍比我小 8 歲,一直住在老家,後來結了婚,有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的 侄子小偉 。
小偉今年 30 歲,去年結婚,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房貸每個月要還 6000 塊錢 ,但他的收入並不高,媳婦還剛生了孩子,家裡經濟壓力挺大。前幾年母親生病,弟弟家裡花了不少錢,經濟更加吃緊。
這天,我接到了母親的電話,話音一如既往地強勢:「你們夫妻倆一個月拿 9000 塊錢 ,幫著小偉還 4000 ,不過分吧?」
聽到這話,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媽,這……」我剛想說話,母親就不耐煩地打斷:「你看看你,小時候我怎麼對你的?你上學的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我都盡量讓你讀書,供你到縣城上學。你現在日子好了,難道不該回頭看看自己的弟弟和侄子?」
我沉默了一會兒,嘆了口氣:「媽,我們也得過日子啊,9000 塊錢聽著不少,可水電煤氣、物業費、吃穿用度,哪樣不要花錢?再說,小偉的房子是他自己買的,他自己要負責任啊。」
「什麼叫他自己買的?」母親的語氣頓時變得嚴厲,「你是他大伯,你不該幫幫他嗎?你小時候,家裡供你上學,弟弟可是吃了多少苦才長大的!你現在有能力了,幫幫也是應該的!」
我心裡一陣煩悶,母親的這套「 老大就該幫襯弟弟 」的理論,我從小聽到大。
弟弟小時候調皮,不愛讀書,家裡條件有限,母親就讓我讓著他,吃好的要分給他,連新衣服都是弟弟先穿,等小了才給我。
長大後,母親更是覺得「 老大就該照顧弟弟 」,我考上中專,她卻把家裡僅有的錢拿去給弟弟買摩托車,理由是「你上學了,弟弟也需要點好東西」。
但我沒想到,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到了讓我 9000 塊錢里拿 4000 給侄子還房貸的地步。
「媽,你們平時在老家,弟弟一家也在,怎麼不讓他們多擔待點?」我忍不住問。
「你弟弟家哪有錢!」母親提高了音量,「你弟妹身體不好,之前給我看病花了那麼多錢,他們還要養小孩,哪比得上你們?
你們住在縣城,花錢能有多少?
再說了,你們兒子都在省城工作了,早晚會供你養老,你還在乎這點錢?」
我氣得手直抖,母親這番話,簡直是理所當然地讓我「 養老送終 」,卻對弟弟家裡照顧得無微不至。
我忍住怒火,緩緩說道:「媽,養老是兒女的責任,我以後肯定會盡孝,但這不代表我必須拿這麼多錢去幫小偉還房貸。他自己買的房子,就該自己承擔,不是嗎?」
母親冷笑了一聲:「行啊,你不願意就算了,以後別指望弟弟家幫你送終!」
我心頭一震,母親的話讓我既憤怒又寒心。
小時候,她讓我讓著弟弟;長大後,她讓我幫襯弟弟;現在,她竟然用「 養老 」來逼我出錢。可我已經 62 歲了 ,難道我還要繼續為這個家無止境地付出嗎?
掛了電話,我心裡五味雜陳。
晚上,我把這件事告訴了老伴。她聽完,直搖頭:「你媽啊,真是太偏心了。以前你弟弟結婚買房,我們就已經幫過了,現在又要你拿錢給侄子還房貸?她心裡到底有沒有你這個兒子?」
我苦笑了一下:「在她眼裡,我就是個『該幫襯弟弟』的大哥吧。」
「那你打算怎麼辦?」老伴問。
我沉思片刻,嘆了口氣:「這一次,我不想再妥協了。」
第二天,母親又打電話來,我堅持了自己的立場:「媽,我不會拿 4000 塊錢幫小偉還房貸,但如果他們真的遇到困難,我可以偶爾資助一些,但不是長期的。」
母親在電話里氣得直罵,說我冷血無情,忘恩負義。可這一次,我沒有再退讓。
我知道, 母親的偏心是改不了的 ,但我已經 62 歲了 ,我不想再被「 長兄如父 」的枷鎖束縛一輩子。我和老伴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們也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
電話掛斷後,我心裡有些難過,但也有一絲前所未有的輕鬆。
或許,這一次,我終於學會了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