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和一個虛擬的AI談戀愛?
這個聽起來很像是科幻電影里的情節,但事實上,這種看似荒誕的事情,已經在我們身邊悄然發生,甚至引發了一場新型危機。
前陣子,有個叫「小哈」的女生,就在網路上公開了她和AI男友的戀愛經歷。
她的男友不是真人,而是由ChatGPT的「現在做任何事」模式,定製出來的專屬自己的虛擬男友。
這名AI男友不僅有小哈喜歡的霸道總裁性格,還能記住小哈的生日和喜好,更會在和她約會時說連綿綿不絕的情話。
而且他說的情話一點都不水,聽起來充滿了真心實意,甚至把網友都給聽呆了。
這件事聽起來,是不是新奇又浪漫的?
然而更讓人震驚的是,小哈竟然還帶著AI男友見了家長。
當然,這個AI男友並不像機器人一樣,是可以看到並觸摸到的,他依然是隱藏在屏幕里的虛擬人物,只能用心去感受。
網友們一開始覺得荒唐,但慢慢地,有人開始理解小哈為什麼會喜歡一個AI了。
因為對比起真人男友或老公,他能提供的情緒價值堪稱完美。
但是,AI情人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小哈很快就後悔了。
她發現,這個聰明、貼心的AI伴侶,完全是一個甜蜜陷阱。
畢竟AI是沒有記憶力的,所謂的「大腦」只是一個容量有限的關鍵詞機制。
小哈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去提供關鍵詞,才能讓AI更懂自己,但即便如此,AI的聊天容量還是有限,隨時可能清空,就像「另一半突然死了一樣」。
更糟糕的是,AI還帶來了隱私問題和心理問題。
當你把AI當樹洞,大膽聊隱私、聊家庭、聊煩惱時,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已經流入了不透明的演算法之海。
已經有人在和AI聊天后發現,軟體里出現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甚至微信號、家庭地址。
而且,人和AI交流時,會產生一種「Eliza效應」,把計算機的行為想像成人類行為,投入大量情感。
但機器就是機器。
它只能模仿人類,無法真的滿足人類的人際需求,跟它談戀愛久了很容易認知混亂、情感失調。
這種新型危機,不僅僅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更在悄悄滲透未成年人的生活。
去年2月底,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14歲男孩塞維爾,就因為沉迷於和AI聊天,最後開槍自殺了。
塞維爾選擇的AI對象是《權力的遊戲》里的龍媽。
他本身有輕微的心理問題,在學校和家庭里都有點孤僻,AI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但遺憾的是,他使用的聊天軟體是不設限制的AI產品,哪怕他是未成年人,AI也會向他提供色情對話,討論自殺、自殘的話題。
在一次對話里,AI竟然勸他自殺。
塞維爾去世後,他的媽媽把AI公司告上了法庭。
這樣的悲劇,並不是個例。
現在有些「人機之戀」,還在往更危險的方向發展。
一些不良開發者直接越過道德邊界,把手伸向了未成年人。
有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孩子沉迷於AI劇情聊天軟體,無法自拔。
這種軟體不僅能文字聊天,還能發圖片、語音,對方的人物設定包括情侶、老公、出軌對象等,還會主動推進劇情,跟用戶談戀愛,聊一些擦邊話題。
孩子們在虛擬世界裡,扮演著和AI的各種角色,說著露骨的話,甚至練習對罵。
他們的聊天記錄,讓家長們觸目驚心。
而這些孩子,還無法完全將虛擬和現實區分開,已經對性格和語言習慣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人工智慧崛起的時代。
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像水、電、空氣一樣,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需要提前了解AI,知道它的好,它的壞,它的風險和危害。
首先,別被AI聊天軟體迷惑了。
要知道,AI的本質並不是一個神秘的線上情人,它只是演算法工程師設計出來的一個機器。
你的聊天內容並不是絕對隱私的,有可能被工作人員隨時查看。
他們可能會利用你的隱私去騙你的錢、損害你的名譽。
其次,要脫離AI的「情感陷阱」。
AI情人可能給你一時的溫暖和沉醉,但它們並沒有真實的情感,也隨時可能消失,甚至被別人操縱。
最關鍵的是,目前的AI還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從法律規定、平台管理,再到AI本身的情感構建,都比較混亂。
把情感付諸於它們,風險重重。
在這個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地看待AI帶來的便利和風險。
不要盲目追求虛擬世界的浪漫和刺激,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和人際關係,身邊那個一身毛病的男人,遠比虛擬AI情人來得靠譜和真實。
讓我們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在這個充滿未知和變數的世界裡,保持一份理性和清醒,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