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種生活方式:不戀不婚不育?

2024年03月12日15:00:05 情感 1888

為什麼年輕人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種生活方式:不戀不婚不育?

有人說,五千年的風風雨雨,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實在是厭惡了這個環境,如果我不生,世界是不是能安靜些。

有人說,西方國家福利好,生育率也不高,他們還是發達國家,也出現人口負增長。

國外人他們放飛自我,不喜歡受到任何拘束,崇尚享受和自由的生活,所以選擇不生。

而我們普通人不婚不育,甚至不戀愛,主要原因是經濟壓力太大了,跟國外原因不一樣。

因為經濟壓力大,沒有物質基礎,就不敢結婚。

誰不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現在的社會,靠個人能力逆襲太難了。

為什麼年輕人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種生活方式:不戀不婚不育? - 天天要聞

甚至覺得,沒錢沒背景,逆襲成功的概率還不如去買彩票。如果逆襲不了,這個社會上就又多了一個苦命人。

為什麼年輕人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種生活方式:不戀不婚不育? - 天天要聞

每天下班到家7點多,癱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幹了,沒有精力戀愛結婚。

不想孩子來受苦,似乎也成了部分父母的共識。

為什麼年輕人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種生活方式:不戀不婚不育? - 天天要聞

多少父母有這種想法,現實太殘酷了,無力改變,放棄掙扎!

又有多少父母,生了一個孩子,不敢再生。我們太窮了,給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帶孩子來人間受苦。

年輕人選擇新的生活方式。

年輕人離開父母,離開自己出生的地方,在城裡租一個房子,一個人獨居,是目前大部分年輕人選擇的生活方式。

他們上班加班,他們996,他們不社交,他們不戀愛。

我們認為他們很孤獨,但他們也不想有任何改變。

為什麼年輕人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種生活方式:不戀不婚不育? - 天天要聞

是啊,是誰把年輕人逼上了孤獨終老的絕境!

這種躺平,寧願絕後也不生的想法,也許是底層人民無聲的反抗!

#記錄我的2024#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退休金5千帶孫6年,70萬給兒媳,我1百買大衣兒媳說我敗家 - 天天要聞

我退休金5千帶孫6年,70萬給兒媳,我1百買大衣兒媳說我敗家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本文為微小說,情節虛構,請理性閱讀。王大媽是一個退休金五千元的普通老人,年輕時在工廠工作了一輩子,退休後和老伴老李一起住在一個老小區里。小區環境雖然不算太好,但對她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心眼壞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點,千萬不要深交! - 天天要聞

心眼壞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點,千萬不要深交!

現實里,成年人交朋友的時候,心眼好壞,是交往的一個重要標準。而不是光看錢。心眼壞的人,哪怕你跟他,再有共同話題,你也要敬而遠之。因為這類人的做人標準,跟你完全不同。你可能遵守道德規則,但是他們,卻完全視道德於無物。你跟他們交往,很容易吃虧。
一個家庭越過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養 - 天天要聞

一個家庭越過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養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睦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也體現著社會的和諧發展。家庭是人們情感的港灣和精神的寄託,當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諧、相互關愛時,家庭就成為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人們能夠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滋養,更好地面對外
以為兩個兒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會好過些,沒想到比以前更苦 - 天天要聞

以為兩個兒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會好過些,沒想到比以前更苦

研究生兒子帶來的新挑戰:父親的期望與現實老張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一輩子勤勞肯干,就盼望著兒女們能有個好前程。當得知兩個兒子都考上了研究生,他滿心歡喜,以為好日子就這麼不經意間到了。在他的想像中,兒子們高學歷,工作穩定,他就能卸下肩上的重擔,享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著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後續) - 天天要聞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著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後續)

故事接上篇(點我頭像進入主頁搜索標題關鍵詞查看)18我有些擔心安娜。希望他們不會起衝突。等江落到的時候,本以為他要敲很久的門。誰知安娜並沒有讓他等太久,很快就開了門。這麼晚了,應該是怕吵到鄰居大媽吧。江落氣喘吁吁,他是爬樓梯上來的。「你到底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著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 - 天天要聞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著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江落還沒有發現。直到他的小師妹因為胃疼吃不下飯,他才大發慈悲給我發簡訊:「楊芷,晚上做一份山藥粥給我帶過來,就原諒你。」我飄在上空冷笑。──真的不用了。良久沒有收到我的信息,他皺了皺眉頭:「差不多得了,別到時候哭著求我。」
選老婆的智慧 - 天天要聞

選老婆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看人要准,現實生活裡面,我們見過太多認人不清的情況,到頭來被人騙的團團轉。選老婆的時候,一定要看看她的原生家庭。看看她來時的路。看看她父母的價值觀,相處方式。如果她的家庭都是很和睦的,基本上,她這個人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借一次錢就清楚了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借一次錢就清楚了

電影《寄生蟲》中有一句台詞:「錢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它能熨平人們之間的隔閡,也能熨平世間所有的感情。」錢,無疑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保障,更是社會地位和尊嚴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