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點個關注,以便更好的獲取信息,感謝支持!
正所謂「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人到50歲後,經歷了社會的風風雨雨和人生的起伏磨難,早已對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明確後半生該如何活著,該怎麼度過更有意義的人生。
同時,人到55歲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很多人都會養生鍛煉,期望能夠延緩衰老,讓晚年生活更幸福。
其實,人過55歲後,想要活得通透豁達,最高明的活法是掌握以下5種本事!
1、遵守本心,淡然處之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在二戰時期,他為了給前線士兵加油打氣,經常去陣地視察,每次視察時都是從右邊下車。
但有一次,他一反常態地從左邊車門下車,就在剛下車不久,耳邊傳來巨大的轟鳴聲,原來一枚炮彈在車右邊炸了,如果他從右車門下車,恐怕命喪當場。
別人問他為何臨時決意從左車門下車,他表示在下車前的一瞬間,上帝彷彿在他耳邊說別從右邊下車,他遵循了自己的內心,從而救了自己一命。
其實,人在55歲後,和「天人感應」的距離更近一些,很多次抉擇中,內心早已給出了正確答案。
老話說「天救人,有預感,天降禍,有預兆」,人到晚年後,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守住本心,遇事淡然處之,沒有過不去的關卡。
人在中老年時期,按理說早就洞悉社會的各種誘惑,可很多人還是不知足、不滿足,就算賺到了1000萬,還想繼續賺到1個億,卻不知人終究無法勝過天道,不懂得淡然處之,總有一天禍到臨頭,白忙一場。
因此,人到55歲以後,要學會放下慾望,選擇追求內心,尋找內心和物慾的平衡,別為名利、利益、兒女所煩惱,淡然看待得失。
人應該越活越輕鬆,越活越簡單,擁有良好的心態,別輕易被外界左右,保持積極的內心,順應天道,過好每一天,這樣才能笑到最後。
2、珍惜眼前,過好當下
年輕時,很多人都渴望能夠事業有成、兒女雙全,希望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此時,大家最不願意過「平淡」的生活,總想著多折騰折騰。一旦事業有成,就會拋棄糟糠之妻,尋求刺激。
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大家才意識到年輕時太荒唐,錯過了不該錯過的人,做錯了不該做錯的事,得到了總會不珍惜,得不到的拚命拉扯。
人到55歲後,才意識到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難逃離「得失」,永遠都會意難平。其實,人到晚年後,一定要及時轉變心態,珍惜眼前人,愛自己、愛家人、愛生活,珍惜和家人、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邂逅,對未來保持足夠的期待和憧憬。
楊絳先生曾說:「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患。」確實,年輕時,大家總渴望交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時常參加各種飯局,迎合比自己富有的人,巴結權貴。
可到晚年才知道,人這一生只為了自己而活,別人的精彩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當經歷太多的委以虛蛇和勾心鬥角後,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與其去幻想未來,不如過好當下,過好當下的每一天,讓父母能夠老有所養,讓兒女不再操心。
此時才明白,最愛你的人永遠是最初的伴侶,始終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人。希望大家都能珍惜眼前人,珍惜當下。
3、寬以待人,豐富內心
人過55歲,早已經歷了人生最富有盛氣的年華,也早已見識一路上的風雨漂泊,接下來的日子想要活得更高明,那就要學會寬容,內心豁達才行。
這個年齡段,別再因一點小事而鬧彆扭,也別因瑣事而產生爭執,要學會接納生活的缺點,從容面對自己的不足,用更博大的心胸面對未來。
這個時候,大家與其去追逐功名、對錯,不如用寬容的心態化解家庭矛盾,讓家人和睦相處,從容面對生活的挑戰。
同時,大家也要保持好奇之心,去探索自己未知的領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緊跟時代步伐。
而55歲過後,事業和家庭逐步穩定下來,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豐富內心,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旅遊攝影等,參加各種培訓班、講座,加入志願者活動或興趣小組,擴展新的交際圈,多讀書多看報,在充實時間的同時找到人生的意義和樂趣。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人生一定要有終生學習的勁頭,要永遠保持年輕心態,汲取新知識,這樣心態才能永遠充滿活力。
4、難得糊塗,與人友善
人這一生,最難做的一件事就是「難得糊塗」,大家總會在一些小事上爭個高低上下,總在一些大事上爭得耳紅臉赤,只要對方有錯,總會得理不饒人,讓別人下不來台。
然而,人到55歲過後,才明白人生相處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你用善心待人,必然能溫暖對方的心靈,必然能讓別人心悅誠服。出門在外,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遇事不爭不吵,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因此,人在晚年後,一定要維護好個人關係,和鄰里、親人保持友善,別說得罪人的話,也別得理不饒人,一旦和別人發生爭執,兩個人的關係很難恢復從前。
禪師說過:「糊塗人自有糊塗福,精明人自有精明禍」,很多人生活中斤斤計較,不能吃一點點虧,卻不知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如果事事都計較,那必然會鄰里反目、親人成仇,沒有寧日。
要知道,人活一世,重在修心,別在乎所謂的錢財、名利,唯有自己快樂才是真的,沒有煩惱才是真的。
因此,人到55歲後,一定要懂得寬容大度,給自己留有台階下,這樣才能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才能在百年後留下好名聲。
5、擁有存錢意識
很多人年輕時大手大腳,很少有什麼積蓄,可一旦家人重病急需用錢,才知道沒錢的可怕之處。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工作收入不是太高,除了滿足一家人的開支外,每個月也只能存上5000元左右,沒有其他賺錢途經。想要讓自己更有底氣的養老,那就要多多存錢,平日里不要大手花錢。
很多人感慨,人過55歲後,身體明顯走下坡路,可身上沒有積蓄,也沒有養老金,為了能讓晚年有所養老,只好繼續工作勞動,甚至很多人已經65歲以上了,還要從事環衛工、保安等工作。
時間長了,身體加快衰老,腰腿疼痛等現象十分明顯,此時才知道年輕時沒有存錢有多麼可怕。
因此,大家想要讓晚年活得更高明一些,還需要有足夠的存款,這樣才有尊嚴,才能在大病來臨時拿出積蓄,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體面。
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唯有遵循本心,順應天道,寬以待人,平淡生活,晚年才能更快樂,才能在沒有俗事的叨擾下安享晚年。
人在55歲以後,已經不再年輕氣盛,想要讓晚年過得更安逸,那就要珍惜眼前人,學會知足常樂,遇到挫折別自暴自棄、悲天憫人。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悟生活的樂趣,珍惜每一份美好,這樣才能善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