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看過一個健身房的廣告很有意思,那廣告詞是這樣寫的:
你讀書是為了心平氣和跟傻子說話,健身是讓傻子心平氣和跟你說話。
當然了,傻子這個詞其實沒什麼「攻擊性」,所以換成其他形容愚蠢,卑鄙,尖酸刻薄的詞其實也說得通,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其實很好理解,而作為一個既讀書又健身的人,我認為這句話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健身的目的,是讓那些愚蠢卑鄙之人看到你,讓他們意識到如果敢冒犯你就會付出代價,所以他們才會選擇用心平氣和的方式跟你說話,這是一種規避風險的表現。
而讀書的意義,則是意識到那些愚蠢卑鄙之人的無禮行為,是一種不需要讓自己浪費時間思考其行為意義的事情,而這,則是一種無視價值的表現。
在我們這個世道,很多人不是不相信讀書的意義,而是因為見過太多「讀書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他們更願意讓那些愚蠢卑鄙之人明白,
如果真的有人要付出代價的話,
那麼付出代價的,就必須是他們。
讀書也好健身也罷,真遇到事了,遇到那些避無可避的麻煩事,說到底都不會有真正兩全的解決辦法。
讀書的遇到了事,在腦海中選擇心平氣和的結果就是,事過去了,心過不去。
健身的遇到了麻煩,真動手輸贏都有代價,躺著的難受,站著的也難受。
人活著,總歸要付出代價,無非是付出的是多是少,付出的東西是能接受與不能接受。
這就導致了人們寧肯站著後悔,也不在心裡受罪,為什麼?
因為心裡受罪的地方,太多了。
忍這個字,幾乎貫穿了大多數普通人的一生,忍這個字,有太多的時候需要嚼爛了嚼碎了往肚子里咽,忍無可忍爆發出來的結果,痛快是痛快了,但往往也會伴隨著爆發之後的代價。
要說「對錯」,站著說話的人永遠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而那些坐著說「無所謂」的人,心裡的對錯也不會說,因為他們知道,說了也不會有好結果,
與其說了惹麻煩,不如不說,靜觀其變。
所以,人與人之間,忍與忍之間,往往也存在著這種微妙的制衡關係。
讀書也好,健身也罷,本身也不是為了對付那些卑鄙之人,齷齪之事所學會的本事,只不過在如今這個世道,光是腦子裡明白往往是不夠的,態度上,尤其是外在的態度上也要有所表示,
腦子裡的東西重要,外在的東西也重要。
誠然,這樣會讓人活得很累,畢竟腦子裡的東西不只是讀書,外在的東西也並非只有強身健體這麼簡單,所以手腦並用,言行合一,才會讓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有著更具優勢的答案,
一雙手,攥緊拳頭能辦明白的事,鬆開手掌與他人相握是不是也能辦明白,
這個,靠的就不是拳頭,而是腦子了。
拳頭硬,道理才會有人聽,道理講的符合邏輯,道理說的符合實際,
拳頭能硬也能軟,一張一弛,一思一想之間,
對付的是世道,壓制的是卑鄙,
盤算的是出路,
一巴掌打過去的,也不僅僅是那些冒犯自己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