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一個偏遠的地方,那裡的生活艱苦而簡陋。而在這個地方,有一個年僅22歲的女孩,她的名字叫程海燕。她是家中的長女,還有一個患白血病的弟弟。母親義永紅的自殺讓家庭陷入了悲傷和困境,父親陷入了消沉,而她成為了家裡唯一的依靠。她剛通過專升本考試,正在海口讀大一。在學習的同時,她不得不承擔起打工的責任,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她在海口的一家超市當收銀員,一個月能賺到2600元。她勇敢地面對著生活的困難,扛起了沉重的責任。
程海燕對家中簡陋的環境並不滿意。除了學習,她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在海口打工,儘力遠離那個家族中重男輕女的舊思維。她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服務員、洗碗工、洗菜員等。她用自己的雙手為生活奮鬥著,一天能給別人家干2000個番石榴套袋,相當於掙了200元。她知道自己的責任很重,儘管很累,但她沒有退縮,因為她明白這是無奈之舉。
命運對程海燕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她想遠離家鄉,但卻不得不成為家庭的中心,成為弟弟依靠的姐姐,成為需要為家人做出決斷和拿主意的女兒。她還要以晚輩的身份應對親戚的應酬。她明白母親為她的成長付出了很多,但她並不想過上和母親一樣的生活。她努力避免重蹈母親的覆轍,儘管她可能不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程海燕並不孤單。她的母親義永紅一直支持她。在義永紅自殺前幾天,程海燕回到文昌陪伴母親。在洗澡時,一個「男瘋子」偷窺她,她勇敢地用衣服打他,並報警。對方出示了精神分裂症的證明,程海燕感到憤怒和無奈。警察告訴她不要放在心上,但她卻無法忘記這件事。
女兒被偷窺後,義永紅催促程海燕儘快回到海口。程海燕至今感到遺憾的是,她沒有能夠帶母親離開那個環境。如果她成功了,或許母親就不會選擇自殺了。
整個採訪過程中,程海燕講述了兩個對她來說極為殘忍的場景。其中之一是義永紅自殺後的情景。那一天,程海燕回到家裡,發現門鎖著,母親不在家。她發現床上放著母親的手機和錢包,感到非常焦慮,因為母親從來不會不隨身攜帶錢包。她和父親一起尋找母親,打電話給親戚,最後她聽到父親的哭聲,跟隨著哭聲找到了父親。她看到父親一直在哭泣,衣服濕透了。母親已經離開了人世,就像睡著一樣躺在那裡,嘴巴張開。程海燕當時感到非常暈眩,看不清周圍的東西。
在採訪中,程海燕還講述了另一個令人心碎的場景——為了尋找新的證據,也為了確保母親能夠早日安葬,她和弟弟決定給母親進行屍檢。她扶著悲痛的父親,目睹了法醫解剖和殯儀館工作人員為母親縫合的整個過程。她想看看母親身上是否有傷痕。她回憶起一個細節,就是在解剖前,一隻蟑螂從母親的褲腳爬出來。程海燕在回憶這些時哭著摳自己的手指甲,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感到非常害怕,因為她目睹了解剖過程。她學習的是護理專業,所以對法醫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包括解剖刀在母親遺體上的行進路線,以及母親的身體在解剖刀下的一點點變形。她說感到對不起母親,因為她走了,卻還要受到一刀的傷害。同時,她也感到憤怒,對那個加害者充滿了仇恨。
在這次採訪之前,程海燕願意實名。我相信,經歷過如此重大的人生起伏後,她一定會比她自己認為的更加堅強。她敢於站出來,與七八個退伍軍人朋友一起去派出所報警,她勇敢地追問警方,與加害者正面對抗。尤其是在目睹母親解剖的場面後,程海燕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她將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程海燕的故事充滿了勇氣和堅強。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女性的力量,她不願沉默,不願重蹈母親的覆轍。她對抗困難,勇敢地面對著生活的挑戰。她是一個值得我們傾聽的女孩,她的故事應該被更多人知曉。
在結束之際,讓我們一起思考,我們能為程海燕和其他像她一樣勇敢的女性做些什麼呢?讓我們為她們呼喚平等、尊重和尊嚴的聲音。讓我們共同關注並改變那些舊有的思維模式,讓每一個女孩都能追逐自己的夢想,過上自由和幸福的生活。你有什麼想法?請留下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