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做個厲害的老實人

2023年10月24日13:46:09 情感 1915

梁曉聲的一位讀者,曾向他請教一件事。

他說他的飯館在開業之初,曾邀請很多朋友來免費吃了兩個星期。

可其中的一個人,自此都把他的飯館當成了免費食堂。

不僅自己頓頓白吃白喝,還經常帶親戚朋友過來蹭吃蹭喝。

讀者很苦惱,他想跟朋友說清楚,又怕傷了多年的感情;可不說,自己的飯館又禁不住這麼折騰。

梁曉聲便建議他直接挑明,如果對方不改,那這種朋友不要也罷。

戲劇化的是,讀者擺明態度後,那位朋友此後去店裡用餐,都會客客氣氣地結賬。

這不由讓我想到了楊絳先生說的一段話: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人性的陰暗,大抵如此。

一味地老實和善良,換不來別人的重視與青睞;

唯有讓老實長出牙齒,讓善良帶上鋒芒,這個世界才會對你和顏悅色。

1

可以當好人,不當老好人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活得最累,那就是不懂拒絕別人,只會委屈自己的人。

作家劉同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年輕的時候,他花大價錢收藏了上千張CD,朋友知道了,紛紛找他來借。

一開始,劉同每次都會很熱情地將CD分享給他們。

漸漸地,借的人多了,劉同擔心還不回來,心裡也不太願意借。

可是他又不好意思拒絕,只能繼續忍痛割愛。

半年下來,就借出去了上百張。

可過了許久,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將他的CD還回來。

迫於無奈,劉同只能一個一個地打電話去討要。

很多朋友卻開始翻臉不認人,還說他肯定是記錯了。

最後沒辦法,他只好自己吞下了這次啞巴虧。

很多人都有過跟劉同類似的經歷:

處處以他人為先,結果就被別人使勁壓榨,累壞了自己;

事事替別人著想,結果一點事沒辦好,就被他人指著鼻子埋怨。

說到底,一個太好說話的人,就會成為別人欺負的對象。

唯有懂得拒絕,你才能隔斷別人對你的消耗,讓自己真正活得舒坦。

《敲門》這本書里,有一位作家,因為經常被不速之客打擾,而頻頻搬家。

可每次搬家,還是有很多人找上門來為難他。

有人找他寫條幅送給上級領導,有人有堂會就請他去捧場,有人純粹就為了找他閑聊……

到最後,這些人的事辦完了,他自己卻完全沒有時間去寫文章。

而那些找他辦事的人,見他這樣好說話,不僅不感激,反而變本加厲地麻煩他。

這不由讓我想到了作家張英姬說的一句話:

「一個不知道拒絕的人,你所有的接受都是廉價的。」

在很多人眼裡,越好說話的人,越沒有實力,自然也就會被別人無所顧忌地壓榨。

但當某一天,你突然變得有脾氣了,你就會發現:

那些曾經對你頤指氣使的人,反而收斂起了自己的囂張。

這時你就該明白:一味討好,換不來應有的善待;只有懂得拒絕,才會讓人發自內心的尊重你。


人到中年,做個厲害的老實人 - 天天要聞

2

可以包容,絕不縱容


老話說,君子要有容人之量。

但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包容。

在得寸進尺的人面前,你的包容,會被視作為一種軟弱;

在不懷好意的人眼裡,你的大度,會被當作是理所當然。

與其最後被這種人傷害,不如在別人開始挑釁時,就狠狠地給予回擊。

晚熟的人》中,講過一個故事。

莫言成名後,來求他辦事的親戚絡繹不絕。

其中有一個叫寧賽葉的表弟,更是三天兩頭地登門求工作。

因著親戚的面子,莫言倒是也給他介紹了幾次。

可他不是嫌累,就是說莫言不會辦事,讓他做這些工作是大材小用。

這些牢騷抱怨的話,傳到了莫言耳朵里,但他因著對方是小輩,所以沒跟寧賽葉計較。

可寧賽葉非但沒有消停,還變本加厲地辱罵莫言浪得虛名,欺世盜名。

這還不算,他還在沒有經過莫言的同意下,用莫言的名氣,宣傳他自己的作品。

這一系列的事情,終於讓莫言忍無可忍。

他直接大罵寧賽葉是個酒鬼無賴、啃老的廢人,甚至還要將其送進派出所。

寧賽葉因此被嚇得不輕,此後再也不敢招惹莫言。

所以說,人性都是經不起縱容的。

沒有底線的包容,最後一定會換來傷害與反目。

走至人生下半場,我們更要明白:

與人相處,既要懷菩薩心腸,也要有霹靂手段。

就像余華所說的:「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做一個有鋒芒、有稜角的人,我們才能在這個粗鄙的世界裡,不被他人所傷。


人到中年,做個厲害的老實人 - 天天要聞

3

可以大方,不能無私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與人吃飯時,你搶著買了幾次單,別人就會次次把你當冤大頭;

借錢給人後,你討要了幾次,別人就會各種罵你小氣。

你肯定也疑惑,為什麼明明幫助了別人,最後自己反而最受傷?

白岩松有一句話說得很中肯: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兒?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你成功塑造了一個毫無原則的自我,既然你沒有了原則,人家對你自然就沒有了底線。

小說《秋園》里有這樣一段情節。

軍官仁受曾因事借住在堂弟家,他心裡覺得為堂弟家添了麻煩,於是主動承包了堂弟家的全部開銷。

可還沒住多久,堂弟就訴苦說家裡沒米了。

仁受聽後,立馬為他們買來了三十擔穀子。

不到十天,堂弟又說,穀子被老鼠吃光了,讓仁受再去買。

仁受知道是堂弟賭博輸掉了糧食,可他沒有揭穿,還是一言不發地掏錢去買米。

堂弟見仁受這麼好說話,此後便事事都要仁受為他買單。

就這樣,在堂弟無盡的索取中,仁受花光了所有積蓄。

最後,仁受一家過得捉襟見肘,連孩子上學的學費都交不起。

很認可一句話:這世上利用你老實的人,永遠比心疼你不容易的人多。

更要命的是,善良一旦過了頭,就會成為滋養惡意的溫床;

一旦大方過了度,你的善舉反而會釀成大禍。

所以明代陳繼儒才說:「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

在往後的日子裡,切記善良有度,才能防住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心。

4

可以真誠,但不能真傻


顧城在一首小詩中寫道:


玫瑰佩戴著銳刺,並沒有因此變為荊棘,它只是保衛自己的春華,不被野獸們蹂躪。」


其實不論是花,還是人,要想立身於世,就要有一些保護自己的手段。


如果你對別人總是毫無保留,總有一天,你的真誠會成為別人傷害你的利刃。


媒體人袁姐在上一家公司任職時,曾和一個姓鄭的同事關係很好。


這位同事工作上遇到問題,袁姐總會熱心幫忙;


生活中遇到煩心事了,袁姐也會對其耐心開解。


可人心難測的是,袁姐的百般掏心,最終換來的,卻是這位同事的苦心算計。


那個時候,公司正好有一個升職的名額,他們兩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可那位同事卻私下找到袁姐打感情牌,說升職是她唯一的出路,乞求袁姐讓讓她。


見袁姐沒答應,她又在背後使絆子,搶袁姐的客戶,還到處散布之前袁姐私下跟她吐槽公司的話。


袁姐最終被她逼得沒有立足之地,狼狽地離開了公司。


歷經此事後,袁姐也終於醒悟: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對任何人都掏心掏肺,就是親手暴露出自己的軟肋。


到頭來,受傷的只會是你自己。


所以說,與人交往,可以真誠,但不能真傻;可以簡單,但不能愚昧。


學著給自己的真誠加上一層保護罩,我們才能更好地守護自己的善良。



王小波曾說:

人活在世上有兩大義務,一是好好做人,無愧於人生一世;另一條是不能慣著別人的臭毛病。

如果在人生的上半場,你也曾因單純善良,受盡了各種明槍暗箭。


那麼到了此刻,你就一定要學會做個厲害的老實人。


該翻臉時就翻臉,該拒絕時就拒絕。


當你活得有稜有角,才能保護住自己內心的柔軟,從容地過好後半生。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40歲未婚,做了個決定,我哥和我弟一個問我要房,一個要300萬 - 天天要聞

我40歲未婚,做了個決定,我哥和我弟一個問我要房,一個要300萬

"老劉,我房子要還是錢要?"我在電話那頭語氣平靜,但手心卻滲出了汗珠,緊握的話筒沾滿了濕意。我叫劉芳,今年四十歲,未婚。在黃河縣一家國企做會計,日子過得安穩卻單調,像秋日裡的一泓靜水,看不見波瀾。從沒想過自己的人生會在不惑之年突然面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