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2023年01月03日19:29:24 情感 1836

作者:慢慢

簡介:慢慢,80後獨立撰稿人,百萬級爆文原創作者,進駐頭條。擅於剖析心理,分析婚姻問題。


「是她媽媽求我這麼做的,不然我才不會趟這個渾水,誰知道她媽媽還有沒有求別人這麼做?孩子也不一定就是我的。」


「他是翻窗戶進來的,我反抗了的,沒用。」


患病體弱的女婿,娶了智障的女兒,婚後四年沒有孩子,母親擔心女兒會因此被趕出夫家,竟然央求鄰居「幫忙」讓女兒懷孕。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離奇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何英四年前,經人介紹,嫁給了四十歲的光棍袁磊,這兩人,一個智力有障礙,說話不利索,一個患有癲癇,需要長期用藥。


婚後四年,兩人一直沒有孩子,這讓袁家人十分著急,畢竟,袁磊當初娶何英,也是為了延續袁家香火。


就在大家都十分著急的時候,何英終於懷孕了,沒過多久便生下了一個女兒,這讓袁磊高興壞了,自己四十多歲才娶上老婆,又過了好些年才有了這個孩子,袁磊將這個孩子當成了至寶,十分疼愛。


可好景不長,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村裡的風言風語也隨之而來,有傳言,袁磊只是個掛名父親,孩子真正的父親,其實是他們家的鄰居,黃勇軍。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流言的源頭,竟然出自黃勇軍自己的口中,他看到對面鄰居生下了女兒,便四處炫耀這都是自己的功勞。


這可讓袁家人氣壞了,多年的鄰居,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袁磊忍不住找到黃勇軍理論,可對方振振有詞的說到,這都是何英的母親央求自己做的。


袁磊聽到這番說辭,不禁驚呆了。隨著流言蜚語越來越多,袁家人決定,帶孩子去做親子鑒定


本想著用鑒定結果平息流言,可沒想到結果出來後,所有人都沉默了:孩子竟然真的不是袁磊的。


氣急敗壞的袁磊,找到妻子何英理論,面對丈夫的怒火,何英只能說出實話: 「對面的,曾經爬窗戶進來。」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何英雖然智力有問題,但是基本的言語表達,還是沒有太大問題,對於這件羞恥的事情,她選擇了沉默,因為她害怕事情敗露後,被丈夫趕出家門,她對這個家,有很深的依賴。


可如今,孩子不是丈夫的,四處都傳言,鄰居黃勇軍才是孩子真正的父親,這讓何英也非常害怕。


既然孩子不是自己的,袁磊便想到了離婚,自己的老婆被別人睡了,還生下了別人的孩子,這樣的屈辱,袁磊無法忍受。他決定找黃勇軍索賠。


為了自己的尊嚴,更為了讓黃勇軍身敗名裂,袁磊還請來了記者,希望藉助記者的力量,曝光這件醜事,讓自己的索賠之路,順利進行。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記者接到袁磊的求助後,第一時間趕到了他的身邊,在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記者決定帶著袁磊,找到黃勇軍進行溝通。


當一眾人來到黃勇軍家中時,他依舊擺出之前的那副態度,聲稱是何英的母親,央求自己「幫忙」,求了自己好多次,自己才答應的。


「她說自己的女兒結婚幾年沒有小孩,怕她以後被趕出去,找了我好多次,我才勉強答應的。」黃勇軍面對袁磊的質問,口口聲聲說是何英的母親求了自己多次,幫幫她的女兒,他才答應做這件「缺德事」的。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但是,黃勇軍對於孩子的親生父親,也表示了疑惑,他聲稱,何英的母親,很有可能不止請了他一個人幫忙,還有可能請了別人,所以,孩子沒準也不是他的。


聽到這樣驚世駭俗的言論,記者和袁磊都驚呆了。一時之間,竟想不出合適的對策來。


為了找到孩子的親生父親,袁磊和記者決定,先從黃勇軍查起,經過和黃勇軍的溝通後,他也答應和孩子做親子鑒定。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就這樣,一行人帶著孩子,來到鑒定中心,采了血樣之後,眾人心情複雜的回了家。


結果要三天之後才能出來,這三天里,袁磊向何英提出了離婚。


何英哭的很傷心,本以為生下了女兒,自己的婚姻生活徹底有了保障,可沒曾想,孩子竟然是別人的,丈夫生氣要與自己離婚,孩子也得不到撫養,面對這樣的局面,何英根本無法處理。


雖然何英智力有障礙,但是在情感的表達方面,她還是沒有問題的,她表示,不想和丈夫離婚,但是出了這個事,又覺得很對不起丈夫。


為了弄清楚,到底是不是何英的母親,參與了這件荒唐事,記者和袁磊來到了何家了解情況。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何英的母親,直接否認了這件荒唐事,聲稱自己絕對不可能這麼做,雙方因此爭執不休,袁磊情緒激動的表示,妻子和孩子,他都不要了,不僅要離婚,還要何家人給自己補償。


眾人吵吵嚷嚷,幾乎快到了動手的地步,記者見狀不妙,趕緊拉開了眾人,勸袁磊先回家,再商量接下來的事情。


三天後,記者拿到了鑒定結果,約了三方人員到當地司法部門進行調解。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當記者當眾打開密封的信封,拿出那份鑒定結果,並且宣讀出來的時候,眾人沉默良久。


鑒定結果顯示,何英的孩子,確實是黃勇軍的,二人存在生物學意義上的親子關係。


面對這樣的結果,黃勇軍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不敢相信孩子就是自己,因為何英的母親,曾經不止一次的講過,自己不僅請了他,還請了別人「幫忙」,怎麼這個孩子,就正好是自己的呢?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而一旁沉默良久的袁磊,則開口表示,要黃勇軍賠償自己一年多來,對這個孩子的撫養費用,並且,還要支付自己的精神損失費,一共四萬元。


聽到這樣高額的賠償要求,黃勇軍夫婦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憤怒,指責起了何英的母親。


可何家人怎麼都不願承認,當初請人「幫忙」的事情,並且,何家人也不願意撫養那個可憐的孩子。


面對這樣尷尬的局面,黃勇軍夫婦表示,自己家也不富裕,根本無力再撫養一個孩子,而何家作為整件事的關鍵所在,應該對這個孩子負責,承擔起撫養義務。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幾家人吵來吵去,終於達成了協議,黃勇軍賠償袁磊四萬元,並承擔何英女兒的撫養費用,直到十八歲成年,一共支付何家人五萬元。


而何家人則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袁磊不日將與何英離婚。


女婿患病無法生育,岳母央求鄰居「幫忙」生子:她求了好多人幫忙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這真是一件糊塗事,一筆冤枉錢,所謂的求人幫忙,究竟是不是真的,也只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清楚了。


雖說鄰里之間要相互關愛,相互幫助,但是這種「糊塗事」,還是有多遠躲多遠吧,畢竟,這件事,還是挺缺德的。


那麼,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呀!


作者的話:


我是慢慢,一個愛文字,愛寫作的勤勞小蜜蜂,希望用我的筆,拉近與大家的距離,做大家親密無間的朋友!


你若喜歡我的文字,那就請多多支持我吧!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著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聞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原創,歡迎點贊評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曾說過: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今天和一個德國客戶聊天,聽了他的人生經歷,我想說,一個人要經受多少磨難,才能被稱之為強者。他這一生,挺傳奇,也足夠悲催。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 天天要聞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焦點效益」。 是說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因為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怕尷尬、怕丟臉,以至於不敢嘗試新事物,從而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 天天要聞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玄學!他27歲時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剛好差7歲,剛好出處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還是她耗不起他呢?當年他27歲,他的事業還是巔峰期,她才20歲,她的事業還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顧的宣告了倆人的關係,他作為頂流,事業一度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 天天要聞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有一種特殊關係能夠長久維持。好多人都覺得這種關係不道德,會破壞別人的生活。其實在生活中每當出現這種關係的人,其實他們是真正有著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與算計對方的想法。這樣的感情是很難遇到的,也是很珍貴的。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 天天要聞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香奈兒曾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在這個喜歡定義女性「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代,有太多的標籤綁架。有人把婚姻當終點站,有人將年齡作倒計時,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