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曉冉
大家好呀,今天又是副店我來做推薦,之前我做了一期推薦後,看到評論區有的小夥伴說:副店,你把這個店要當成自己的店,要常回來看。所以我就常回來看看了,今天這一期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抱怨的小知識。
我們好像常常一面認定「抱怨沒用」,一面又在生活中忍不住抱怨連連。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有效的抱怨者,那我推薦這本《抱怨的藝術》供大家參考。今天我來分享關於這本書2個值得一讀的點。
目錄
Part1
今天你抱怨了嗎?
要抱怨
更要有效抱怨
Part2
製作美味抱怨三明治
三明治配方
抱怨的調料
文字版
今天你抱怨了嗎?
1
首先跟大家分享第一個部分的內容,對於抱怨,人們的看法是不相同的。有的人認為受了委屈、遇到煩心的事並不應該喋喋不休地抱怨,而是應該緊閉嘴巴壓抑自我,剋制抱怨,說出來只會徒增他人的煩惱;有的人認為抱怨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不如安靜地想一些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究竟要不要抱怨呢?作者蓋伊.溫奇博士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一定要抱怨!
因為壓抑自己情感的宣洩是不可取的,長期的壓抑還有可能讓人陷入到一個抑鬱的情緒當中,甚至可能發展成D型人格。D型人格是指容易心生敵意和憤怒,但同時又很難表達這些負面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常常處於壓抑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會極大提高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所以壓抑抱怨非常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但是喋喋不休,像祥林嫂這樣的抱怨,也確實沒有人喜歡聽。溫奇博士告訴我們減少抱怨的最好方法,並不是停止抱怨,而是有效地抱怨。如果我們的抱怨是更有效的,那麼讓我們惱怒不滿的事物和我們的心情就更有可能改進,哪怕這個變化不是立馬發生的、不是非常明顯,但是它也是會有改變的。
無效的抱怨可能是單純的情緒宣洩,在信任的人面前偶爾這樣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如果單純的宣洩情緒式的抱怨,在面對不是特別合適的對象和時機時,不僅可能得不到回應,甚至可能讓自己更憋屈。
書里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瑞秋在酒吧和男友分手後,衝進女廁所大聲地痛哭,並氣急敗壞地對正在補妝的另一名陌生的女子吐槽,說那個男人真是個混蛋。但是後面那名陌生女子就回答:「哦,是嗎?那我又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混蛋呢?」在這個例子當中,瑞秋不僅沒有得到發泄之後內心的平靜,還平白添了一肚子不被理解的火。
而有效的抱怨不僅能夠安全地宣洩情感,甚至可以解決問題、療愈情緒。我特別喜歡作者在開篇第一章,寫一個自己的一個例子,一封投訴信的例子。作者在剛租下一間公寓不久後,就被公寓建築挖掘的聲音吵得不能睡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即使知道這個不歸物業公司管,但還是決定寫一封投訴信給物業。
這封投訴信就完美地示範了什麼是有效的抱怨,具體的內容先賣個關子,在下一個點上我們會詳細的討論,先說說這封信的結果,雖然作者根本沒抱什麼希望能解決問題,但這封投訴信不僅得到了物業公司的積極回應,還讓作者的情緒被看到,甚至還得了物業公司主動給作者減租的一個待遇。
美味抱怨三明治
2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第二個點,怎麼才是有效的抱怨呢?因為抱怨本質也是一種溝通,所以當內心積壓的情緒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需要說的東西會比較誇張,然後需要重複、大聲的說出來。好像這樣才能把情緒傳達出來,得到對方的理解,但是有些時候這種方式會適得其反。如果想要抱怨、宣洩情緒的時候獲得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們也需要做一些努力。
這本書的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叫抱怨三明治這個方法。這個三明治的配方是,中聽的話是頂層的麵包片,中間的「肉」是抱怨本身,最底層的麵包片就是助消化劑。
我們就從頂層的麵包片說起,就是中聽的話。即使是抱怨,我們也要盡量讓它變得中聽一些。因為大部分的人在聽到抱怨的時候多少都會帶著點防備的心理,因為會感覺到自己在受到攻擊或批評。因此如果希望抱怨或者投訴有效,我們就得盡量緩和的投訴,盡量避免聽眾產生防備的心理。
現在我們來一起看看在上面說給物業公司寫的那封投訴信哈,作者首先表達了自己在這裡居住的日子感到非常的舒適和滿意,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實際上會讓物業公司減少防備的心理,會願意繼續讀下去。
接下來說說第二層,「肉」這個部分,也就是投訴本身的內容。在這封信里作者整體的語氣是中肯而理智的,使人聽起來更像是一個需求、一個請求,而不是投訴或者要求,而是客觀的事實陳述。這是在儘力的維持著非敵對的氛圍,在非敵對氛圍的時候,表達自己的需求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三明治的最後一塊麵包,是為了助消化。作者用的句式是這樣的「如果能夠怎麼樣,我將不勝感激。」不僅提出了自己抱怨的訴求,而且解釋「是因為情況如此糟糕,所以我不得不怎麼樣。」來陳述自己的無奈與無助。在這封信里,更有「我知道你們並沒有義務採取任何行動…」這樣互換立場、相互理解的表達,去共情物業公司的處境和位置,這些其實都提高了讀的人伸出援手的動機。
除了這三層相對簡單的三明治配方以外,作者也告訴我們可以在抱怨中加一些小的調料。比如說選擇合適的抱怨對象和時機,理清自己的抱怨目的。
舉個例子,如果抱怨的目的只是情感的宣洩,比如像上面提到的抱怨渣男的女孩子一樣。那麼更合適的抱怨對象,並不是在廁所遇到的陌生人,而是向自己的閨蜜抱怨會非常合適,或許可以組一個下午茶吐槽局,這樣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
再比如抱怨的目的是希望讓上司更了解自己的困境,從而得到一些工作上的支持。那麼在抱怨的內容上,就要盡量減少涉及情緒的宣洩,而更側重客觀事實的描述。以及一次只抱怨一件事情,這樣聽的人也會更能分得清你的目的是什麼。
另外相信很多情侶都有過互相抱怨的經歷,但如果從當下抱怨的事情發散開,就會變成令人窒息的翻舊賬。那這個抱怨就很可能是無效的,甚至會發生強烈的情緒爆發,爭吵不休。
這讓我想到了《三十而已》里的一對情侶鍾曉芹和陳嶼,在初期的階段兩個人對對方都有很多的不滿,但都隱忍著不說,最後激烈地爆發以離婚收場。然而在複合之後,兩個人的溝通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例如在鍾曉芹的小說版權被買了之後,突然就有了一大筆錢,花錢開始無計劃的大手大腳起來。陳嶼看在眼裡,也很擔憂,但是他的「抱怨」方式就很像我們今天舉的這個三明治的配方。
首先,他以一句寵溺的「老婆」開場,簡單的兩個字,但充當了三明治最上面的那層麵包,強調彼此之間親密平等的關係。「抱怨」是出於關心,而不是指責對立或者居高臨下的說教,讓對方沒有這個心理的防禦。
然後他用擺事實的方式,告訴鍾曉芹過去幾天花的錢很多,這是三明治里的那層「肉」。這裡很關鍵的一點是陳嶼一直在說「咱們沒那麼富」,而不是「你沒那麼富」。這在無形中將自己與對方放在了同一邊,而不是對立的兩邊。這就是用中聽的話呈現著那層「肉」,用計算所買物品的花費和版權費的實際收入,客觀地向鍾曉芹表達著不能這樣花錢。
最後那層助消化的麵包就是用寵溺的語氣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哈」,並沒有強硬地說:「你不能這麼做」,而是把這個選擇權利交給了對方。這個其實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抱怨,而他的目的是讓鍾曉芹仔細反思自己的花錢方式,也在這樣友好的對話當中達到了這個目的。
今天要分享的兩個點,大概就是這樣了,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掌握有效抱怨,讓自己的情緒得到正確的發泄和回饋,我們下次再見啦。
【安慰記心理小店,一個有超多實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歡迎來坐坐。】
同名公號:安慰記心理
回 兔子洞 體驗免費心理樹洞
回 平行世界 參與心理能力訓練
回 工具包 免費心理自助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