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可僅有淺顯之交的兩個女人,見上幾面,根本看不懂對方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婆媳關係如何,必要經過長久的相處,相互了解之後,才能下定論。有時候,即使兩個人都沒有什麼壞心思,想把婆媳關係處得平和、良好也不是一件易事。
看婆媳關係,最關鍵的是要看兒媳生完孩子之後的日子,這才是兩個人相處最頻繁、最見人心的時段。
理解、溝通、同理心,這些不僅僅適用於夫妻關係,對於婆媳之間也是如此。這是源於婆媳關係的微妙性和複雜性所決定的。
其實在婚姻里,無論是婆媳關係還是岳婿關係,一旦處理不好,都會非常影響夫妻關係。但是,仍然有大批的婆媳關係,不容樂觀。
倘若婆婆在年輕時和兒媳不睦,結下樑子,那麼晚年婆婆卧床,兒媳會放下以往矛盾去照顧嗎?
趙姐其實到現在,也無法從內心裡真正的原諒婆婆。從談婚論嫁的時候,婆婆就反對這門婚事,在她的心裡哪個女人配自己兒子,都是兒子在吃虧。
最初的時候,趙姐並不知道婆婆看不上自己,戀愛兩年第一次和婆婆見面後,趙姐才發現端倪。
趙姐不明白,婆婆對自己哪來那麼大的成見,幾乎全程冷眼相待。當時趙姐就提出,如果不被父母祝福,自己是不會和丈夫走入婚姻的。
趙姐的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丈夫,說趙姐太敏感了,都是她的錯覺。不知道趙姐的丈夫下了怎樣的功夫,第二次見面時,婆婆的態度好了許多,但也能看得出疏離感。
就這樣磕磕絆絆的,兩個人還是走入了婚姻。結婚之後,趙姐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感受,真的不是錯覺。後知後覺的趙姐發現:
- 只要夫妻倆鬧矛盾,婆婆準會在背後挑撥與慫恿,讓戰火愈演愈烈;
- 自己生孩子的時候,丈夫看趙姐痛得要命很是心疼,婆婆說哪個女人不生孩子;
- 婆婆和娘家媽輪流來帶孩子,婆婆帶孩子的時候,趙姐上班出門,婆婆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孩子說媽媽走了,不要你了……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雖然婆婆不喜歡趙姐,總愛找茬,但好在趙姐的丈夫護著她,也勸說著婆婆。
後來,婆婆見趙姐是實心實意過日子的一把好手,心也撲在這個家上,態度也漸漸有所改變。
雖不像之前相處時那樣的劍拔弩張,但也並不順利。也許是空閑時間太充裕,婆婆充分暴露了愛管閑事的本性。
小夫妻打架,總要插上幾句,護著兒子;趙姐買了新衣服、新鞋,她都要碎碎念上一段時間;趙姐後來換了一份工作,需要出差,婆婆也要來管管,說這種工作顧不上家,抓緊重新找工作吧……
趙姐不滿,但看在和丈夫的感情上,還是堅持了下去。後來,身體一向康健的婆婆突發疾病,卧床無法自理。
婆婆有一兒一女,女兒嫁到了外省,只有兒子在身邊。趙姐的丈夫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媽媽,況且男女有別,即使是自己的媽媽有些事情照顧起來也不方便。
於是,就打起了趙姐的主意。但趙姐之前和婆婆鬧矛盾的時候,就已經和丈夫挑明了,以後婆婆的事她不想摻合,丈夫照顧她也不攔著。
可是如今看到因為婆婆卧床,導致趙姐的丈夫每天都疲累不堪,趙姐看在眼裡很是心疼。她猶豫著,不知自己怎樣做才是對的。
對於婆媳關係來說,矛盾點很多。作為兒媳到底要不要在需要她的時候,摒棄前嫌的去照顧婆婆呢?
其實,從根本上的解決方式就是,盡量減少矛盾。正如一位高情商婆婆所說的,做到三不管,婆媳之間自然就沒了矛盾。
這位婆婆所說的三不管是:
- 第一,不要管兒媳的私事,給予最大的尊重和自由;
- 第二,不「護犢子」,不「拉偏架」,小夫妻的矛盾讓他們自己解決;
- 第三,不要干涉兒媳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問題上可以搭把手,但不要讓自己成為主力軍。
婆媳關係說到底無非是需要相互尊重,各自留有空間,遇到問題時多換位思考。
即使有無法解開的問題,也不要一時衝動口不擇言,可以尋求中間人,那個作為丈夫和兒子的男人的幫助。
畢竟這兩個女人都是因為愛他,而走在一起的,如果出現了問題,第一責任人理應是他。
婆媳不是敵人,而是同一戰線上的戰友。婆婆要明白,夫妻本是一體,妻子好了丈夫才能好;
兒媳要明白,婆婆是生養丈夫的人,你要給她關心和尊重,夫妻之間的感情才能越來越和諧。
婆媳相處,善良和情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