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1990/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282天
在這個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似乎都成了拚命旋轉的陀螺,從早到晚,馬不停蹄,事情似乎永遠也做不完。
然而,忙碌成就了「窮忙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當談到自己的狀況時,人們不禁自問:「為什麼我那麼努力,生活依然一地雞毛?」
因為「忙碌」,給了我們一個「努力」的假象,反而讓我們忽略了背後的底層思維。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審視的,是自己的思維。
人人都想更快地成長。但想要實現爆髮式成長,只靠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掌握一套成長思維模型。
同一件事,思維認知不同的人做,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有時候,成長速度趕不上別人,不是智商、情商的問題,而是思維的差異的問題。
如果沒有建立你的思維體系,光是學招式,你根本得不到真正的進步,你根本不明白你學了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對你人生能造成什麼長遠的影響。
比如,想像一下,你的大腦是一個圖書館,它等待著你把所經歷的人事物和信息放人其中。而你就是這個圖書館的首席管理員。
如何讓館藏豐富的圖書館井井有條呢?
學會框架思維。
框架思維本質上是站在系統的高度,對事物進行精確拆分,能夠讓事物的輪廓更加清晰,會在問題認知上更有深度,會在判斷事物上給出路徑導向,會在行動實踐上給出指導依據。
大家都知道,建築上蓋房子,首先要做的是搭建好地基和結構框架。
我們思考時,也存在認知框架。認知框架就是那些協助我們做出選擇、做出判斷的底層架子。
通過框架進行思考和決策,可以有效地定義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爆髮式成長》一書中介紹的6個底層思維:
01
大路思維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喜歡走小路,他們認為小路快,這就是所謂的走捷徑。
但是走捷徑,意味著能接收到的信息更少,危險更大,更容易走著走著就走進了死胡同。
而走大路,看似競爭的人多,實則越走越寬,越走越光明。
舉個例子,假設今年剛高考完,要選擇大學專業,那麼一萬個人競爭一千個崗位的專業,和十個人競爭兩個崗位的專業,選哪個?
答案是前者。
看起來就業幾率低,實際上今後的選擇空間大得多。
同樣的道理,騙子要騙你,只會把你從股票市場忽悠去所謂的期貨、重金屬市場,因為池子越小,水越容易渾。
水大魚大的意思是,先有大水,才有大魚。一個人要想真正運氣好,前提是機會要多。如果機會少,哪怕你運氣再好,能選擇的空間也有限。
現在的人動不動都要「標新立異」、「逆襲崛起」。聽起來挺牛,其實風險很大,背後的苦不知道要多吃上幾倍,甚至可能要花光好運氣。
所以,除非有機會在某條「小路」上成為真正的「頭部」,否則,走大路,才是對大部分人最有利的選擇。
02
長板思維
著名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板子,而不是最長的那塊。
在這一理論的指引下,很多人忙於彌補自己的「短板」,追求完美,但結果卻往往背道而馳。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總忙著去補短板,而不去發揮好特長,就會變得平庸。
任正非說過,每個人都有短板,補短板和追求完美是最沒用的。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合理利用自己的長板,讓長板發揚光大。
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每一個領域都越來越垂直,細分化加劇。想要脫穎而出,就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優勢放大100倍,甚至是1萬倍。同時也就意味著,只要你有一個方面特彆強,就能過的很好。
長板思維的核心就在於,要在你擅長的領域裡深挖,挖得越深越好。而不是盯著自己的短板不放。
短板之所以成為短板,往往是你不擅長,或者無法改變的。我們忘記短板,不斷完善長板,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比如,沈從文小學文化,卻因為深厚的文學修養,被聘請為北大教授;
比如,楊麗萍不會做家務,但出色的舞蹈天賦,讓她成為家喻戶曉的舞蹈家;
又比如,史鐵生雙腿殘疾,卻憑藉過人的毅力,寫出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
很多時候,與其花精力去治癒自己的某些「頑疾」,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深耕自己的優勢。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就如任正非在接受節目《面對面》採訪時所說:
我這一生短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想做好我這塊長板,然後再找別人的長板拼起來,這樣就是一個高桶了。
03
正向思維
正向思維,就是用理性思維去分析,去正向看待過去和未來,發現能讓你獲得進步和發展的點。
成功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總是要經歷一些磨礪。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是選擇堅強面對,樂觀接受,還是傷心失落,止步不前,決定權在每個人自己手裡。
但是,但凡成功的人,都是擁有正向思維的人。他們不論遇到再大的難題,再艱苦的環境,都能從中找到可進步和發展的點,從而轉危為安、化危為機。
常言說:思路決定出路,心態決定命運。
與其抱怨以前不好的經歷,不如樹立正向思維,凡事往積極的方面去考慮,在挫折面前保持樂觀和堅強。
04
剃刀法則
「剃刀法則」的核心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簡單來說,就是化繁為簡,將複雜變簡單。
愛因斯坦的著名格言,道出了剃刀法則的實質:萬事萬物都應儘可能簡單,但不能更簡單。
世界本身的規律在形式上並不複雜,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形式上都不複雜。簡潔的往往是正確的,越是複雜,越容易犯錯。
應用剃刀法則有三條核心方法:
①快速清理負面情緒
很多人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先產生負面情緒。這對建立正向思維產生嚴重阻礙。
所以,一旦意識到自己陷入消極、猜疑狀態,就及時啟動剃刀法則,毫不留情一刀剃下,堅決不讓其有生存空間。
②做事不要太多的顧慮
這裡的不要顧慮太多,主要強調的是那些額外的,完全沒有必要的東西。
比如他人的看法、自己對失敗的擔憂、自己幻想的成功後的得意等等。
③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干擾
生活本身就是製造煩惱的發動機。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負荷和喧囂,背負太多的感情、關係、瑣事,是很難進行正向思考的。
所以,我們才崇尚極簡生活。斷舍離之後,留下的才是清爽的人生。
05
火花思維
火花思維也叫靈感,靈感出現時沒有任何規律,但很多重大發現以及人生重大轉折,很可能就出現在這種曇花一現之間。
這種一閃而過的火花思維方式也是可以訓練的,思維的火花也可以有意識地製造出來。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製造讓它產生的條件。比如大量的信息刺激,比如保持身體放鬆而讓大腦比較活躍,比如沉浸式體驗。
思維的火花轉瞬即逝,沒記住等於沒產生。所以,每次想到好的點子都要記錄,隨時隨地帶著筆記本、筆、手機記事,隨想隨記。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火花思維產生的東西雖然亮眼,但不一定可靠,一定要想辦法去檢驗、印證、拓展,把一個想法、一個點子通過調研、討論,變成一個真正可以實現的方案、一個可以執行的計劃、一個信得過的報告。
06
長線思維
在「短平快」的時代里,人們已經習慣什麼東西都是「我想要的,現在就要」。「迫不及待」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思維特點。
但是,放長線才能釣大魚。很多重要的判斷、抉擇,都不是短期內可以定下來的,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沉澱。
隨便找個地方,鋤兩鋤就能找到出水井的時代結束了,你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嘗試用鋤頭挖它一百下。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里安迪,在監獄裡謀劃,然後一點一點長時間嘗試單點突破,不斷思考、優化、改進。
只有這樣,才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時機成熟,它就結果了。
結語
你的成長速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掌握成長的要領,才能掌握未來的人生。
《爆髮式成長》一書認為,成長不都是勻速的,那些厲害的人的成長曲線一定是呈指數上升的,至少在某個階段是快速發展的。
那麼對於並非天賦異稟也沒有外掛加持的普通人來說,爆髮式成長要如何實現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掌握一套成長思維模型。除此之外,還有自我認知、格局提升、情緒管理、形象管理、目標管理、人生決策等。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爆髮式成長》的作者所說:
所謂的爆髮式成長,也不過是在長久的積累後,所得到的結果。所以,積累很重要,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一下子就能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我們終究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
共勉。
作者:蘇雲,精讀讀友會會員。用時間換天分,越努力越幸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