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無心亦無情,無我亦無人。寂然不動處,感而遂通時。
人是有感情的高等生物。人的感情主要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心境君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談過聖人對於愛情的態度。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聖人對於親情和友情的態度。
對普通人而言,親情、友情和愛情是人活在世界上的基本感情。一個人如果離開了親情、友情和愛情,這個人即便勉強活著,也會感到生活黯淡無光,前途一片黑暗。所以我們看到,在四川汶川發生歷史罕見的強烈地震後,很多人因為失去了親人、朋友和愛人,親情、友情和愛情都遭到毀滅性打擊,甚至都有了不想活下去的想法。
可是,聖人是思想與眾不同的特殊人物。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談到,聖人悟道見性以後,首先會放棄愛情,選擇單身生活。所以,聖人是不考慮愛情生活的。然而,愛情固然可以放棄,親情和友情又怎麼能放棄呢?聖人也是人啊!他也是父母生養的。從小到大,聖人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顧下,一天天成長起來的。父母的親情又怎麼能放棄呢?此外,聖人從小到大,還會有很多的夥伴、同學、朋友。這些純真的友情又怎麼能放棄呢?
可是,在人類的三大感情中,最難以放棄的是愛情。一個人如果能夠放下愛情,單身獨處,那麼親情和友情他一定也能夠放下。聖人既然已經悟道見性,他首先考慮的就是放棄愛情。然後考慮的就是放棄親情和友情。於是,聖人最後變成了一個不講感情的人。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對心境君大為不滿。怎麼能把聖人說成是一個不講感情的人呢?聖人應該是一個心地善良、重情重義的人才對呀!
心境君想說,大家先不要著急。當年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即將圓寂之時,曾經囑咐弟子不要傷心痛哭。可是眾人跟隨祖師日久,實在無法割捨師徒之情。於是大家都哭了起來。唯有神會神情淡定,沒什麼反應。於是六祖對他大加讚賞,並且對大家說,你們應該向神會學習,因為他已經修到了不動感情的境界,很了不起。由此可見,聖人是不動感情的人。
不過,在普通人的理解中,常常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一個人對親人、朋友、愛人不動感情,會被認為是自私自利,眼睛裡只有自己,連親戚朋友老婆孩子都不管不顧。實際上,這只是普通人的偏見而已。聖人的不動感情、不講感情,和某些人為了自私自利不講感情完全不是一回事。
聖人悟道見性以後,心空無我,心不住一切相。所以聖人看待一切人都是平等的。聖人對熟人和陌生人的態度是一樣的。聖人對於自己和別人的態度也是一樣的。所以聖人的不動感情和不講感情,正是聖人大公無私的光明自性的體現。聖人是慈悲萬物的人。他的自性慧光遍照世界,他喜歡利益所有人,而不是只利益自己身邊的幾個人。
古人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聖人是悟道見性的人,他遵循的是先天大道。親情、友情、愛情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私情,是人的自私心的表現。普通人都是俗人,他們的自私之心是天然形成的,一時之間難以放下,所以才會對親情、友情、愛情看的很重。也正因為聖人的思想與俗人常常大不相同,所以聖人在俗人中間其實是很不受待見的,大家總覺得聖人是一個脾氣古怪,難以捉摸的人。然而可惜的是,儘管社會上脾氣古怪的人很多,卻基本上都是俗人。所以說,聖人是極其稀少罕見的特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