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十點讀書(duhaoshu)
作者 | 嘉莉妹妹
作家王小波寫過這樣一句話: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年輕時總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工作才是第一位。
於是,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外面,而選擇性地忽略了家人。
可到了一定年紀,才漸漸明白:
工作會丟,朋友會散,只有家人一直在原地,默默守著我們。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她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都討厭自己的父母。
因為,他們年輕時感情不和,經常吵架,甚至打架。
在她的印象中,家裡沒有一天是太平的,每天充斥的就是父母吵架的聲音。
這樣的家庭氛圍,讓她感受不到一點幸福,有的只是壓抑、沉重與苦澀。
她變得敏感、自卑、患得患失,而這種性格,對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她把這一切,歸結於原生家庭的不幸。

於是,迫切地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包括去外地上大學,畢業遠嫁他鄉等。
她以為,父母是她人生幸福的拖累。
但後來經歷的一些事,讓她明白,父母才是最愛她的那個人。
18年的冬天,曾經深愛她的丈夫出軌了。
婆家跟丈夫統一戰線,逼著她簽字離婚,從家中搬出去。
她吵過也鬧過,最後還是妥協了,離婚後帶著女兒,換了個城市生活。
屋漏偏逢連夜雨,那段時間的她,查出了腫瘤,找工作也各種不順。
每天都在哭,從天黑哭到天亮,從白天哭到晚上。
動過無數次輕生的念頭,有時候,真的想就這樣,帶著女兒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父母不知道通過什麼方式,聽說了她離婚的事兒。
先是打電話安慰她,後來察覺到她情緒不對,便偷偷跑來看她。
兩個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老人,愣是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硬座,來到她所在的城市。
陪她做手術,輪流照顧她和女兒的飲食起居。
她的父親,一個不善言辭的倔老頭,學會了在微信上打字,經常跟她分享一些有趣的新聞;
她的母親,一遍遍鼓勵她要振作起來,不要做傻事,爸爸媽媽會一直守著你,在背後支持你。

有人說:「當一切走向地獄,站在你身邊毫不退縮的人,就是你的家人。」
家人,是永遠對我們不離不棄的人。
不管我們經歷什麼,走了多遠,回過頭去看,他們一直在原地,默默守護著我們。
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光,看到愛與被愛的力量。
原來,我們並非一無所有,還有最愛我們的家人。

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和鄭娟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無數人。
周秉昆因意外入獄,鄭娟在難過之餘,強打起精神,擺攤賣烤地瓜養活全家。
怕周秉昆擔心,一直謊稱自己找了份伺候老人的工作。
但因為有一次,在擺攤過程中弄傷了手,眼看瞞不下去,才說了實情。

周秉昆很愧疚,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下定決心要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出獄。
8年後,周秉昆走出監獄大門,看著外面的高樓大廈,他有些不知所措。
到了家中,鄭娟的一句「回來了」,道盡了對他的無限思念。

出獄後的他,想開一家搬家公司,來養活自己。
這些年,鄭娟省吃儉用攢了6000多,但距離買車開搬家公司還差好多。
他們想跟發小喬春燕曹德寶夫妻倆借錢,遺憾的是,春燕德寶並沒有借給他們錢。
灰心喪氣的周秉昆回到家,看到房子在漏雨,更難過了。
他感慨人渺小如螞蟻,有些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鄭娟提議和他喝一杯,並訴說了她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
原來,在周秉昆被判刑的那天,她也想過一了百了,但她放心不下孩子,只能硬撐著去生活。
每當不開心了,她就會想點開心的事情,就這樣,熬過了一年又一年。

她對周秉昆說:
這些年,我們遇到了很多難處,但都過來了,只要有你在,什麼困難我都不怕……
對周秉昆來說,同樣如此,鄭娟就是他生活的支柱,是他活著的最大底氣。
後來的故事是,周秉昆如願開了公司,住上了新樓房,以及和鄭娟攜手走完這一生。

聽過一句話:「人生最大的幸運,是茫茫人海中,遇見共患難的人。」
人生貴在相知,相知在急難,患難見真情。
好的夫妻,從來都是過命的交情。
在人世間遊走,我們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坎坷與磨難。
而來自家人的支持與分擔,就是我們戰勝生活的利器,也是我們努力活著的最大動力和底氣。
對我們來說,不管生活有多辛苦,有一個真心待你、愛你的家人,人生就很值得。

作家李月亮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還是記者時,採訪過一個國企老總。
在採訪的前半段,他們一直在聊老總輝煌的事業,於是李月亮問他:
「是不是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圓滿?」
老總想了想,卻給了一個不一樣的回答:
剛退下來時,我以為是的,但現在我知道,非常不圓滿。
因為這些年,他光顧著忙事業,沒怎麼顧家。
有時候忙起來,一兩個月不回家,也是常事。
妻子和孩子,雖然偶有埋怨,但也基本上都能理解。
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很圓滿,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還有一兒一女。
但等真正退下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他的兩個孩子跟他都不親,妻子好像也不怎麼需要他。
有一天兒子回到家,看見他,淡淡地喊了一聲爸。
轉頭看見妻子,立刻笑著說:「媽,我還以為你不在家呢。」
有時候一家人聊起過去的事,也都是關於他們娘仨的。
最難過的一次是,他感冒了,女兒知道後,說:「我下班給你買點葯吧。」
沒過幾天,妻子也感冒了,女兒的反應很不一樣:
我早說你晚上不能開窗,你看鼻子都擦紅了,來來來,我先給你熬點姜水……
最後,他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男人這輩子,心裡真不能都是事業和錢,你遲早有一天要回歸家庭。
如果前三年不在家庭花精力,等你想要家的溫暖,兒女的陪伴了,人家根本不往你身邊湊,跟你特別疏遠。
這種失落,是真失落,你事業再成功,也彌補不了。

之所以分享這個故事,想說的是:
家,就是我們在這世上最後的去處。
它不是一個地理位置,而是一種心安,一份溫暖和幸福。
以前總覺得,一個成功的人應該一往無前。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懂得:
對同事、朋友、同學來說,我們可能只是一個過客;但對家人來說,我們卻是他們的唯一。
無論走得多遠,年齡幾何,到最後,我們還是要回到家裡,回到家人的身邊。
所以,不要為了太過追逐遠方的風景,而疏忽了最愛你的家人。
他們,也需要你的關心和惦念,需要你的守候和陪伴。

周國平在書中寫道:
事業再輝煌,社會上成就再大,如果不能與家人和睦相處,甚至完全沒有時間和家人相處,家則不能稱為家,這樣的人生是有根本缺陷的。
家人,只有一次的緣分。
這輩子,不管我們相處多久,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所以,請珍惜這一世的緣分,不要等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風景,但最美的風景只有一處,那就是回家的路。
世界上,最治癒的兩個字就是回家。
趁著國慶長假,常回家看看吧。
去看看年邁的父母,去和妻子遊山玩水,去陪孩子聊聊天。
這個世界很大,但一直有人在等我們回家。
他們是我們的家人,也是最值得珍惜的親人。
文末點亮【在看】,願我們永遠有家可回,有人可愛,有陪伴常在。

寵粉福利來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選留言點贊排名(點贊數量需超過30)第一的讀者,即可獲得摺疊晴雨傘(如上圖示意)。
領獎規則:
1.中獎人需同時滿足關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眾號;留言72小時內點贊數超過30;留言點贊數排名第一。
2.集贊統計截至發文到72小時,屆時小編將回復您具體領獎方式。
3.每月每人限領一次,數量有限,快來參與哦~
THE END

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繫十點讀書。
本文屬於政務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繫刪除!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