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你有來,我就有往,這是流傳幾千年的一個文化習俗了,而隨禮就是我們文化習俗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任何一段感情都是需要經營的,朋友之間是如此,親戚之間亦是如此。隨禮是一種禮儀,無論你跟親戚關係有多好,在隨禮時,也要講究以下四條規矩,這才是明智之舉。不然很容易影響雙方的感情,讓本來一件好事最後變成兩個人不開心的回憶。
第一條規矩:不要為了面子去隨禮
很多人覺得隨禮是跟面子直接掛鉤的,好像自己隨禮得越多面子就會越大。其實沒必要這麼為難自己,隨禮講究的是給對方送去一種祝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隨禮就可以了,沒有說一定超過自己的經濟範疇,其實我們的真實情況親戚都相互了解的,所以不要硬裝,只要自己是誠心誠意我相信對方是能感受到的。
第二條規矩:禮尚往來不是等價交換
很多親戚之間隨禮都會拿個小本本記下來,根據別人給的金額來決定自己給多少,絕對不會讓別人賺到。之前有個親戚過生日,我家隨了一千塊,當時是跟我爸媽一起去的。後來我爸生日,他們一家過來隨了六百,於是我們共同的親戚問他,他說:「當時他們三個大人來隨的一千,這我就帶著我老婆孩子來所以六百差不多了,小孩子能吃多少」。
這種小算盤其實真的沒什麼必要,反而讓親戚之間的關係慢慢變淡,如果在禮尚往來中太講究對等或者想要同樣的回報,那就使隨禮這件事情失去了意義。
其實這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就好了,畢竟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每年多多少少都要見幾次面的,如果自己家庭情況較好,可以多隨點表示自己的感情也相當於幫襯幫襯自己親戚,對方也會很感激,但如果自己家裡情況不是那麼好,就算沒隨對方給的那麼多,我相信對方也不會責怪你。
自己也不要有對方家庭條件好就要多隨點這種想法,別人隨禮多少是別人的心意,沒必要去進行道德綁架,畢竟別人也不欠你什麼。
第三條規矩:要一視同仁
無論是跟關係好的親戚還是關係沒那麼好的親戚隨禮,牢記隨禮的數量必須一樣。有些人可能覺得跟關係好的親戚就多隨點,關係不好就少隨點,其實這樣是萬萬不能的,如果讓隨的少的親戚知道了心裡肯定會不舒服,甚至會在背後說三道四。
我一朋友去參加他表哥婚禮時隨了六百份子錢,因為小時候經常在表哥家玩,跟表哥關係就比較鐵,而且他舅舅對他也很好,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留給他一起來吃,所以他便一直對舅舅一家心存感激,但是前段時間他姑姑家女兒結婚他只隨了三百,可能因為跟這位表姐關係不太熟,後面被他姑姑知道他在表哥的隨禮金額後,雖然心裡沒說什麼,但是慢慢疏遠了跟我朋友一家的關係,估計是覺得同樣是表兄弟姐妹,為何差距這麼大。
當我朋友跟我說了這個事後,我就教育了他一頓,雖然說隨多少禮是心意,但是要是每個親戚隨禮的金額不一樣那對方都會有想法,換位思考自己估計心裡也會覺得不平衡,所以為了減少這種矛盾的發生,以後還是要盡量做到一視同仁。
其實我覺得比起隨金錢,送禮品是不是更好些,每家親戚都送一樣的禮品的話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那麼大家可能也會有疑問送什麼禮品比較好呢?畢竟現在選擇的東西太多,但有一項我覺得是從古至今都算得上好禮物的,就是白酒。
中國人愛喝酒,拿來送禮既有面子也討喜歡,在這裡我推薦兩款純糧好酒,第一款就是沱牌特曲,該酒也是一個大品牌,無論是口感還是外觀設計都很棒,拿來送人正合適不過。
第二款便是「蒸台坤沙酒」。為什麼說此款酒適合送人呢?首先從包裝上就可以看出來很精美,其次打開包裝你可以看到一瓶與眾不同的一款酒,與眾不同在哪呢?就是它比其他白酒要大一倍,其他白酒只有500毫升,而它有1000毫升,關鍵價格也很划算,只需要一百多來塊,你說是不是很適合拿來送人?
而且除去這些外部特徵,它的品質也是非常好的,喝過此酒的人都能感受到,糧食香味突出,喝了也不上頭。
到此,今天分享的「無論跟親戚關係有多好,隨禮時,講究這3條規矩才是明智之舉」就結束了,大家還知道其他什麼規矩嗎,歡迎隨時到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