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小伙,23歲和初戀私奔到新疆,30年後回家鄉,被父親拒之門外
講述:楊建平
整理:肖寒先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1992年的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和秋燕到了約定的地點,然後就離開了村莊。
那天晚上很冷,也許是對我們的考驗吧,可為了能夠在一起,我和秋燕穿著單薄的衣服,顧不及頭頂的烏雲,摸著黑,憑藉著記憶,一路向前走著,沒有目的地,只有離開家鄉的念頭。
走了整整一晚上,到了天蒙蒙亮的時候,我們搭乘了一輛拉煤車,去了鄂爾多斯,但心裡還是不放心,因為鄂爾多斯距離我的家鄉只有三百公里,害怕秋燕的父母找過了,一位老鄉說新疆那地人少,而且遙遠,肯定不會找上門的。
就這樣,一路做順風車,也不知道走了幾天時間,最後到了烏魯木齊。在這裡我們定居了下來,可現實生活是艱難的,因為沒有身份證,只能打零工,堅持了好幾年,一個好心的叔叔給我辦了戶口,從此落戶到了新疆。與家鄉一別,就是30年,如今已經年近花甲,再也沒有了青春的跡象,而這些年,和家人完全沒有聯繫,當我再次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時,年邁的父親早已不願意認我這個兒子。
1969年,我出生在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家裡很窮,只讀到初中就沒有再讀下去,因為學不進去。父母也覺得讀書無用,不如回家多種二畝地。隨著長大,我和哥哥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可家境不好,很難娶到媳婦。
哥哥老實木訥,我能言善辯,自己談了隔壁村的一個女孩,可對方父母不同意,甚至叫來了村裡人,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頓,可是這些阻撓,並沒有讓我們的愛情就此結束,而是想了一個長久的辦法——私奔。
為了找到離開的機會,整整等了半年時間,從臘月等到快入三伏天,最終我們有了見面的機會,並且約好了地點和時間,這種雙向奔赴,既擔心又覺得有意思。
對於我爸爸來說,能娶到媳婦就是好事,才不管我是怎麼娶到媳婦的。對於秋燕來說,和我在一起就是開心,才不管父母如何反對。我們就這樣,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決定離開。
可能上天也在阻止我們離開吧,那天晚上烏雲密布,眼看著就要下雨,秋燕很擔心,因為都是泥濘路,一旦下雨,肯定走不了多遠,父母也會及時找到。運氣偏向了我們,狂風大作,就是不下雨,五六個小時候的路程,已經離開家鄉幾十公里。
第二天早上天剛亮的時候,我們坐上了一輛從陝北到鄂爾多斯的拉煤車,到了鄂爾多斯,我身上只有十幾塊錢,一碗麵條,兩個人捨不得多吃一口,你一口我一口的分著吃,互相謙讓著。
年長一些的人知道了我們的情況,讓我們去新疆,說這裡距離老家太近,新疆幾千公里,而且交通不便,沒人知道。
又是搭乘順風車,忍飢挨餓的到了新疆,卻沒有落腳點,看到一處廢棄的房屋,之前就會泥瓦匠,自己動手,周圍的鄰居也不錯,主動搭手,給自己弄了個窩。
沒過多久,派出所的人排查到我們這裡,說我們是黑戶,被抓進去派出所,盤查了一遍,好在鄰居及時出手,說我是他的乾兒子,過來討生活,這才放過我們。那個時候我和秋燕沒有身份證,鄰居就說:「你到我的戶頭上來吧,這樣以後生活方便點,還能分幾畝地。」
不能讓鄰居吃虧,主動認了鄰居做乾爹,從此,我也是有了身份的人,再也不用東躲西藏。
那個時候打零工很不容易,遇到好心的主家會爽快地給工錢,有些人不僅不給工錢,還會叫來幾個彪形大漢毒打一頓。我畢竟年紀大一些,秋燕才17歲,秋燕沒有讀過書,只能在飯館打工。
秋燕懷孕後,我就讓她辭掉了工作,但秋燕不肯,覺得能多掙一點錢,以後生完孩子不至於把日子過得很緊張。
其實那些年,不管多苦多累似乎都感覺不到,只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甜蜜的,充滿力量的。
在新疆時間久了,慢慢地喜歡上這裡,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孩子,領了結婚證,一切看似很美好,但內心的擔憂還是沒有消失過,害怕某一天,秋燕的父母,或者我的父母找上門,不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30年時間,我們平穩安靜的度過了。
三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做生意,但從來不敢進入陝西,因為那裡有我和秋燕的家人。
財富積累,內心卻有些失落,不想父母,不想哥哥妹妹是假的,可沒臉回去。孩子們如今都大學畢業了,我也承包了幾千畝地,種一些經濟作物,一年少也收入二百來萬,想想這些年自己的自私,是時候回去看望一下父母了。
這麼多年了,僥倖地以為秋燕的父母接納了我們,可事實卻錯了。
不僅如此,我爸媽受到的委屈,實在太多,甚至被爸爸拒之門外。
我帶著三個兒女和秋燕回去先看望了我爸媽,爸爸並沒有讓我進家門,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給我說了當年我走後,秋燕的父母把家裡砸了個稀巴爛,母親交代,秋燕的父母已經離世了,不讓我去看秋燕的其他家人,害怕把我打死。
但對我來說,是我虧欠他們,即使被打死又如何?
其實我是這樣想的,能夠用金錢補償秋燕的家人是最好的,畢竟我現在有能力了,之前就是因為家裡窮才不同意我們在一起的。秋燕的大哥沒有為難我,只是覺得沒必要再見面了,我還是悄悄地留下了五十萬,畢竟,以後也未必再有機會見面了。
我父母這邊,也有了個交代,我大哥娶了個二婚女人,生了兩個兒子,壓力也很大,正在讀大學,給大哥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又給了一百萬,算是照顧父母的補償,這樣我的內心也算是踏實一些了。
30年了,回到家鄉,依舊是那種熟悉的親切感,可沒有了往日的開心,畢竟時光荏苒,父母老了,我也不年輕了,而對於父母的傷害,也是沒有辦法彌補的。只能說,人生無常,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