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如何從底層突圍?

2022年09月29日05:10:15 情感 1332

大部分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安排好了。也就是說,你這輩子是普通人還是富人,命運早有安排。注意,我說的是大部分人。也許你並不同意我的這個說法,覺得我在胡說,拿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反駁我。


但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由你的父母決定;你父母的命運又由他們的父母決定。模因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貧窮往往會通過模因傳遞給下一代。父母的認知、行為都帶著貧窮的編碼,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下一代。


我國古人就講,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金字塔,絕大多數人一生都生活在金字塔的最底層。


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人的手裡。換句話說,80%的人,一生都在爭奪20%剩餘財富和資源。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如何從底層突圍? - 天天要聞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這都是一個殘酷的現實。社會對普通人並不友好,幾乎所有的優質教育資源都在向富人靠攏。富人的孩子考慮的是上清華北大還是劍橋哈佛;而普通人的孩子考個普通大學可能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經濟下行,從增量到存量博弈,人才過剩,階層固化,年輕人想要翻身,越發艱難;越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生活壓力越大,越容易受到擠壓。因為你的人脈、眼界、所能調動的資源有限,你所接觸的環境就把你卡死在社會最底層了。


你只能做低端的工作,比如跑外賣、當服務員、去流水線當工人……這些工作,不需要你有很強的技能,替代性很強,你能做,別人也能做。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你會發現,誰都可以指揮你,誰的臉色你都要看。


但這並不等於說你這輩子就是普通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動態的,有人通過房產槓桿實現財富暴漲;有人靠自媒體紅利賺到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有人靠炒數字貨幣賺到上億……這些人抓住了時代機遇,改變了命運。


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打破了信息壟斷,為每個人的發展都創造了機會,我們依舊有很多逆襲的機會。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如何從底層突圍? - 天天要聞

那麼,普通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到底如何從底層突圍呢?作為個體,我們無法影響和改變環境,但是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來不斷提升自己。


01 有強烈的改變慾望


普通人想要從底層突圍,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改變慾望。慾望是一個人改變的驅動力。


一個人只有強烈的改變慾望,才能激發行動,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圈,不斷挑戰和完善自我,完成自我迭代和蛻變。


根據真實故事改變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主人公因為貧窮備受生活折磨,處處碰壁,交不起房租深夜被趕出出租屋;帶著兒子睡廁所;去救濟所度日;被迫離婚……


生活的困境讓他痛苦不堪,物質和金錢的匱乏讓他時刻遭受精神折磨,強烈的改變慾望激發了他賺錢的動力。


為了成為紐交所的一名股票交易員,他開始了瘋狂地學習,工作之餘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股票交易知識上,最終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年入百萬的交易員,完成了華麗蛻變。


從一個居無定所、物質匱乏的底層到年入百萬的交易員,這一切源於他強烈的改變動機和賺錢慾望。


然而,絕大多數人只是被動地選擇工作,被動地接受生活的擺布。在生活中逐漸沉淪,接受生活對自己的設定,認為自己這一生就這樣了。


真正想要改變,首先要有強烈的改變慾望,並且能夠持續保持這種慾望,改變慾望可以是促使一個人做出改變最強的驅動力,會不斷激發一個人前進。


02 不要停止學習


鳥欲高飛先展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讀書學習的習慣。人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大腦就像一潭死水,思維僵化,精神貧瘠,很容易變得執拗和麻木,對事物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原有的認知上。


比如對賺錢的認知就是好好找個廠上班,有了點積蓄後開個麵館、奶茶店、服裝店、包子店、火鍋店等,但是很多人到最後卻賠的一塌糊塗。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對賺錢認知依舊停留在開店做生意的傳統認知上,思維和認知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在錯誤的方向耗費時間和精力,結果越努力越悲劇。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如何從底層突圍? - 天天要聞

絕大部分人在離開學校之後,就脫離了教育,不再學習,學歷越低越這種趨勢表現得越明顯。不是因為不願意學習,更多的是沒有學習意識。整個人陷入了低層次的認知循環中,更加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


有句話說多數人成長到25歲就已經思維僵化,只是重複慣性機械地活到了70多歲,成了很多人一生的寫照。


縱觀歷史,100年前國人民智未開,思維僵化,對社會和人性幾乎沒有深層次的認知,出現了一大批像駱駝祥子一樣的悲劇人物。


歷經百年發展,國人覺醒,民智開化,整個社會都有了質的飛躍,大眾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教育功不可沒。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思維的差異,學習啟智,拓展思維,提升認知,對事物和人性的認識更加深刻。捨得投資自己,努力充實大腦,不斷拓展眼界和思維,提升認知,不斷和愚昧和無知不斷割裂,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相反,拒絕學習的人,最終一定會淪為社會底層。


03 擺脫原有的圈子,持續優化你的生存環境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你所處的環境大概率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在工廠上班,接觸的大概率都是低學歷者;你在飯店上班,接觸的人基本都是服務員。(沒有任何歧視)


圈層差不多,討論的話題差不多,你的認知和思維基本上也和他們差不多。你的生存環境會一直停留在固有的環境中,日復一日,把辛苦當勤奮,可能幾年都沒有進步。


沒有人告訴你怎麼走?到底怎麼做才能改變?因為他們的認識天花板大概率也是你的。所以,如果你的生存環境很久沒有改變,你就要反思了。


04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機會


越窮,就越要折騰。折騰才會有希望。抱著確定性的事情,安於現狀。一眼看到頭的人生沒有任何變化。

很多時候,真正能夠給你帶來超值回報的是不確定性的。


對於普通人來講,你能做的,就是儘早試錯和踩坑,多去嘗試,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賽道和生存縫隙,遇到機會主動出擊,拿出十足的勇氣,主動擁抱變化,不斷錘鍊和迭代自己,這個時間越早對你越有利,踩的坑多了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如何從底層突圍? - 天天要聞

當然,折騰也不要亂折騰,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有的人不考量,一通折騰,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債務危機,得不償失。


05 盯住你的目標,剁掉無用的慾望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為了一件事真正努力過,每天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比如在打遊戲、打牌、無意義的社交上面荒廢時間。


想要從底層突圍,你需要走出舒適區,推掉無意義的社交、娛樂,把精力和時間集中在某一個領域裡,不斷試錯和優化,堅持下去。直到實現目標。


這不需要你有極高的天賦,因為除了專業的籃球運動員、歌手等需要身體天賦的少數人,大多數人的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你只要憑藉努力就可以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你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你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程序員、你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書法家等等,最重要的是你去做。


06 持續打造個人品牌,提升個人影響力


影響力即財富,而個人品牌是一個人影響力最好的體現。


相信你一定聽過修管道的故事:有個村子常年乾旱少雨,缺少水源。村民們吃水成了一個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村裡的兩個年輕人開始了各自的計劃,一個年輕人每天挑著兩桶水穿梭在村莊和湖泊之間,每天起早貪黑地干,卻依舊無法滿足村民用水。


另一個年輕人則每天拿著鋤頭到處挖,村民很不理解,經常嘲笑他。但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努力後,一條通往村莊的管道挖通了,村民們再也不用去挑水了,一天24小時都可以吃到乾淨的水。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挑水的世界裡:干一天的活兒拿一天的工錢,干一個月的工作領一個月的薪水,只有少數人在鋪設管道。


因為鋪設管道是一件費時費力且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很長時間你或許根本看不到結果,但是管道一旦修通,就會變得省時省力。


比如寫作、做視頻、搞編程都是屬於鋪設管道,這些事情你可能在短期內得不到任何回報,但卻具備長線收益,後續得到的遠遠比你想像的要多。


而挑水喝的人,可以輕易滿足當前需要,但是只要他活著,每天都要挑水喝。當你年老體衰的時候,再也挑不動水了。比如跑外賣、發傳單,在工廠打螺絲,這些天花板足夠低的行業大多數是吃青春飯的。又苦又累收入少,隨時都會被淘汰。


普通人想要實現逆襲,從底層突圍,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蛻變和逆襲的路上,你會遭受各種挫折和失敗,心態的崩潰,甚至付出沒有結果的鬱悶、還要忍受孤獨、迷茫、自我否定等等一系列的困境和挫折。


但是只要你堅持了,走對了路,曙光就在眼前。


#頭號周刊#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