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依慧
來源 | 周依慧(ID:zhouyihui1004)
採訪完周依慧老師,彷彿體驗了一場極大的心靈盛宴。
她溫和、圓融、透著鮮活的生命力。字裡行間,流動著智慧和慈悲。
很難想像,坐在鏡頭面前的這個光頭女人,曾經趟過人生的火海、走過生命的刀尖。
她無數次的自殺、被綁進精神病院、痛哭、崩潰.......
從生命的至暗時刻,到今天的內在成長導師,這場心靈旅途,她到底經歷了什麼?如今又走到了哪裡呢?
感受不到愛的人生,一片灰暗
1969年,周依慧出生在北京一個書香世家。
她是家裡的老二。
媽媽生下她之後,身體開始肥胖,出現面癱、中風,嘴裡常常念叨著:「想死」。
媽媽這些無意識的行為,在周依慧小小的心靈蒙了一層塵。
她的爸爸是拿科研津貼的教授,媽媽是研究化學的工程師,姐姐是優秀學霸。
而她,卻成了一個讓家人頑皮頭疼的小孩。
那時的周依慧,經常用成績不好、生病、早戀、懶惰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但姐姐是家裡的光環,而她只有角落裡的落寞。
「我簡直是一個多餘的人。」
小時候,她時常這樣想。
可她不知道的是,媽媽生完她之後,身體出現許多毛病,陷入產後抑鬱。
這種悲傷、抑鬱的灰暗情緒,通通都被年紀尚小的周依慧全盤接收。
媽媽和孩子,天然就有著很深的鏈接。
周依慧將「媽媽對生命的絕望」等同於「自己的責任」。
「我的到來,讓媽媽不快樂。」
「我的到來,讓媽媽變成這個樣子。」
自此之後,周依慧的內心開始了自我攻擊。
她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了,感受不到生命有何意義,甚至對自己,也只剩嫌棄。
15歲,周依慧被誤傳為學校的校花,遭到同學的妒忌,被校園霸凌,她不敢去學校,選擇逃離。
18歲她做了模特、演員,21歲,她隨著父母搬遷到廣州,下海做生意。
她賺了越來越多的錢,有精緻的美貌、令人羨慕的身材、很多的朋友、甜蜜的戀愛......
買了房子後,她馬不停蹄地逃離了自己的家庭。
那些日子,她花很多錢和朋友在一起吃喝玩樂,可她與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心也越來越空。
直到28歲那年,戀愛多年的男朋友離開了她。
這件事成為了周依慧情緒的導火索,她徹底崩潰了。
她彷彿頃刻間墜入了一個深淵裡,患上嚴重的抑鬱症,自殺、情緒多變、持續性崩潰。
無奈之下,家人把周依慧送進了精神病院。
回憶起那天的場景,她說道:「我用力的踹門,我知道我要被綁進去了。我很憤怒,我很爆炸。」
對於在精神病院的經歷,周依慧只有「慘烈」二字來形容。
她被關進小黑屋,每天吃藥、打針,時常聽到隔壁傳來電擊慘叫的聲音,身邊穿梭的是一群光著身子又十分萎靡的病人。
周依慧的內心,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抗拒。
在這樣的環境里,她的臉上開始長滿了痘痘,體重從100斤變成了140斤。
她不敢再照鏡子,每天盯著白牆上爬行的蜘蛛,因為那是她唯一能看見的鮮活生命。
她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出去。」
在強烈的願心的加持下,她的病情有了好轉,終於從小黑屋放了出去。
出去的那天,依慧的父母來接她,還打包了很多她愛吃的食物。
面對這樣的父母,她瞬間不知所措。悔恨、愧疚一併湧上心頭,就在那個當下,依慧心裡壓抑多年的愛,開始流動。
當愛被喚醒,糟糕的際遇也有禮物
「有人說,我們的生命是有兩次出生,一次是肉體的出生,一次是靈魂的崛起。」
如今談到當年自己離開精神病院的感受,依慧用這樣一句話形容。
出院後的日子,父母每天照顧著她的起居。安排她吃藥、給她做飯。
曾經的她,篤定地認為自己是被父母嫌棄的,是不被疼惜和愛護的。
可那時,她看見媽媽每天帶很多牛奶回來給她;爸爸為她量身定製減肥餐,每天早上準備一個雞蛋、一個蘋果,陪她去公園跑步;在她患上雙相情感障礙的時候,翻遍書籍幫她找解決辦法。
在養病的日子裡,依慧的心也被一點點喚醒。
每每談到那段回憶,依慧都會想起媽媽對她說過的兩句話:
「你看,你吃的也不多,我跟你爸工資也挺高的,養你沒一點問題,所以你哪怕不工作也沒問題。」
「哎呀,我現在想通了,只要你開心,你哪怕不談戀愛不結婚,也沒問題。」
這兩句話,給處於人生低谷的周依慧開啟了一扇大門。
在過去28年的人生里,她一直覺得自己不被接納,不被愛。
她用生病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用逃離的姿態面對家庭,沉浸在奢靡娛樂里,燃燒自己的生命。
但當媽媽說出那兩句話的時候,依慧才感受到一種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原來,不管自己怎麼樣,父母都是接納我的。」
在感受到被愛的時候,一種感恩的情緒也慢慢在她的內心升騰而起。
只是,面對病魔的困擾,依慧仍然覺得無力。
長期吃藥,讓她頭很昏迷,產生自殺的念頭。
出院後,她不停地自殺,可老天爺每一次都挽留住了她。
在無數次的自殺失敗後,依慧放棄了。
也正是這些失敗的自殺體驗,讓她轉變了想法:「既然死不掉,那就好好活著吧。」
她開始每天問自己:活著到底有什麼用呢?
帶著這個疑問,她去見了自己的師傅。
在談論中,一句「你來這個世界上,是有任務的」,打在了她的心上。
在似懂非懂中,她堅定著自己要好好活下去的心。
她想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會走向哪裡。
那年,她29歲,拖著殘缺不堪的身體和心靈,踏上了內在成長的學習旅程。
種下向內成長的種子,收穫整片森林
1999年,依慧三十而立。
她再次孤身闖深圳,但這一次,不是為了逃離,而是真實的面對自我。
她開啟了內在成長的旅途。
整個一年,她不停地學習,在報紙上找課程上,徹夜看書。
每一次學習的經歷,彷彿都在為她的內心按下一個「確認鍵」。
一顆成長的種子,在依慧的心裡不停成長起來。
某天,在一次親子的課程上,依慧聽到很多的父母都在控訴自己的孩子,責罵他們不懂事、學習不好、不聽話。
依慧的內心,瞬間升起了憤怒。
那一刻,她舉起手,站了起來。
「你們根本不懂孩子的心理,你們根本不了解父母的肯定之於孩子的重要性,你們對孩子的嚴厲、苛刻,以及否定,真的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很深的印記、很深的傷害。」
說完一席話後,依慧哭出了聲。
現場的父母們都被震驚得啞口無言。課堂的老師跑到依慧的身邊,激動地說道:
「你分享的太好了,我們從來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心聲是這樣的。」
很多人都在問依慧是做什麼工作的。
她只是搖搖頭,淡淡地說道:「我什麼也不做,我就是愛學心理學。」
也是在那一刻,依慧突然發現——「原來自信,是可以慢慢向內尋找出來的。」
她變得越來越愛分享自己學習到的知識,也接收到了很多的肯定。
大家都對她說:「依慧,你就是做老師的命。」
如今,每次想起這句話,她都感慨:「當時的我,真的覺得嚇死了,我這樣一個人,怎麼能當老師呢?」
可就是這樣,在眾多的機緣指引下,依慧真的踏出了這步。
2005年,她創建了一個培訓公司,集合了很多國外的頂尖心理學大師。
她帶著敬畏和謙卑,一直跟著老師們學習。那種感覺,就像泡在一個課堂里,完全的接受心靈的洗禮。
依慧對大師們產生膜拜之心,讚歎的同時,內心想當老師的願心也越來越強烈。
有一次,在課堂上,她遇見了自己的「內在小孩」。
在冥想中,她看見了,在一個窗子前,一個小女孩孤獨地坐著。
那時的依慧並不理解,她問老師自己為什麼會看見這個畫面。
老師反問她:「你最想說什麼話?」
「我最想說的話,就是,我想跟媽媽說,我很乖的,你不要把我放在別人家。我很乖的,我會聽話的,你把我帶回家吧。」
話音落地,依慧便哭得撕心裂肺。
隱藏在她內在多年的悲傷,頃刻間翻湧而出。
「我也不知道,我曾經是那麼的害怕被遺棄。」
在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後,依慧想要探索生命的心也愈加強烈,求知慾被燃燒。
她想看看,自己的創傷還有多少,自己的生命到底還可以怎麼活。
這種直面的勇氣,也激勵著她不斷穿越傷痛,一步步開啟著未被發現的生命之禮。
穿越傷痛,愛和療愈開始發生
2005年,依慧辦培訓班的時候,發下大願:「我要幫助10萬家庭。」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做到?真的可以實現嗎?
在恐懼、擔憂的情緒紛紛向她發起挑戰的時候,依慧還是選擇了堅定自己的初心:「把我的生命故事分享出去,能撈一個是一個。」
2009年,依慧做到了,她開展了無數個線下課堂,幫助了數十萬的家庭,也正式成為了一名內在成長的老師。
目標達成,初心還在繼續。40歲這年,她再次發願:「我要支持2億人,活出生命的喜悅和綻放。」
2億,不是10萬。旁人以為依慧瘋了,質疑她:「2億人的資源從何而來?」
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條路艱難,但不會有盡頭。
也是在這個願心發出之後,依慧吸引到了張德芬老師。
她們一起聊著內在成長的歷程。
張德芬老師帶著依慧去上療愈的課程,邀請她作為自己新書發布會的演講嘉賓。
一次又一次的善緣積累,依慧的資源也來了。
她成為了張德芬空間簽約的第一位內在成長導師,與更多的生命相識、相知,一起直面和療愈生命的傷痛。
在這個過程中,依慧每時每刻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蹟。
身體上,曾經她是一個標準的病貓子,各種病總是纏上她。
但在一次又一次療愈的過程中,身體也給了她正向的回饋。
她接納著自己的身體,照顧疼惜著它,並發自內心的善用它。
在家裡,依慧從曾經的叛逆小孩,成為了家人的開心果。
在人際關係里,她也總能看見和理解別人的不容易,生出更多的包容心和慈悲心。
各種變化,都讓依慧從內到外散發著輕盈感。
也讓她更深刻地理解著那句:
「生命就是跟自己的關係。當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便能接納世界的不完美;當你跟自己和解了,便是和世界和解。」
這種真實的療愈和改變,讓依慧更加篤定了內在成長的這條道路。
懷抱著「能撈一個是一個」的願心,她希望能給更多經歷著至暗時刻的人,點亮哪怕一絲微光。
升起感恩之心,愛每一個生命
一直到今年,依慧成為內在成長導師已經有整整13個年頭了。
日復一日地學習、備課,與各種各樣的生命產生鏈接,給予他們真實的愛和溫暖。
有人曾問她:「你為什麼這麼累,還願意去支持這些學員?」
她哽咽了,緩緩說道:「因為我經歷過那些絕望、那些黑暗。」
或許,正因為淋過雨,才總想著給雨中的人撐把傘。
每次來上依慧課程的學員們,都帶著自己的生命傷痛。
可無論她們的傷痛是什麼形狀,甚至在外人看來這些傷痛是難以啟齒的、羞愧的、奇怪的......
依慧都會給予溫柔的允許、尊重、接納。
就像她自己說得那樣:「我都經歷過那麼多慘痛的事情了,所以我看待每一個人都是接納的,我不覺得他們奇怪。」
曾經,依慧碰到一個女學員,每天在群里給她寫詩。上課的時候,她卻遠離人群,更不允許依慧碰她、抱她。
依慧選擇了允許,允許她待在她認為安全的區域。
到了第二天,女學員開始嘔吐,就像一種「清理」正在她的身體中發生。
到了第三天,女學員選擇了融入集體。她開始靠近依慧,並用身體舞動進行情緒上的釋放。
那天的課堂上,每一個見證了這場身體舞動的人,都哭了。彷彿,見證了一個生命慢慢慢慢覺醒的過程。
這個從一開始把自己隔離起來的女人,逐漸願意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故事。
也是在那時,依慧才知道,眼前這個如此不安的女人,曾經也被綁進過精神病院,所以她特別的沒有安全感,她不能讓別人碰她的身體,而且對身體有著很深的羞恥。
13年的時間,依慧遇見了太多太多震撼她內心的生命故事,也共同見證過太多的生命奇蹟。
那是從低谷開出的,一朵朵燦爛的生命之花。
很多遇見依慧的人,都說她的身上充滿了愛的能量。那些從低谷絕境走出來的學員,更是把依慧當作自己生命的貴人。
可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這麼大的功勞。
如她所說:
「有些生命,遇見了就是緣分在共振,一起去創造很多的奇蹟。其實這個功勞不屬於我,我只是一個管道,是我們共創的。
我自殺那麼多次,老天爺都不收我,就是留著我好好乾活的。
我去幫老天爺打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不需要經歷我的這些痛苦,而是讓他們可以直接下載,直接成為,直接活出那個愛的本質,這就是我的一個發心。」
*作者:周依慧,張德芬空間獨家導師、環球夫人導師、美國ACHE催眠師國際女性論壇十佳傑出女性、知名大學女性EMBA特聘導師。
*來源:周依慧(ID:zhouyihui1004),幸福的美妙之處在於能引發慈悲,想要為他人帶來幸福。在為他人增進幸福的過程中,自己的幸福感會變得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