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說:「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人生中,莫過於人心難測,人情如紙薄。
不管什麼時候,有人辦事,總會方便許多,然而人情也是最容易使人走向散場的。
人情之中充滿無奈
那年,我在小鎮上上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不好不壞。
期中考試過後,我媽去學校了解我的學習情況。
數學老師當著很多老師的面直接對我媽說:「你家孩子學習成績太差了,好好教教。」
我現在都能想像得到我媽當時無地自容的表情。
老媽回到家,只是跟我學了數學老師說的一番話,沒過多久,我和老媽在一起擇菜。
老媽說:「到時給你們數學老師送點禮物,讓她多關照關照你。」
我直接拒絕,說不需要,我討厭數學老師。
最後有沒有送,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當時真的很反感送禮這事。
老媽其實也不想送禮,她也是出於無奈才想著要送點東西給老師,想讓對方多關照我。
很多時候,不送禮,就辦不成事。
想讓領導提拔你,私下肯定少不了寒暄送禮;
想快點把事情辦好,肯定要對對方陪笑彎腰;
想讓對方少找點麻煩,肯定少不了讓對方錢包鼓點;
……
他們想送禮嗎?
他們也不想,也很無奈,但是沒有辦法,人與人之間就是人情往來,互惠互利。
不是什麼人情都能接的
一旦遇到什麼事情,隨隨便便就會有人來幫助你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沒有窮富之分了。
人情一定是建立在雙方互換價值、利益共贏的基礎上的。
別人幫不幫你,會首先考慮會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對自己有沒有傷害。
在助人為樂之前,肯定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
看過一則故事:
一個分公司的老總,被很多下屬拍馬屁、獻殷勤
因為這位老總一旦辭職,那麼下一任該提拔誰,他就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表面上對下屬的馬屁視而不見,但私底下也會收點他們的好處。
但是錢財一般不會收。
現在的人很精明,會錄音,會拍視頻,一旦這些流露出去,這位老總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該收的禮會收,不該收的絕不會收。
人情,也是要分事情,分情況的。
如果接了一份自己力不能及的,最好放手,不然只會害了自己。
適當的用人情,能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不能過度。
過度地消耗自己的人情,只會讓自己和對方之間越走越遠。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