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一句話:
「生而為人,註定是孤獨的,你要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有多少友情,現在唯一的聯繫方式,就是點贊,有多少親情,已經屏蔽了好友圈,大家都忙著自己的生活,工作。
下了班,不是回家葛優躺,就是忙著孩子的日常。
到現在越活越孤單,翻開通訊錄,不知道該打給誰,打開微信朋友圈,沒有一條是點贊回復我的,QQ也變成了遊戲賬號。
能聯繫的人越來越少,重要的人更是沒有幾個,而剩下的人,感情也越來越好了,他們不是「無話不歡」,而是「無話不慌」。
張嘉佳曾說過:
「人和人之間舒服的關係,就是可以隨時說話」。
人這一生,遇到的人很多,能說話的也不少,但能隨時隨地,可以和你聊天的人,卻很少。
唐代詩壇,有一種友誼叫做「元白」組合,那就是元稹和白居易。
這兩人,家境一樣,性格相同,年少時都曾辜負過初戀,做人又嫉惡如仇,為官還不善逢迎。
這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哪怕就是分開,也能做到心有靈犀。
據說有一次,元稹被派去四川出差,白居易被朋友拉去長安郊外游曲江,玩著玩著,情緒就低落了,還提筆寫了一首詩,大夥一問才知道,他這是想元稹了。
好巧不巧的是,十多天之後,白居易也收到了元稹的一封信,說元稹到達涼州後,做了一個夢,同樣夢到了白居易,也跟白居易一起再游曲江。
他們在一起時,就日日攜手,無話不談。哪怕後來,因朝廷打壓,被迫分開,倆人也常常以詩傳情,訴說想念。
魯迅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真正的知己好友,就是無話不談,開心時一起樂,難過時一起扛,一切盡在言語中,沒有隔閡,沒有距離,心與心相交,情比情真誠。
而不是利用當先,我把你當知己,你把我當螻蟻,有困難找我,有利益躲我。
在這個快節奏時代,大家都很忙,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說話,而是不敢說話,別人不曾身臨其境,又怎能感同身受。
所以,那個能隨時和你說話的人,必定是懂你的,也是在乎你的,他們也許不在身邊,卻在心上。
有一句話說得好,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真正的知己,是一份懂得,一份相知,一份淡淡的陪伴。
好的感情,不是天天在一起,無話不歡,而是無話也不曾忘記。是的懂別人,是一種欣喜,被人讀懂,是一種幸福。
原來人世間,最好的相遇不是路上,而是在心上,最好的感情,不是無話不歡,而是無話不慌。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便是暢所欲言,無顧忌,相對無言,又默契,不常聯繫,還惦念,你不討好我,我也不巴結你。相互理解,彼此包容,還特別尊敬。一生太短,願我們都可以找到,那個聊得來的人,攜手並肩過余生。
花兒在美也不一定要摘下來擁有,而是每次經過時聞聞花香欣賞片刻也挺好,相知相惜,彼此關懷,不常聯繫,卻時有惦念。如此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