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不少女人,在婚姻里活得卑微且委屈。
她們有的因太喜歡這個男人,而患得患失,不斷付出、卑微討好,卻一次次被現實刺痛了心。
當然也有些女人,她們也許不愛丈夫,但因為沒有穩定收入,不得不刻意討好男人,想要乞求一個完整的家庭,卻求而不得、屢屢受挫。
而,有些男人面對妻子的默默付出,從一開始的心疼到麻木再到嫌棄,開始指責女人各方面的不足與缺點。
為什麼大家明明都是那麼好的「好人」,卻在婚姻里互相折磨,活成「仇人」?
為什麼彼此都付出愛與金錢,卻難以維持一份樸實無華的婚姻?
這不禁讓我們深思:我們該如何經營親密關係?
最近有幸遇到胡慎之在《重建親密關係》,關於婚姻「討好」背後的本質以及親密關係經營的奧秘,逐漸明晰且通透。
原來,婚姻里過度討好或指責,都是把對方看成一個壞人。
01. 討好與指責伴侶的本質
婚姻是一座圍城,交集著各種複製的人性與博弈,想要經營好並非一件易事。
在結婚之前,多半是因為相愛,至少是不討厭的,但為何經營不善呢?除了客觀的經濟條件以外,更深層次就是我們的人性與自私作祟。
正如,亦舒所說的那樣:「在婚姻面前,愛情太渺小,真正的阻力並非他人的壓力和低看,那是流淌在骨子裡的基因,敏感,脆弱。」
很多夫妻在婚姻中充滿各種卑微討好以及嫌棄指責,卻把這一切歸結於遇人不淑或者對方的錯與壞,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重建親密關係》告訴我們:「無論是討好還是指責,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把對方看成一個壞人。指責是直接說對方不好,而討好是間接說對方不好。」
誠然如此,討好的一方一般而言,心理是委屈的,認為只要自己這樣對待別人,別人才會說你好,才不會對你發脾氣。這個時候,你討好的對象在你心裡是一個壞人,他不尊重你,不顧及你的感受,甚至像暴君一樣呵斥你。
那為什麼我們會在婚姻中討好或指責伴侶?本質又是什麼?
胡慎之在書中提及到,「總是討好別人,通常是因為自己在內心覺得自己不行,認為只有自己表現好才能讓對方離不開,才有一個容身的地方,這是一種很卑微的心態。
而,總是指責別人的人,表面上強勢,實際上內心的自卑的,通過美化自己、醜化他人來獲得強烈的優越感。因為只有對方是錯的,不好的,自己才有權去支配對方、嫌棄對方……」
無論是討好還是指責,都是把對方看做一個壞人,不太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需求,害怕被傷害,一直以一種消極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那一份脆弱。
02. 該怎麼應對?
討好與指責,在我們日常夫妻關係中很常見。
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討好,另一方多半就是指責型。胡慎之告訴我們想要調整好夫妻相處模式,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明白到這是自己的功課,不能要求對方改變。無論你是習慣討好或者指責辦法,都要明白到這只是自己應對問題的模式,並不是對方的問題。
第二,我們得需要更好呈現自己,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祈求或渴望。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更加積極的回應與溝通方式,不要把對方看成敵人,以一種敵對的方式溝通,他人怎麼可能願意跟你親近?
第三,嘗試把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無論討好還是指責,我們都把重點放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上,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只有當我們看見對方,理解對方,我們允許對方呈現這種脆弱,彼此關係就會更親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包括現在,我都潛意識會採用一種討好的方式來跟伴侶溝通。這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不強大,無論是賺錢能力亦或是享受獨處能力都有待提升,不夠接納自己,當然也就把對方看做一個壞人,畢竟一直付出多少還是有點委屈,而這種討好傾向,讓我的內心備受煎熬。
而,我的伴侶因為工作與收入越比我優異,家庭地位越發高企,對我的指責更是比以往多很多。我越是討好對方,不敢停下來更不敢不付出,對方就越是指責或醜化我,看到的都是我的缺點與不足,而他獲得了短暫優越感但內心卻焦慮不開心。
這是人性的真實。
這是我自己應對問題的模式,並不是對方的問題。
我得學會強大起來,也更接納現在不完美的自己,真實說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併當對方在指責的時候看出你的脆弱以及內在的真實想法,彼此能接納對方與自己的脆弱、壓力以及不完美,也許我們的關係才會迎來新的轉機。
03.寫在最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經營婚姻與親密關係那麼複雜與麻煩,為什麼還要結婚,這不是添堵嗎?
思考問題又回到原點:我們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
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但本質上就是為了對抗孤獨,追尋幸福。
胡慎之在《重建親密關係》提及到,「當你真正關注一個人,真正看見一個人,感受到那個人心裡有你時,親密關係就建立了。」
單身很瀟洒、很自在,但也有孤獨需要陪伴的時刻,戀愛結婚也許會有一地雞毛的時候,但也有甜蜜恩愛,更深層次的滿足以及成長的機會。
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別忘記好好愛自己。
如果人生旅途上,你已攜手找到了伴侶,那麼就一路陪伴著共享這世界的繁華與愛恨情仇吧。
愛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也需要用心,更需要包容。
「為你,千千萬萬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