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健」今年39歲,因為他在廣州工作的同時,又在廣州買了房子,所以他平時很少有時間回到老家,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他才會回去看望母親和弟弟一家。
他曾多次邀請過母親來自己這邊居住,但母親認為自己在大城市住得不習慣就拒絕了這件事。
見母親堅持要留在老家跟著弟弟生活,張有健便每個月向母親支付1000元當作贍養費,如果母親產生了其他開銷的話,則由張有健和弟弟共同分攤這筆費用!
明白弟弟一家要照顧母親不容易,張有健經常會額外的給弟弟一些錢當作補償,有時候弟弟要求他平攤母親的額外開銷時,他也很少會和弟弟去算這這些錢!
起初弟弟每年要求分攤的錢還在張有健能夠承受的範圍,沒想到幾年後弟弟向他要錢的頻率就越來越高了,理由也越來越多了!
2022年8月份母親生病住進了醫院以後,弟弟更是對張有健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認為哥哥條件比自己好,應該承擔母親所有的治療費用。
面對弟弟提出的這個要求,以及母親在母親聲淚俱下地勸說下,張有健是否會不顧妻子反對同意這件事情?
弟弟認為自己養了母親許多年,但有人卻不這麼認為!
早在2012年的時候張有健就曾邀請過母親前來廣州生活,可是由於弟弟和弟媳不同意這件事情,母親才沒能從老家來到廣州。
雖然母親聲稱自己來廣州會生活得很不習慣,但張有健知道弟弟為何會堅持要母親留下來與他們同住。張有健認為弟弟和弟媳留下母親的原因僅僅是讓母親留下來幫忙照料小孩。
因為這件事情張有健和弟弟發生了多次爭吵,後續見到哥哥一直在念叨這件事情,弟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做出了一個承諾,他表示以後母親的養老問題由他家來承擔!
母親剛住進弟弟家的那幾年,弟弟確實沒有找張有健要過錢,但隨著母親在2017年查出患有疾病後弟弟就轉變了態度,他認為哥哥應該和自己分攤母親的開銷。
見到哥哥不回應自己,弟弟他又跑到了眾多親戚面前聲稱母親這些年一直由自己在贍養,而遠在廣州的哥哥卻對母親不管不顧。
發現自己遭到了親戚的議論後,張有健也覺得自己應該出錢贍養母親,所以他就回家和弟弟協商了贍養母親的事情。
張有健每月給母親1000元,母親的其他開銷由兄弟二人平攤!這是當時張有健回到老家與弟弟協商出來的方案。
事後張有健一直在嚴格的執行這個方案,他每個月都會給母親一筆錢,並積極的和弟弟一同分攤母親的額外費用,知道弟弟這些年照顧母親很不容易,他還多次額外的給了弟弟一些錢。
本以為大家可以一直按照原先制定的這個方案贍養母親,沒想到從2020年9月份開始弟弟就頻繁地通過各種理由向張有健要錢。起初張有健並不會拒絕弟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慢慢地拒絕起了弟弟!
因為張有健不肯像以前一樣給自己錢以後,弟弟和他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差,哪怕母親出面勸說二人要和諧相處,但張有健和弟弟依舊鬧的不可開交。
按照弟弟的說法,他這些年一直在貼切地照顧母親贍養母親,有許多開銷是哥哥看不到的,哥哥遠在外地,每個月給的一千元錢並不夠母親的日常開銷!
聽到小叔子這番話以後,張有健的妻子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她並不認為小叔子贍養了婆婆這麼多年。她反而覺得婆婆這些年住在小叔子家其實是在補貼和幫助小叔子家。
比如小叔子家的孩子念幼兒園的時候都是婆婆每天接送上下學的,而且那段時間小叔子家中的家務活也是婆婆在做,就連他們每個月給婆婆的一千元錢有時候也會被補貼在小叔子的小孩身上!
雙方在這件事情上發生分歧後,兩家人並沒有鬧到需要親戚出面調解糾紛的地步,可是隨著2022年8月份母親生病住進了醫院以後,張有健還是和弟弟找來了親戚解決這起糾紛,因為他們兩人都拒絕承擔母親的醫藥費!
弟弟認為自己贍養了母親這麼多年,哥哥條件這麼好,就應該承擔母親的所有醫藥費。
可張有健卻覺得自己每個月都有給母親贍養費的同時,還額外給了不少錢,所以他拒絕承擔母親的全部治療費用。
在這期間母親也多次站在了弟弟這邊說話,他曾聲淚俱下地勸說大兒子張有健不要和弟弟計較這些,因為弟弟的家庭條件沒他好!
後續經過親戚的出面調解,張有健和弟弟還是同意了按照原先的方案共同承擔母親這次的醫藥費。
他們離開後,有親戚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們這次雖然解決了糾紛,但以後還是會因為這件事發生矛盾,因為他們兄弟二人誰都不肯吃虧!
2022年9月份母親病好出院後,張有健直接返回了廣州,他在離開時弟弟對他提出了一個要求,他想要讓母親去廣州的哥哥家生活兩年。張有健並沒有回應弟弟,而是直接離開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