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41歲的年紀,在經歷了很多事之後,也想了一些。今後我,只有做以下3件事,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01.【百善孝為先】—孝敬父親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很多網友看到這會提出疑問:「那你的母親呢?」其實我的母親在2016年10月6日由於心源性猝死,過世了,享年60歲。
現在是我父親一個人生活,每每看到他老去的樣子,想起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養育成人的艱辛,我不禁心酸,為什麼在母親生前我不能好好盡孝呢?
這幾年過來,我體會到:在母親過世後,才想起盡孝,有用嗎?花錢進行什麼風光大葬,什麼守孝3年,那些都是沒實質性的東西,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根本沒什麼意義。
我今後能做到的是:盡心儘力地奉養父親,父親在世的時候,需要幫助就出現在他身邊;自己多抽出時間去陪伴父親,陪他說說話,聽父親嘮嘮生活瑣事;給予他精神上更多的關愛;這就是我的孝敬。
其實每個人的父母要求的東西不多,他們要的不是兒女在物質生活上的給予,而是來自兒女真正的對父母的愛、陪伴、關懷和問候。
→02.【吸煙有害健康】—戒煙
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二手煙給家人帶來的傷害更大,創文創衛,共創無煙環境,但為什麼總是戒不掉呢?
我也看了很多關於「戒煙」的視頻,說什麼小技巧、方法等等;也試過用電子煙(這個對身體傷害更大),甚至用過戒煙貼和藥物,結果都沒起到什麼好的作用;過一段時間又抽起來了,反而倒是提高了煙癮。
自己反思下來,說什麼戒煙困難、痛苦、無奈、心煩都是借口;自己的周圍也有戒煙成功的朋友,說戒就戒了,沒看過也沒用過上面這些東西;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沒有決心和持之以恆的意志力。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定一個決心—「戒煙」。
→03.【眼界和格局】—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我大學畢業後(透露一下,我的專業是房屋建築工程),分到了一家國企公司實習,同時進來的還有一位學校的畢業生。剛進公司,施工組每天跟著師傅忙得團團轉,施工放線、抄水平、現場監督、學習編製施工方案、晚上還要看圖紙,熟悉施工技術規範等。幾個月下來,心高氣傲的我開始抱怨了,這工作也太累了,工資也不高,憑我的學歷不能找個好點的工作嗎?於是我不停地打電話聯繫,準備跳槽。
相比之下,我的這位新同事倒是很淡定,還時不時勸我穩住,結果第5個月我就跳槽了,去了一家私企(當時給的工資不錯)。
2年過去了,我的這位同事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和總結,提高很快,做了施工組副組長,還評上了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工資待遇也漲上去了,下一步還有很大的晉陞空間,而我還只是個私企的施工員。
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沒有考慮長遠的發展方向,把自己設定在了一個小圈子裡,枉費了寶貴的光陰。
所以說,我的眼界決定了我的格局,也影響了我的命運。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
這是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說過的一句名言,以我們現在的眼界和格局,真正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答案是:「不能」。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下面是我自己提高眼界的幾點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方法1:肯定是多看書,去書店購買或者網上瀏覽;也可以聽書,聽一些有啟發意義的書。此處引用頭條某領域大V的一句話:「人的吸收能力有限,一本書中,只要我們能吸收其中20%的精華,就已足夠。」所以,聽書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相對高效的閱讀行為。
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和看八卦新聞的時間,讓自己沉浸在書的世界裡,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視野和眼界自然也就寬了,讀書聽書還能讓你平靜心態。
方法2:如果你有條件和時間的話,去欣賞一下我們國家美麗的大好河山,去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去感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方法3:很直接,看一下頭條各個領域大V的文章(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學習到多方面的知識),了解對一個事件或者觀點從他們的角度是怎麼認為的?他們考慮問題的方向是什麼呢?對提高自己的思維邏輯有幫助,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順便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喲!
綜上所述,就是我41歲後必須做的3件事。我一直相信一句話:「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邏輯、眼界與格局,那你終將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
以上,希望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