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人一輩子就是吃三次席,出生一次,結婚一次,去世一次。但是自己的席,往往是自己吃不到,或者吃不飽。
人生大事是什麼?無外乎,生老病死。
所以人們又常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電影《人生大事》是以殯葬服務從業者莫三妹的經歷展開,在一次工作中他遇到了外婆去世的女孩小文,兩個人從開始的互相折磨、互相嫌棄,到後來彼此關心、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劇情有淚點,也有笑點,這不就是我們悲喜交加的人生嗎?
人生苦短,眾生皆苦。
可是有那麼一點點的甜,生活就有了期盼。
1.
莫三妹的生活,可以說是很苦。
拿他朋友的話來說:你不就是被女朋友戴了綠帽子嗎?不就是被冤枉偷了錢嗎?不就是女朋友和別人好了好?不就是那個人正好是當年和你打架的人嗎?
這樣的生活,真實又狗血,讓人無法忍受卻又無法逃避。
但是苦逼的生活,終究也有一些甜。
他遇到了剋星一般的「小哪吒」,小哪吒逼著他把外婆交出來,他卻殘忍地說:你外婆被燒了,變成煙飛走了。朋友責怪他:沒有一點童心。
在看到小哪吒傷心難過之後,他又不忍心地說:是飛走了,但是飛到了天上,變成了星星。
小哪吒的出現讓他開始懂得溫柔和責任,也讓他與父親和解,明白了父親堅持和期望,也明白自己工作的意義,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從剋星,到吉祥物,「哪吒」小文讓莫三妹踏著生活的苦,找到了生活的甜。
2.
小文的生活無疑也是苦的。
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也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被舅媽和表哥嫌棄。
她生活的甜,開始是外婆,後來是三哥。
外婆不是什麼科學育兒的典範,但她對小文的愛,沒有技巧,全是感情。
她教會了小文珍惜糧食,關心他人,教會她路都在鼻子下面,有嘴巴、能問路,就永遠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而三哥原來是一個已經失去生活及工作熱情的人,在小文的溫暖下,重拾了生活的希望,同時他也溫暖著小文,讓小文找到了家的感覺,找回了失去已久的父愛。
小文在和莫三妹生活的日子裡,找到了家,找到了爸爸,找到了關心愛護自己的人,也找回了與外婆有關的珍貴回憶。
小文的甜,是在溫暖別人的同時,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暖。
3.
小文的外婆其實也是苦的。
電影中雖然並沒有正面講述外婆的故事,但是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外婆的悲苦人生。
本來是有兒有女,但是叛逆的女兒在生了不知道誰的孩子之後,就下落不明;兒子雖然有家庭有妻兒,但卻是個妻管嚴;而兒媳婦,一直容不下小文,想必和婆婆的關係也好不到哪去。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兒女幫扶的老太太,自己拉扯著一個孤苦伶仃的外孫女。
生活的苦,流言蜚語的苦,身體病痛的苦,她承受的也很多很多。
但就是這樣的苦日子,從她和小文語音時洪亮、溫暖的語音,愛打麻將、愛跳廣場舞的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外婆始終是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
外婆的甜,也許是小文帶來的牽掛和希望,也許也來自於堅韌、樂觀的生活態度。她的甜,是小文帶來的,也是自己為自己找的。
4.
莫三妹的父親老莫也是苦的。
從事殯葬行業的他,看慣了生死,對待自己的死毫無畏懼和遺憾,唯獨放不下的就是早亡的二兒子。
老莫的苦,來自於喪子的悲痛,更來自於外人對他職業的歧視和不理解。
為了一個死人,搭進去一個活人。誰能幹出這樣的傻事?老莫干出來了,外人眼中的他,也許就是一個「不吉利」行業的偏執狂。
更有甚者,會說出,「這個行業不吉利,所以才剋死了自己兒子」,這樣誅心的話。
這樣的歧視、不理解,老莫聽到的肯定很多。
但是看到跳廣場舞的老莫,看著掛著寶寶保溫杯、卻偷偷裝滿酒的老莫,我也看到了他與生活的和解,看到了和《活著》中福貴一樣的精神。
他的生活也有甜,他的甜來自於小兒子雖然不爭氣、但仍然讓他看到了進步和希望,來自於孝順的、一直關心和照顧他的女兒,更來自於雖然從事「不吉利」的行業,但是始終堅信自己職業的意義,也看透了生命的意義。
後記
電影是以殯葬服務業為切入點,但並不僅是展現這一行業,也並不單單是殯葬服務從業人員的故事,他更是以此來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就像小說《活著》所講,活著就是活著本身,因為這難得一次的生命,所以不管再苦還是再難,甩開膀子活一場,才對得起來世間這一趟。
而《人生大事》也告訴了我們,除了死,都是小事。
即便人生苦短,我們也能找到那短暫的甜。為了這一剎那的甜、一瞬間的暖,我們也該昂起頭來,揚起臉,好好地活一場。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對於這個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呢,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往期文章:
我是賣雞湯的語文課代表,愛生活,愛嘮叨,關注我,一起追劇、聽歌、讀書,一起發現生活的美好!
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