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關係相處中,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對於關係處理的「二元論」。平時工作中我也發現有些人容易存在這個現象。如果有人對我好,我也會投桃報李,付出自己的一切來對待別人;要是有人對我不好,我就會報復,甚至採取極端的做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乍一看,這樣的認知也挺合理的,對人也有邊界感,然而這也會導致他們的人際關係裡面出現問題。會跟同事吵架、與朋友產生矛盾、和身邊的伴侶發生激烈爭吵。輾轉反側之後,來來往往,發現身邊竟無一個親密之人。
這裡面主要是什麼問題呢?
主要是這樣的做法太「絕對化」了,缺乏同理心,缺少對於人全面、客觀地認識,存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局面,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太周到,從而造成他人不適,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這麼說可能不太好理解,舉個例子就清楚了。
你在單位上班,很努力,做事情很有幹勁,領導交代你什麼任務都能很好完成;但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你缺少方法,為人比較耿直,不善於團隊合作。每當領導告訴你需要和團隊配合時,你都表示不需要,我自己一個人也能幹好的,委婉的跟領導表示拒絕。
這樣的決策雖然不會讓你工作效率受到影響,但是你在工作當中人際關係一定不佳。因為這裡面個體的決策,導致了團隊效率的下降;看似你很努力,認真地完成工作,然而忽視了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會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得糟糕。
大家在背後就會議論你:「瞧,這個人又獨來獨往了,很死板,什麼工作都自己干,算了,由他去吧。」
確實你沒有壞心,也不是說給同事們添了麻煩,可是在社會裡相處,你總得需要與他人建立聯繫,太關注自己忽視同伴,就會遭遇孤立。
這種現象在體制內很多,體制內工作混得比較好的都是能來事、人際關係好的人,除了做事以外還會為人,跟領導相處不錯,提拔比較快。光顧著做事的人,卻得不到關照,工作了一輩子也還是原地踏步。
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反思自己了,思考一下自己在工作當中有沒有出現團隊合作方面的問題,人際關係出現困擾。
此外,也有一個尖銳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善良帶點鋒芒、不懦弱得不到尊重的問題,強大了被人孤立,這跟「強大」本身沒有任何關係。人際關係要保持融洽,不是「強大」了別人就會喜歡我,而是「我強大了能否給別人帶來幫助」才能維持好這個關係。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需要」。需要是人個體對於內部和外界的需求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存在利益和關係上的需要的。
我和你接觸,保持聯繫,除了你人好、讓我欣賞之外,我也能從你身上獲得自身的需要。這個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也有情感、精神層面的,我缺乏安全感,你很體貼、溫柔,那麼我就會尊重你,很願意與你親近去進行交往。要是你身上沒有這些特質,我也就不再喜歡你了,會和你保持距離。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說法部分是合理的,但也決不是人際關係相處的「絕對論」,善良了就會被別人欺負,得不到尊重,於是我就不該善良。如果陷入了這樣的「二元關係」中,人際關係是很難相處好的,因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想得太簡單了,忽視了人本身的複雜性。
在這個世界上,人要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做好三點:
1、善良。善良是人際關係的基礎,心思要正,人可以做錯事情,沒關係,但是初心一定要保持善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心存善心,即使再有矛盾,發生衝突,別人事後也會重新和你恢復關係。
2、同理心。要善於為他人考慮,在保持邊界、接納自己的同時,允許自己釋放同理的狀態去照顧別人。別人有困難主動幫助,釋放熱情去溫暖別人,這也能收穫不錯的良緣。
3、真誠。對他人真誠,對自己溫柔,無論對誰都保持理解之意,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可以真誠、友好地去進行溝通。當自己強大以後,也不會恃強凌弱,尊重和體諒弱小的群體。
假如能保持這三種心態,並能在行為上有所體現,人際關係是不會差的,不管時間多久,你在別人心中都會保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