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2021年10月08日21:49:23 情感 1766

這是微夢小院,點擊右上方「關注」,與你分享情感成長,一起擁抱溫暖!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文/北望 | 圖/《螢火之森》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想要生活過得好,臉上就要時常帶著笑。


格拉索也說:「笑,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鎮靜劑。


然而,隨著人們長大,被現實的壓力壓得不像話,好像總是很難笑得出來。即便笑得出來,也不是真正的快樂。


不信,你可以去問下周邊朋友一個問題:「你快樂嗎?」我猜大多數人不會眨巴著眼睛毫不猶豫地回答你:「我很快樂啊!」


「小孩眼裡才有光,大人眼裡只有疲憊和辛酸。」


只是,人生那麼長,一路疲憊地走,還不如選擇快樂點去面對。理查德·瓦格納就告訴我們:「快樂不在於事情,而在於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要快樂生活努力工作。哪怕只是一個人,按下面說的5方面去做,也可以生活得很快樂呀!


01.保持作息規律


蕭伯納說:「上帝完成了創造世界的工作,第七天就歇手休息了。


在生命的長河裡,你不僅要保持奮鬥,還要懂得讓自己休息。所謂「勞逸結合」,便是這樣一個道理。


特別是現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更要注意保持作息規律。這對於一個人能否快樂生活很重要——作息規律給你打造一個健康、積極的體魄,相當於打好基礎。


有點可惜的是,現實中,基礎沒打好的人是大多數。在作息不規律這方面,我周圍就有許多人有話說了。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朋友酸橘二十幾歲時對工作滿腔熱血,天天搬磚到深夜。她說:「當時沒什麼感覺,兩三年後,月經不調、乳腺增生、頭痛、衰老等問題集中爆發。」


碼農小馬則顯得淡定些:「會不會死不一定,但一定會丑。」


干銷售的多多聽了想反駁:「長期作息不規律,我覺得死是一定的,而且比作息規律的人壽命要短,只不過什麼時候死,就不知道了。」


文案策劃師洋蔥聽完跟著慌了:「慘了慘了,你們說的好像都是真的,我經常忙得顛三倒四,時間長了發現我越來越傻,腦子遲鈍,情緒也不太穩定,甚至消極怠工了。」


這些當然了,人又不是機器,怎麼能像永動機一樣?連梅蘭芳大師都說了:「我們在堅持工作之外,還必須養成堅持休息的習慣。


作息不規律,身體不健康,心情不漂亮,離快樂生活可就遠了。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02.做好每日規劃


當你給自己打好「快樂生活」的基礎後,還得學會有規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雜亂無章只會牽出你混亂、煩躁的情緒,快樂則會繞道而行。


偉人恩格斯說過:「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你作息正常,卻在醒來後迷茫,那也離快樂生活還有段距離了。


想要快樂生活,記得給自己做日規劃。這樣做,可以減少你一天下來無所事事的罪惡感。


在改變之前,我就像一隻無頭蒼蠅,有時候逼自己早起,卻因為沒有做好規劃,而導致早起了也不知道幹嘛,最後結果就又是昏昏欲睡。


人有個「情緒腦」,它會指引我們去選擇些輕鬆、愉悅的事做,但這種快樂是短暫的。


與我相反的是一個每天做事井井有條的朋友梅子,梅子早睡早起,同樣的24小時,除了工作,她可以喝茶、插花、練瑜伽,也可以下棋、閱讀、做蛋糕,一天下來可以做成不少事。


看著她臉上的滿足與微笑,有天我實在忍不住向她請教,她則告訴我每天做好規劃就可以了。


我恍然大悟:「對於那些內心充溢快樂的人們而言,所有的過程都是美妙的。


有規劃的生活,更顯祥和。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03.合理安排行程


當你有了做規劃的意識之後,就離快樂生活近一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的規劃要安排得合理,千萬不要把時間塞得滿滿當當。


比如不要想著給自己安排100件事,一天就只有那麼多時間,能做好最重要的3件事就已經很好了。


跟梅子一樣會做日規劃的朋友還有子菊,但我沒在子菊臉上看到同款滿足與快樂,而是疲憊。


對此我很好奇,便看了子菊的日規劃本,上面寫得密密麻麻——5點起床做早飯、6點叫孩子起床、7點送孩子上學、8點打掃衛生、9點去公司上班……


除去這類日常工作外,她還給自己安排了跆拳道、烘焙、理財等課程,真是看呆我了。


「你一天很充實啊!」我說。


大家都這樣,充實談不上,就感覺好忙,時間不夠用,我最近兩三點才睡。」子菊揉著黑眼圈說。


「給自己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固然重要,但你不是為了生活得快樂些才去做這些事嗎?怎麼現在卻因為這些事弄得如此疲憊?」我問。


雙眼無神的子菊則沉默了。


過了一陣子再相見,她的臉上多了些笑容。子菊說她上次談話後回去仔細想了想,覺得是自己的安排不合理,行程塞得太滿,所以都沒時間認真體驗其中樂趣。


之後她把一些行程錯開安排,沒那麼大壓迫感,也就有心思去發現快樂了。


這讓我想到愛默生說過的這句話:「快樂就像香水,不是潑在別人身上,而是灑在自己身上。


人啊,不要什麼事都不想做,也別什麼事都想做。適度,則好。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04.建立積極心態


除去客觀環境的影響,人的主觀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建立一種積極心態,可以使你離快樂更近,像下面這個故事裡的老太太一樣。


老太太有倆兒子,大兒子賣草鞋,小兒子賣雨傘。倆兒子都是做生意,這本來就是值得高興的事,可老太太還是憂愁呀!


下雨天她愁大兒子的草鞋賣不出去,晴天又愁小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每天都不快樂。


後來,有人告訴她:「你應該高興才對,晴天大兒子可以賣草鞋,下雨天小兒子可以賣雨傘。不管晴天下雨天,都有你家孩子在賺錢,這難道不該高興嗎?」


老太太一聽,瞬間就快樂了。


看待事物,多用多維角度,會發現不同之處。


稻盛和夫就說過:「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人生,快樂才好。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05.學會真誠分享


每每說到快樂生活的話題,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在廣場上跳舞的那些大爺大媽。如果你認真看,會發現跳舞時的他們,笑得像花一樣燦爛。


特別是當你站在旁邊圍觀,對廣場舞展露出一絲興趣,大概率就會有一位熱情的大姐來邀請你一同加入隊伍,解鎖人生新體驗。


一旦你鼓起勇氣嘗試,就會在那個過程中享受到愉悅的滋味。


威廉姆拉爾夫英奇說:「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別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


這群人很願意與你分享,而你最終也會被那種由內而外的快樂所感染。


這不也正應了馬克吐溫的「悲傷可以自行料理,快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


所以,學會真誠地分享,學會因快樂而快樂,你的笑容會越來越多的。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實際上,生活里不缺能夠使我們快樂的因素,就看你能不能抓得住。小時候快樂確實很簡單,長大後簡單也確實更容易快樂。


如果你時常不知道一個人如何快樂生活,可以多翻翻這篇內容。認真思考,說不定快樂就在你家門口了。


總之,不管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三個四個五個人,想要快樂生活,並非那麼難得。


點個【贊】,送你「三天」的快樂:今天快樂、明天快樂、每天都快樂~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話題:所以,你快樂嗎?歡迎留言嘮一下~


作者|北望

排版|北望


往期文章

一個人如何做到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全網同名

這裡是微夢小院,收集人間各種情緒包,有淚水有歡笑,有吐槽有思考,給平淡生活加料!歡迎與我一起遇見溫暖,學會溫柔~

動動小手指給個點贊+關注,祝你早日實現暴富!感謝您~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